- 全 名
- 刘宏
- 别 名
- 汉灵帝
- 谥 号
- 孝灵皇帝
- 封 号
- 解渎亭侯 [1] (即位前)
- 所处时代
- 东汉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河间饶阳解渎亭 [56] (位于今河北省安国县)
- 出生日期
- 157年 [56]
- 逝世日期
- 189年5月13日
人物生平
入继大统
太后摄政
政变掌权
亲理政事
诛杀权宦
废宋立何
烽烟四起
英年早逝
为政举措
政治
-
改革官制
-
党锢兴废
-
宦官政治
经济
-
列肆后宫
-
卖官鬻爵
文化
-
熹平石经
-
鸿都门学
军事
-
征服高句丽
-
平定西南
-
出击鲜卑
-
对付羌乱
-
经略西域
科技
-
引进椅子
-
科技发明
外交
历史评价
-
诸葛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薛莹 :汉氏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冲质短祚,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蕃侯而绍皇统,不恤宗绪,不祗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于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刑戮无辜,摧扑忠良;佞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摈于下位;遂至奸雄蜂起,当防隳坏,夷狄并侵,盗贼糜沸。小者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当此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盗贼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社无主,危自上起,覃及华夏。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痛哉! [32]
-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安、灵二帝,同为败德。” [77]
-
王嘉 :安、灵二帝,同为败德。夫悦目快心,罕不沦乎情欲,自非远鉴兴亡,孰能移隔下俗。佣才缘心,缅乎嗜欲,塞谏任邪,没情于淫靡。至如列代亡主,莫不凭威猛以丧家国,肆奢丽以覆宗祀。询考先坟,往往而载,佥求历古,所记非一。贩爵鬻官,乖分职之本;露宿郊居,违省方之义。 [33]
-
虞世南 :灵帝承疲民之后,易为善政,黎庶倾耳。咸冀中兴,而帝袭彼覆车,毒逾前辈,倾覆宗社,职帝之由。天年厌世,为幸多矣。
-
杜牧 :桓、灵四十年间杀千百比干,毒流其社稷,可以血食乎?可以坛?单父天拜郊乎?
-
胡寅 :①灵帝好学,习《春秋》,而所引以自近者,乃文赋小才,书篆末艺,斗筲微器,凶丑细人也。所力行而不变者,则禁锢忠良,宠任常侍,卖官聚货,弄狗驾驴也。不知学于何经,出《春秋》一篇何等,而有是哉?然则可不慎乎?人君惟无高远之志,勿谓世无贤人,可备师友,求之则至。勿谓书无裨益,可广德业,潜之则明。监汉灵之好文,法高宗之典学,师成汤之受教,慕成王之缉熙,然后知书之有益,不吾欺也。②甚哉,灵帝之不明也!中常侍言党人欲图社稷,则信而不疑,考掠穷治,禁锢五族,为之辨理者,随即震怒,何其守之确也?及黄巾贼起,约中常侍封谓、徐奉等为内应,张角弟子告之,继而 王允 又上张让宾客与黄巾交通书,是图社稷者,乃中常侍,非党人,可以怒矣,则薄加诮责,何其待之宽也? 吕强 ,中常侍之贤者,纳忠屡谏,反歌寺人之诗,喑呜而死。然则灵帝虽甚爱中常侍,特爱其 回遹 者耳,良由资禀不移,难以语上故也。嗟夫,以汉高、世祖四百年全盛之业,神器之重,而使中人以下者为之主,欲不亡,得乎?③灵帝崇蓄私帑,亦云富矣,曾不五年,散于大盗,西园难据,而文陵莫赍,其为来世人主之监,岂不厚乎?④灵帝在位二十年,于廷臣之谏,凡三从之: 蔡邕 请迎气五郊,行 辟雍 、养老礼,及罢宣陵孝子之为舍人者,帝从之。上禄长 和海 言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轻服末,不当同被党锢,帝从之。 盖勋 言观兵黩武,帝从之。何其从之易也?是三事者,中常侍不与故也。若稍涉之,小则如以水沃石,甚则如以卵触山。呜呼!“蟊贼内讧, 昏椓 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岂天意耶?夫聪明者,圣德之极致也,非惟能视能听也,所视必远,所听必正焉。非惟视远而听正也,又无不见、无不闻焉。非惟无不见、无不闻也,又见于未形,听于无声焉。惟尧、舜、禹、汤、文、武其尽此矣。盖勋喜灵帝之受其言,遽以聪明称之,且日但为左右所蔽,夫果聪果明者,安得而蔽之?灵帝于是,虽有耳目,其不异盲聋者几何哉? [54]
-
王夫之 :①“桓灵之世,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纪,必不可正者也;郡县之贪虐,必不可问者也。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归往,闇主权阉抑资之以安居而肆志。故虽或忌之,或谮之,而终不能陷之于重辟。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92 ] ②“灵帝好文学之士,能为文赋者,待制鸿都门下,乐松等以显,而蔡邕露章谓其“游意篇章,聊代博弈”。甚贱之也。自隋炀帝以迄于宋,千年而以此取士,贵重崇高,若天下之贤者,无踰于文赋之一途。汉所贱而隋、唐、宋所贵,士不得不贵焉;世之趋而日下,亦至此乎!” [93 ]
-
蔡东藩 :①汉季之中常侍,谁不曰可杀?惟庸主如桓灵,方信而用之。②国家赏罚有明经,宵小谗言怎可听?功罪不分昏愦甚,从知灵帝本无灵!③若平乐观中之讲武,设坛张盖,夸示威风,灵帝自以为耀武,而盖勋乃以黩武为对,犹非知本之谈。黩武二字,惟汉武足以当之,灵帝岂足语此?彼之所信任者,妇寺而已,如皇甫嵩、朱儁诸才,皆不知重用;甚至一病不起,犹视赛硕为忠贞,托孤寄命,《范史》谓灵帝负扆,委体宦孽,征亡备兆,小雅尽缺,其亦所谓月旦之定评也乎?
-
李晓苏:灵帝并不甘于成为一个末世之君,他采取了诸多措施试图挽救王朝。灵帝朝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置“侍中寺”,实行“三互法”,镌刻“熹平石经”,创立“鸿都门学”,这些改革旨在整顿吏治,新辟取士途径,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买卖官爵并非始于灵帝,却在这一时期达到空前规模,这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不开,并不能仅仅归咎于灵帝或者宦官的个人品质。这样大规模的卖官其后果是严重的,它大大加快了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 [88]
轶事典故
铸中兴剑
内廷逗乐
宫中市场
裸游之馆
异域风情
夜梦桓帝
强项子孙
人际关系
家世
后妃
子女
主要作品
人物争议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