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處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評論員觀察) 黨員干部須從思想上正本清源,牢記“小節不守,大節不保”“不防於小,終虧大德”的道理,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時刻保持慎獨慎微、嚴守紀律的清醒和自覺 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843起,批評教育和處理28189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9004人……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今年5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情況。連續141個月公布月報數據,凸顯“嚴字當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管黨治黨決心。 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

理論 | 黨建政治
提高黨組織日常監督穿透力和有效性 黨組織日常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內容,是從嚴管黨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強化黨組織日常監督,切實提高穿透力和有效性。這對各級黨組織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行日常監督職責提出了更高要求,務必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理論 | 黨建政治
【光明論壇】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光明論壇】 “自我革命是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以擲地有聲的話語,深刻揭示自我革命與作風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聯系,為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活力擘畫新篇。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

理論 | 黨建政治
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思想縱橫) 中國的改革發展從來都是在破解問題中向前推進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什麼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

理論 | 黨建政治 | 人民日報理論版
科學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歷史觀和價值取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專家談)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023年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質生產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的多篇文章對此作出深刻闡釋。

理論 | 經濟社會 | 人民日報理論版
深入基層調研關鍵要“沉到底”(思想縱橫) 深入基層調研是我們黨推動工作的一種重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中央八項規定第一項便是改進調查研究,明確要求“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

理論 | 經濟社會 | 人民日報理論版
新興經濟體崛起驅動全球貿易格局重塑 近年來,全球經濟格局加速重構,新興經濟體憑借持續的高增長態勢與穩健的財政優勢,在全球經濟舞台上嶄露頭角。與此同時,新興市場企業盈利飆升,帶動產業鏈布局深度調整,綠色技術貿易蓬勃興起。在此背景下,全球貿易流向、產業分工與競爭規則正經歷深刻變革,新興經濟體崛起已然成為重塑世界貿易格局的核心驅動力。

理論 | 經濟社會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以下簡稱《文選》)出版發行,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我們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凝聚磅礡力量。

理論 | 經濟社會
推動建設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和音) 越是風雲激蕩,越需要文明的燈塔指引方向﹔越是挑戰交織,越需要對話的橋梁連通心靈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7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致賀信指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面臨多重危機,中國堅定做文明互鑒的推動者,以智慧和遠見促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彰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格局與擔當。

理論 | 國際外交
“中國—中亞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時發表題為《弘揚“中國—中亞精神”推動地區合作高質量發展》的主旨發言指出:“我們的合作根植於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鞏固於建交30多年的團結互信,發展於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中亞精神”植根於長期實踐探索,既傳承了古絲綢之路文明互鑒的歷史基因,又凝聚著新時代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發展的實踐智慧,對推動中國與中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理論 | 國際外交
攜手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進入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為“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年”,各方決心在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新目標,在“中國—中亞精神”指引下,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這為中國中亞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中亞是古絲綢之路核心地區,也是“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中國中亞合作突飛猛進、成果豐碩,展現出強勁動力、充沛活力、無限潛力,成為國際合作中熠熠生輝的共贏典范。

理論 | 國際外交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以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有著學習借鑒中國式現代化的強烈意願。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不僅能夠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與優勢,更能為世界各國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拓展新的路徑,從而為邁向人類文明新形態鋪就康庄大道。 展現不同於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從世界現代化進程看,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為當時歐洲國家的現代化做了思想准備。

理論 | 國際外交
科技法學的屬性特征與建構路徑 【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科技和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兩大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恰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之際。尤其在當前,科技變革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建設科技強國時不我待,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隻爭朝夕。

理論 | 文史哲教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 【學思踐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發表的《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重要文章中強調,“要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培養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保障﹔科技促進教育,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三者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理論 | 文史哲教
從“第二個結合”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文化底蘊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邏輯統一,也蘊含著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時代精華,具有鮮明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征。“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

理論 | 文史哲教
【光明時評】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可感可及 【光明時評】 近日,一位博主“打卡”天津共享鋼琴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這位博主驚喜地表示,他已經在天津發現了20多處共享鋼琴。無論是專業的鋼琴家,還是業余的自學者,都可以用這些共享鋼琴演奏一曲。

理論 | 文史哲教
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舉辦 近日,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辦。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統一戰線學科建設,更好踐行為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育才獻策的使命。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龔維斌出席會議並致辭。

理論 | 學術動態
中國國際問題論壇(2025)在京舉辦 當前,全球大國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傳統領域,還延伸至文化軟實力、國際話語權等更為復雜的領域。近日,中國國際問題論壇(2025)在京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邢廣程表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倡導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協調,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理論 | 學術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