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Chinese dialects
编辑整理:Aldly(2018年4月7日)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使用范围广泛,目前比较认同的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语区、客家话区、闽语区、粤语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⑴ 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⑵ 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⑶ 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⑷ 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与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话的声调较少,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
2. 吴方言区
吴语在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上海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
吴语内部分为太湖片(北部吴语,包括苏南、上海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一带,以上海话、苏州话或绍兴话为代表)、台州片(浙江台州一带)、婺州片(浙江金华一带)、处衢片(浙江衢州、丽水一带)、瓯江片(浙江温州一带)、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其中安徽西南部和浙江西部受赣方言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
3. 客家方言区
客家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四川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4%。
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广泛使用。
4. 闽方言区
闽语在福建、台湾、海南、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方言、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闽中方言、和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或台湾通行腔为代表)。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5%。
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闽语系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闽南语,保留中古汉语声调“平、上、去、入”分阴阳的特征。
5. 粤语方言区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用于广东省、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间。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粤语声调非常复杂,广州话有9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特征较完整的方言之一,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
6. 湘方言区
湘方言在湖南使用,被分为老和新两类,新湘语更接近于北方话。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
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包括长沙话,岳阳话,益阳话,株洲话,湘潭话等。老湘语包括衡阳话,邵阳话等。
7. 赣方言区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靠近江西一侧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约为2.4%。
主要有北部地区的南昌话、东部地区的鹰潭话、中部地区的抚州话、西部地区的宜春话、西南部地区的吉安话。
观点与讨论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话语的“互通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是区分语言的标准,现代语言学认为speech和writing是主次关系。
主要理由:
1. speech久远于writing
2. 有的语言只有语音形式,但是没有书写系统。
3. 书写大多数情况下是表音的。
4. 婴儿首先是学会说话,而不是书写。
所以,一个人不会写字你不能说他不会那门语言。
正因为无法实现口语正常交流,因此,西方的一些语言学者把粤语、吴语等认定为独立的语言,而非方言。
语言学属于人文科学,受历史背景文化和政治影响很大。西方语言学主要是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基础的,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以能否用口语交流来作为来划分语种的主要依据。但他们依然会受政治的影响,如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差异很小,基本可以相互交流,但也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
而事实上,中文里「方言」这个词同时兼备了「Dialect」和「地方语言」两种意思,也就是「方言」其实是和「Dialect」有些不同的。
因此,当「方言」表示「地方语言」的时候,有的语言学家就建议翻译作为「Topolect」。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