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个回答

“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以上是书中原文,罗真人对李逵的评价。很多自称细读了水浒原著的人,不知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句话。
实际上《水浒传》中的李逵,不同于很多其他小说里的莽汉角色,也不同于元杂剧里的李逵,作者写他的嗜杀,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在塑造人物,而是在进行某种象征性、概念性的叙述。
其实很多其他小说里也有这种人物,尤其是像梦入神机这类的作者,经常会有一些比较中二的角色,动不动毁天灭地,并配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之类的“宣言”。古典作品里面,也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叫做李元霸,性子起来了一个人就杀掉几百万人,就是这种概念化的暴力的化身。
李逵的战斗力当然不如上述那些人强,但从罗真人那句话可以看出来他在性质上跟他们是类似的,都是带有一种概念化暴力的性质 。 有一本书里把这种文学现象称为“ 劫变神学的人格化 ”。
那本书里列举了古典小说里类似的几处例子:
“上帝先与如来、诸佛祖、三清道祖稽首而言曰:‘元运告终,民生应罹兵劫三回,……今又命天狼星下界,计民生应遭杀戮者五百余万。”
-------------(《女仙外史》第一回)
“因上帝恨这人人暴殄,就地狱轮回也没处报这些人,以此酿成个劫运,刀兵、水火、盗贼、焚烧,把这人一扫而尽,才完了个大报应。……”
----------------(《续金瓶梅》第十三回)
“世运将变,人民应该遭劫。一旦付之妖人,助以为乱,此时杀死、饿死、屈死者,不可胜数。……”“天道恶恶人之多,故生好杀之人,彼争此战,如生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柳盗跖横行天下,寿终于家;助金主返江以乱中原,赐元太子金桥以存其后。原非天道无知,乃损其有余故也。……”
------------------(《豆棚闲话》第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