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看热榜新闻,又学会了一个网络新名词:学术妲己。
把这个新词分开,学术和妲己,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学术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的造诣,妲己指的是封神榜里的狐妖,把学术和妲己组合在一起,难道指的是学术界也出现了妖孽作乱?
学术妲己的女主角是一位姓苏的女博士,男主角是一位在学术圈内颇有威望的博士生导师顾某。
这两位主角以前是师生关系,如今是夫妻关系,原本还可以是同事关系,经过“学术妲己”被冠名这一件事,这两位未来能够安稳共同共事的概率会稍微下降一点,最起码声誉上要受一些影响。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把一个前途非常远大的女博士戴上一顶“妲己”的帽子呢?
“学术妲己”这个词,其实已经告诉大家两层意思:
学术不端和品行不端
。
先说女博士苏某的品行问题,知情人透露苏某曾经在博士入学后,立刻就跟未离婚的导师顾某在一起,知三当三,导师给她发文章,其他人的成果也给她,目前已经成功上位,导师离婚,和她领证,就等着下个月远走高飞去川大当副教授。
知情人还爆料,这两位一起去日本留学,花的还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钱。
在道德上,女博士利用比师娘年轻貌美的优势,知三当三,确实是女博士和男导师的品行都有问题,品行不端,并没有冤枉这两位。
再说学术上的问题,女博士费尽心思知三当三,不就是想借男导师在专业领域的权威身份,给自己的将来铺平一条康庄大道吗?
既然已经成功取代原配,成功上位,夫妻之间相互帮忙和提供便利,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这位女博士取得的一系列专业领域的成果,并不是她的自身能力,而是窃取其他人的劳动成果,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所以,在这位女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会现场,出现了数百人同时观摩的壮观场面。
果不其然,答辩会现场尴尬不已,女博士对自己提交的论文内容进行答辩都表现的非常吃力,以致于提问的导师就差点没忍住,当场发飙。
真是验证了一句网络流行语:
只要女博士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在场的其他人。
女博士品行不端和学术不端两个方面兼而有之,配上“学术妲己”的名号,也是实至名归。
学术妲己冲上热搜榜后,两家名牌大学都发布了调查通告。
华南理工大学称:
顾老师已于2023年2月调离我校,不再是我校教师。
四川大学也称:
已启动相关调查工作,我校对教师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
四川大学如果只是追究师德失范问题,似乎对早已经是夫妻关系的两人来说,根本就无法责罚,毕竟两人存在的“师德”问题,并不是发生在顾某在川大任职期间的事。
“学术妲己”一事,只不过是揭开了大学学术界里的潜规则和一块遮羞布而已。
小编当年上大学时,虽然没有读博士,却对博士圈里一些规则也是略知一二。
当年,小编有个老乡大哥读博士,导师就是一直拖延其毕业时间,让他苦恼不已。
每次老乡大哥带着本科生团队辛辛苦苦的完成一个项目,或者总结几个月实验数据,写出一篇论文,要想发表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刊物上,首先必须通过导师的同意,导师还会在作者一栏,添加上除了导师之外的一大串名字,这样一篇论文,就顺理成章成了一堆人的学术成果。
所以说,学术妲己这类事,在博士圈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根部早就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