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顶尖材料不行,但为什么你们要劝退材料,或者建议研究生期间转行?

大三,二非学校材料狗,准备考研,来知乎劝退颇多,甚是惶恐
关注者
2,618
被浏览
1,840,636

290 个回答

我在一个回答里说过,材料行业不行不等于材料文章不行。看看现在材料类期刊,有几篇文章作者没有汉语拼音的?

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产学研严重脱节。

那些水了无数文章的大牛们以及他们后面的小硕小博小博后们,文章里吹的天花乱坠的“材料”,有几个能做到中试级别的?有几个哪怕有一点点可能应用的前景或者对未来应用有点帮助?研发的那些东西,初心究竟是为了做Fancy的材料,还是为了应付文章,应付毕业?为了进高校,混个事业编?


计算机行业里,最牛的黑科技,未必在MIT,伯克利,而是在Google, Microsoft, Amazon, IBM这些大公司手里,在这些公司的专利里。

材料行业,真正的“技术”,是在那些文章“灌水”的“学术大牛”手里吗?在杜邦,陶氏这些公司手里,在这些公司的专利里。

材料行业是研究周期极长,极其需要经验总结的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硕士2,3年,博士4,5年,博后1,2年这样来来去去,短平快的研究是极难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更何况在水文章的压力之下,80%以上的精力不是用在研究材料上,而是用在对付文章,对付毕业,对付经费,对付教职,职称上。每天琢磨文章里的图往左边放好还是右边放好,怎么让数据“更好看”,怎么申请基金。别看一个个忙得要死,真实的效率低下令人发指。


唯独不需要对付的,就是材料本身的价值。往往2,3个月就要出成果,半年就要出文章,只要搞出来各种噱头,拍出好看的SEM,TEM照片(搞微雕艺术的吧),能够吸引审稿人的眼球,不必在意材料本身究竟有没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面对毕业,职称,经费的压力,更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明白的人应该懂,这”成功“背后,拧一拧全都是水。


当然只要提应用保证有人会说俺是做基础研究的……计算机,数学里没基础研究?每个学科都有基础研究,很多比材料基础多了。相反,材料学一直是植根于应用的应用研究,给一群学阀如今搞成“基础化”了。一边是商业市场,新材料的应用举步维艰,更新缓慢,另一边是一群人天天闷在象牙塔里钻研茴香豆茴字几个写法,互相吹捧自嗨,初心呢?


材料行业,真正想做出有价值的成果,需要有深厚积累的大公司,需要有长期经验,熟练操作的研究人员。不以文章为导向,要以产品商业价值为导向,要有足够强大的容错率,极有可能一个长达几年的研究周期,只能积累数据并且失败(如果换做硕博博后,这时候不出文章不做假恐怕只能选择quit或者跳楼了),但这些“失败”,这些平庸无奇,跟热点研究扯不上关系的数据研究,恰恰才是某些真正能有实用价值的材料的基础。

然而你见过几篇论文上敢把shit一样的原始数据放上去的?无非都是追热点,各种吹嘘,找最好的数据……


工业界,研究出来的材料本身就是赚钱的活计,材料好不好看市场买不买账,学术界,研究出来的材料只是追热点发文章的工具,申请科研经费才是赚钱的活计,材料好不好看审稿人的脸色,看文章引用率有多少……WTF


工业界里里,“顶尖”材料,未必是最顶尖的,在SEM,TEM下未必有好看的形貌,但成本合算,合成简单,产率高,能够标准化 大规模生产 性能稳定 ,各项指标,无论好的坏的优点缺点上限下限都有准确的数据,毫不隐瞒,这才是真正顶尖的材料,能做到这一点,远远比发文章需要的那么3,5mg艺术品一样的材料困难。(这其实符合所有现代工业的特点和需求)。


现在中国在材料学术界(类似也有很多其他学术领域),犹如中国队和乒乓球界的关系。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差距,就好像奥运金牌第一和全民健身的差距。鬼佬们办一些专门给国人的期刊,卖仪器(一台几千万上亿,买),卖试剂药品(一瓶几千几万,买),国外大学的材料系华人导师标配CSC学生……你说谁赚谁的?


最后,回答为什么材料要退,可以看出这类专业就是个死循环,最严重的恶果还不是灌水的文章。


缺乏工业应用——市场利润下降——就业市场缺乏企业提供足够的专业对口的岗位——学生如果不转行,只能选择继续读硕读博——做博后——内卷化,僧多粥少,水涨船高——拼命进高校抢事业编——铁饭碗吃饭,抢科研经费——文章灌水,钻研茴香豆茴字几种写法,SEM,TEM微雕艺术——工业市场继续萎缩——学生无法就业,只能读硕读博……

1.我相信大部分人更关心的是啥专业 好找工作 啥专业 好找高薪工作 ,而不是关心啥行业有困难,我要去解决它; 统计 一下材料类研究生 就业 都去干啥了比较有用;


2.顶尖材料不行并不是你常接触到的材料;国家说的材料不行,也不是大部分研究生接触的材料;

我们材料 发文章老行了 ,谁说不行?

能源 (电池类)、 二维 (石墨稀类), 纳米 (纳米催化,各种纳米)...这都算是最多材料类的;

你看看 AM、AFM、AEM、EES、Nano Lett、Acs Nano、Nano Energy、Angew Chem、JACS 上华人发了多少材料文章,恐怕别国都要汗颜了吧;

(插播广告,NPG看到这个市场巨大,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 之外也新推出了 Nature Catalysis、Nature Energy ;如果到时候这两个子刊的文章华人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子刊,那足以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很热很强)

大家都在做这个,各大高校都在开这个系,因为 见效快 ,随便引个人回去,他或多或少或好或坏都能出SCI,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 被需要的 ,可能高校考核,学科评估需要,但是对自己找工作,那就不好说了;

不开学科炮 ,因为我的在的学科 更没卵用 ;说起材料,我还有点 小羡慕 呢~


3.导向问题。 我也直接看拆过飞机发动机,那最经典的耐高温,里面随机小泡沫的金属材料那些,你 就是没搞定 ,但是你要研究生去搞这个?你 好发文章么,好毕业么 ,那东西是不带发文章的啊, 看见效看疗效 的,如果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 带入了发文章这个不纯的目的 ,那将会很分心的~;前面也有人说水泥啊、塑料那些,实际工作就是解决这些的,但研究生大多不玩这个吧...


4.成就感,自我认同感。 这个虽然有点虚,但是我觉得有些有志青年也会考虑吧,如果你干的是类似流水线、谁都可替代的事情...心里会不会有点失落;或者说,一个实验室五十个人,一样的技能点去搞事,有人出好文章有人出坏文章(必定的),你认为他是努力多一点,还是脸帝多一点?




讨论组>> PI | 青椒 | 硕博 | 大学生 |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