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美国学者Eugster和Nairn最先从患出血性肠炎的犬粪便中分离得到该 病毒 ,其后,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法国、日本等国均有此病发生的报道。1982年,我国梁士哲等最早报道了类似CPV(Canine Parvovirus)所致的犬出血性肠炎;1983年, 徐汉坤 等正式确认本病的流行。 犬细小病毒 的发现只有30年的时间,但该病毒对犬的感染危害严重,世界各国对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其疫病的防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病毒粒子 囊膜 ,CPV对外界的 抵抗力 较强,对酒精、 乙醚 氯仿 有抵抗性,对温度也有一定 耐受性 。65 ℃、30 秒而不失其 感染性 ,低温长期存放对其感染性并无明显影响。在4 ℃~10 ℃存活6个月,37 ℃存活2周,56 ℃存活24 小时,80 ℃存活15 秒,在室温下保存3 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对CPV最有效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 β-丙内酯 次氯酸钠 、氧化剂等。此外, 紫外线 也能使其 失活 。如果将含毒粪便和肠管冷藏于 低温环境 ,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犬细小病毒流行无明显 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多见。带病毒的犬是主要的 传染源 ,病犬的呕吐物,粪便,尿液均含有大量病毒。 传播途径 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是无免疫力的健康犬与病犬 直接接触 而被传染,后者是无免疫力的健康犬食入了被污染的水,饲料等被传染。本病主要侵害半岁以内的幼犬,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幼犬,一旦感染本病50%以上为 胃肠炎 和心肌炎混合型, 死亡率 高达80%以上,有时其 感染率 可高达100%。
细小的家族
CPV-2是继Binn等1967年从犬中分离到的第二种细小病毒,它与Binn早期从健康犬分离的犬极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MVC)在 致病性 上显著不同,抗原性上也有明显差异[1]。迄今为止,CPV只有一个抗原型,即CPV-2,但不同 毒株 抗原性 有所差异,已出现了多个亚型,即CPV-2a、CPV-2b、CPV-2c (a)和CPV-2c (b)。CPV-2型出现后很快世界广泛传播,该病毒可能由猫的FLV变异而来,通过野生的 犬科 动物如貂和狐狸,适应了新的宿主犬,连续传播几年后,CPV已经发生 抗原漂移 ,在 抗原性 宿主范围 和血凝性上都发生了变化,Mara B等[2]研究证实CPV-2与 RNA病毒 相似,表现有高的 遗传异质性 。Parrish等报道,1978年-1980年分离的毒株是CPV-2型,1980年后分离的毒株又是另一个型,Parrish等提出将新的毒株命名为CPV-2a,以表明是CPV-2的亚型,能感染犬和猫。很快,最初的CPV-2被CPV-2a完全替代。较CPV-2而言,CPV-2a 在VP2 外膜蛋白 上有5个 氨基酸 的改变,已证明这些氨基酸代表了抗原和宿主范围的病毒特性。1984年,出现了另一种新的抗原变异株,命名为CPV-2b,一般和CPV-2a 混合感染 ,两者不同之处在CPV-2b 衣壳 的主要抗原位点有1个氨基酸(Asn426Asp)替换。随后应用 单克隆抗体 发现,Asn/Asp426Glu 替代引起抗原的改变。因此,有的研究者将Glu-426变异株作为一个新的型,命名为CPV-2c [3-4],
我国的CPV分离株也存在 基因变异 现象,CPV-2曾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流行,但1986年后分离到的CPV以CPV-2a为主,CPV-2a 和CPV-2b广泛并存。除发现CPV-2、CPV-2a、CPV-2b 突变株 外,还发现在CPV-2a 基础上进一步进化产生的2个新的变异株,其确切的 生物学意义 尚不清楚。我国的CPV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核酸 同源性 超过98%,没有形成明显的中国CPV分支,进化方式与文献报道的进化方式一致,这与CPV在 意大利 、澳大利亚、英国和印度[7]的流行情况相似, 巴西 [17]等国以CPV-2b为主。而在中国 台湾 ,先前的报道CPV-2a 占优势地位,WANG Hsien-chi等研究发现在台湾中部却以CPV-2b为主,这说明优势是相对的,而不断进化是绝对的。
犬是本病的主要 自然宿主 ,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易感,但幼犬的 易感性 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通过粪便向外排毒,健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研究表明,人、虱、 苍蝇 蟑螂 可成为CPV 的机械 携带者
感染是由病毒侵入所致,最小 感染剂量 可能小至100 个 TCID50 。病毒侵入后在感染的头两天,在口咽部复制,通过血流传播到其他器官,3 d~5 d 后出现 病毒血症 。虽然通常肠炎病症明显, 但细小病毒感染是全身性的。病毒通过血流而不是 肠腔 到达肠黏膜。病毒主要攻击2 种细胞: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已证实 转铁蛋白 受体(TfR)是CPV病毒的 细胞表面受体 。在犬间,CPV-2经口鼻迅速传播,病毒开始在咽喉部 淋巴组织 肠系膜 淋巴结 和胸腺内复制,而后传播到小肠的肠 隐窝 。CPV 感染肠隐窝胚 上皮组织 ,引起上皮组织破坏和萎陷,导致正常的细胞更新被损害, 肠绒毛 变短。主要发病部位在肠道和心脏,病犬肠道各段黏膜 上皮细胞 均坏死、脱落, 固有膜 暴露。 肠腺 上皮细胞也有程度不同的坏死、脱落。 心肌细胞 变细、变长,局部断裂、崩解,间质水肿,心肌 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脾脏和淋巴结 中淋巴细胞 数量减少。其他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以及 炎性细胞 侵润[10]。CPV-2 主要分布在胃肠道上皮、舌、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小肠和 淋巴组织 (如胸腺、淋巴结和骨髓) 。另外,可以从肺、脾、肝、肾和心肌中分离到病毒。CPV-2 还破坏循环中淋巴细胞和 淋巴样细胞 的活性。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常常出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淋巴细胞减少症 。通常在感染后的3 d~4 d即可通过粪便向外界排毒,此时病毒呈单个散在, 传染性 也最强。7 d~10 d 后随着肠黏膜IgA 的产生和随出血进入肠道的 IgM 等CPV特异抗体的增多, 散在的病毒被凝集在一起,感染性降低,血凝性也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同时可以检测到 血清抗体 ,血清抗体可以在体内保持至少1年
近年来使用的犬细小病毒疫苗多为弱毒苗 ,让狗狗自身产生 抗体形成 一种记忆,如有感染下次可根据记忆来生成,可有效防控 犬细小病毒病 ,也能抵抗变异株如CPV-2b的攻击。当 母源抗体 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Nicola Decaro等研究认为,母源抗体HI≥80可以提供全面保护),就会有许多犬在出生后1周内发生感染。 中和试验 已证明抗原型不同,抗体水平不同,当 母源抗体 处于最小保护 滴度 时,这种不同在临床上有可能很重要。同时母源抗体亦干扰 免疫接种 ,从而造成免疫接种失败。从貂体中分离得到一株细小病毒CR86106,能克服 母源抗体 的干扰,遗传稳定,免疫效果好,已成为我国预防CPV的 弱毒疫苗 株。一般而言,疫苗应包含最新的抗原型,能够提供最完整的保护。对于细小病毒,在过去30年, 衣壳蛋白 改变很小,理论上讲,不论哪种新毒株,CPV-2疫苗都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细小病毒是狗的第二大疾病,明显特征为发病快, 死亡率 较高。
细小病毒正在不停流行, 全国各地宠物饲养宠物较为集中地地区均已有细小病毒流行。犬细小病毒最常见于2-3个月的小狗,如果在初期治疗或者使用药物得当则死亡率不超过20%。成犬较少感染,且对成犬致死率也很低,如果是一岁以上的成犬如果无加重情况一般无需治疗。犬细小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物,但是可以通过止吐止拉等控制住狗狗脱水情况,降低狗狗负担来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 是犬的烈性 传染性 肠道疾病 ,它引起大的呕吐、腹泻(有血便)、食欲下降、 高热 、大量脱水、以致使幼犬和老龄犬死亡。
犬细小病毒治疗药物有 单克隆抗体 ,血清,但是这些药物仅适合初期或者成犬使用,中期后效果并不明显。治疗主要为对症下药,服用 抗病毒药物 和注射 干扰素
犬接触细小病毒后在3-14天内出现体症,平均发病时间为5-7天。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沉郁、 发热 、呕吐、腹泻、粪便带有 犬细小病毒 特有的腥臭味。 成年犬 (十二个月以上的犬)发病率很低,如果不是纯度很高的犬或者 近亲交配 的成年犬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粪便带有一定腥臭味, 食欲减退 ,如果无加重情况可无需治疗。
感染犬细小病毒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 肠炎 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自然感染 潜伏期 为7天~14天,病初表现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以及白色泡沫( 胃酸 ),之后为粘液状及黄绿色液体。发病一天以后开始腹泻。病初粪便为稀糊状或半成形状,有一定的腥臭味。随着病情发展粪便成为 深绿色 或黄色的 果冻 状。随后粪便呈 番茄酱 色或 咖啡色 ,味腥臭,排便次数不定,有 里急后重 的症状。 血便 后病犬表现为眼球下陷, 鼻镜 干燥,全身无力,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伴有 眼结膜 、口腔粘膜苍白,严重的 贫血 症状,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肠 内容物 的毒素吸收中毒,直至休克、死亡。偶有犬类出现以下情况:粪便为透明水状物,里面带有血丝,带有腥臭味,或者粪便为白色稀状粪便。
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 幼犬 ,病犬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突然 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病犬轻度腹泻后死亡。犬细小病毒心肌炎型为犬细小病毒攻击 狗的 心肌细胞 造成的,可以在短时间内破坏狗狗的心肌细胞。继而患犬出现气喘、口头粘膜和皮肤 发绀 ,有时突然衰竭死亡是幼犬患本病的唯一体症。耐受过的幼犬由于存在 永久性 心肌损伤 ,在感染后数周以至数月仍可死于本病。多见于幼犬,幼犬还有10%几率出现犬细小病毒同时攻击狗狗的肠 上皮细胞 和心肌细胞。
第一,平时应做好 免疫接种 。国产犬六联苗临床发现免疫保护力低,建议注射进口犬二联疫苗,幼犬45天以上 健康状态 下即可注射,根据品牌的不同,分别需要注射一针或者两针。二联疫苗为 犬细小病毒 犬瘟热 疫苗,这是犬类最基础的疫苗,无论如何都很重要,价格也不高,所以请广大的狗主人注射。注射疫苗后7-15日为免疫期,因为二联疫苗是弱毒苗型疫苗,所以在这个时间内,狗狗的免疫力是极弱的,不要给狗狗洗澡,不要外出,尽量通风,保持狗狗 居住环境 的卫生。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适当用药,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这段请大家务必仔细看
犬细小病毒分为两种,一种会导致母狗 难产 ,这种症状是大部分 细小病毒属 的共同点,大部分细小病毒都会造成宿主难产,死胎等。第二种为我们最为常见的,分为 肠炎 型以及 心肌炎 型,心肌炎型多见于幼犬,幼犬发病率相当高,在10%上下,无明显症状,前期症状偶尔有呕吐,轻微腹泻等,但是突然发病身亡。本人养狗的时候,不幸碰到过心肌炎型,狗狗突然变得特别蔫,不吃东西,不喝水,而且拉稀,第二天突然好转,第三天早晨甚至可以吃东西,但是中午突然暴毙身亡。这是部分特征,参考用。
另一种为肠炎型,肠炎型出现症状后为发病的第二天,主要为呕吐白色泡沫或者未消化食物,腹泻,粪便为黄色半成型,带有腥味,部分肠炎型狗患者腹泻后为白色的稀便,少数免疫力极差的狗患者初期就会出现 便便 为透明状液体,带有血丝。根据本人经验应该是 肠粘膜脱落 。随着病情发展呕吐愈发严重,呕吐白色泡沫,便便为 咖啡色 或者绿色果冻状便便,腥臭。然后发展为最明显的特征:喷状粪便,腥臭极其重,颜色为咖啡色或者绿色或者 番茄 色,为肠粘膜脱落,肠道出血引起。肠炎型细小病毒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肠炎型细小病毒会引起 酸中毒 ,肠道大出血,肠道吸收毒素,所以必须尽快抑制酸中毒,止血。抑制酸中毒药物主要是医用 碳酸氢钠 ,止血药物为 止血敏 针剂 或者其他止血药物。如果对症下药,缓解症状,病好的几率还是很大的,而且会终身免疫犬细小病毒。酸中毒(解决药物为 奥美拉唑 注射液,辅助药物为6542注射液)引起原因请看下面。
酸中毒引起原因:酸中毒要是因为狗狗本身长期未进食, 胃酸 空分泌,腐蚀到了 胃壁 ,胃壁失去了粘膜的保护,结果导致 酸性物质 被吸收,引发酸中毒,这只是其中一种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但是这是最主要的。
(1) 单抗 的早期使用病的主要措施。应根据犬的脱水程度与全身状况,确定所需添加的成分和 补液量 ,一般静脉补液量为60毫升/千克体重。
①静脉补液5%葡萄糖液, 维生素C 0.1ml/kg体重, ATP 0.1ml/kg体重,一次缓慢 静脉滴注 ,2次/日。
输液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注意心脏的功能状况,否则易造成 治疗失败
当病犬表现严重呕吐、腹泻时需纠正脱水、 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 ,可静脉滴注 乳酸林格氏液 50~500毫升(PS:较为严重应该请求医生采用 注射用碳酸氢钠 。),25%葡萄糖液5~40毫升, 盐酸山莨菪碱 (6542)注射液0.3~1毫升,2次/日。
②中期以后酸中毒较为严重,可以采用 碳酸氢钠注射液 2.5克, 氯化钾注射液 1.5克,可混合在溶剂( 氯化钠注射液 )中共同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酸中毒情况。
腹膜腔 补液 如病犬静脉滴注困难,可行腹膜腔补液,用量为70毫升/千克体重。
(3)抗菌消炎可应用各类 广谱抗生素 ,但不要长时间使用,以防肠道正常 菌群失调 ,反而延缓肠道消化功能的恢复。
(4)止吐呕吐严重者可肌注 爱茂尔 、灭吐灵( 胃复安 )0.3~2毫升。注:呕吐主要为胃酸分泌过多狗狗长期未进食导致,胃酸分泌的同时还会导致狗狗 肠胃 蠕动给狗狗加剧痛苦,此时可以使用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配合奥美拉错注射液(胶囊)来使用,奥美拉错可以很好地抑制胃酸分泌,654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狗狗肠胃蠕动情况
(5)抗休克休克症状明显者可肌注 地塞米松 (氟美松)5~15毫克,或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0.3~1毫升。
(6)加强护理注意对病犬保暖,治疗期间应禁食禁水,即将康复时给予易消化的饲料,以减轻胃肠负担,提高 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