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文丑到底有多厉害?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 颜良、文丑在袁绍死之前勇冠三军 被关羽斩后更是被历史铭记 很多三国迷和资深人士都觉得二人是不可遗忘的武将 但这两个人到底有多厉害 在…
关注者
249
被浏览
582,130

36 个回答

颜良文丑本人厉不厉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他俩手中很可能带着袁绍的王牌部队,所以才能有勇冠三军之名。常有人说官渡曹军是精兵,其实袁军也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明确指出,袁绍总共有几十万兵力,南下攻许是挑选了10万精兵出征。而这支南征军中,有 ”骑万匹“ 。而光是延津之战参战的袁绍骑兵(不等于文丑直属的部队)就有 ”五六千骑“ ,数据无误的话这已足足达到了南征军骑兵总数的50-60%。以此类推,颜良的部队应该也有相当数量的骑兵,两者加起来,甚至有可能占到南征军骑兵总数的3/4以上。

此外,白马延津之战时,袁绍主力尚未渡河完毕,颜良文丑等部队是先行渡河,逻辑上说,集结和渡河较快的是骑兵部队也说得通。何况,先期渡河的部队不仅是袁军先锋,而且还很容易陷于不利的作战地形,如果不是强兵当道,袁绍估计也不会如此部署。

袁军步兵主力渡河后,在官渡发生决战,这场 合战 ,证明了这10万袁军确实质量很高,也证明了公孙瓒那句”袁氏之攻,似若鬼神“绝非浪得虚名。合战之后,曹操中军只剩下”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也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变成了袁绍将曹操逼入绝境。但是,袁绍却没有彻底摧毁曹军,也没有大量击毙俘虏曹军重要将领, 从这点来看,官渡合战时袁绍骑兵可能所剩已不多。 不然他应该有能力在曹军撤入大营之前用骑兵追击歼灭,甚至是直接包抄合围曹军。乌巢生变之时,派去救援的骑兵也显得非常虚弱,很快就被区区5000曹军击溃(官渡之战反而再未提及袁军有很大规模的骑兵)。

如此一来,颜良文丑的覆灭就很值得玩味了。这当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

  1. 颜良文丑先期渡河,背水作战本来就很难。这就意味着颜、文孤军很可能遭到曹军主力的全力反击(也正是如此)。看过的一篇文章认为袁绍主力很可能此时还未在黎阳集结完毕,有用颜良文丑为先锋掩护大军渡河的意图。即便如此,将自己的大批骑兵和有生力量这样轻易送肉了,袁绍依然难辞其咎。
  2. 袁绍中了荀攸的调虎离山之计,起初他派淳于琼、郭图等人辅佐颜良,然而白马之战时,这两人却消失了,很可能就是中了荀攸之计回援。剩下一个颜良,按沮授所说性情急躁,这就意味着他很可能喜欢在战斗中将自己放在很容易被攻击的位置,然后关羽就开挂了。
  3. 文丑中了曹操的饵敌之计,这点很匪夷所思,”饵兵勿食“,这是孙子兵法的基本战术原则,文丑似乎既没有识破,也没有有效制止手下争抢曹军丢下的辎重。现在很多书籍解说《孙子兵法》,都拿这一战来当经典战例。由此看来,荀彧认为颜良文丑有勇无谋,也没有太多冤枉他俩,是准确的情报。

不过我认为这一战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曹军的以步抗骑能力比以往大大增强了。 兖州之战时,吕布骑兵人数并不多,却冲得曹军四处溃逃,连曹操都差点被活捉。不少人说白马延津时袁绍太托大,我怀疑是不是袁绍对于曹军的印象仍停留在濮阳攻吕布的时期,袁军的骑兵比吕布可多多了,所以判断曹军应该不具备吃掉颜良、文丑的能力。然而事实却相反,尤其是延津之战中,曹军步兵竟然还会用饵兵先散乱文丑骑兵的阵型,然后大批步兵配合600骑兵发动步骑协同反击(原文”纵步骑击之“),短兵相接,一口就吃掉了袁绍几千骑兵。可见经过与吕布多次交手之后,曹军已今非昔比。


所以我多次将官渡之战比作罗马与塞琉古帝国决战的马格尼西亚(Magnesia)战役。 塞琉古帝国西起小亚细亚,东抵印度,当时是一个庞然大物,国王安条克三世当时刚刚打垮埃及和帕提亚,势头正旺,也是点起8万精兵,进军希腊,企图一战而定天下,成为名正言顺的亚历山大继承人。此后,也是先轻敌冒进,在温泉关损失了1万精兵,随后决战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罗马军反败为胜歼灭。当时塞琉古骑兵数量不下1万(按阿庇安),其中光是著名的伙伴骑兵和具装骑兵就不下5000,骑兵方面比罗马希腊联军有很大优势,但安条克却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右翼骑兵突破之后直取罗马大营,结果导致数万马其顿方阵和银盾步兵反而被罗马、帕加马步骑包抄歼灭(主要是战象被罗马人攻击之后践踏了自己人)。从此,罗马开始走上巅峰,而塞琉古帝国连同整个希腊化文明开始一蹶不振。

初期的罗马军团,也常被称之为门外汉军队。把罗马打得最惨的是汉尼拔的努米底亚骑兵,罗马执政官们在一支未有远名的北非沙漠骑兵部队面前多次记吃不记打,最惨时丧师十余万。但经过了皮洛士与两次布匿战争多年洗礼之后,罗马军已经学会了怎么应对战象和打骑兵战,结果碰上名震天下的正宗马其顿骑兵和马其顿方阵,反而不怵了。

就说说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中,这俩人的实力。


先丢结论。

二人强吗?强,因为河北袁绍势力时为天下最强,而二人又为将领翘楚,在袁绍军地位不逊于当时曹操军的于禁乐进。

有战绩支撑吗?这个真没有。

那你不是逗我吗?没逗,且看分析。

从事迹中,我们无法知晓二人如何成名。

袁绍家大业大,门下将领无数,远远多于曹操。可惜成王败寇,事迹记述不详,除了麴义(他是有政治背景的,因反叛韩馥而与袁绍结盟,成为袁绍吞并冀州的棋子,后来地位较高。当然被袁绍找理由做掉了)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将领有事迹记载。即便是张郃,在袁绍时期的战绩也被一笔带过。

看这二人的实力, 可以从袁绍的军队指挥系统入手。

袁绍军队中,沮授地位堪比曹方荀彧(总规划师和军事指挥官),而和诸夏侯曹相对的是袁氏宗亲或心腹(你看后来高干啥的给曹操添了多大麻烦),那么颜良文丑蒋奇韩猛高览张郃等等河北将领大概和于禁乐进徐晃张辽之流齐平。

官渡前哨战袁绍方发起攻势,颜良文丑二人先后领大军为先锋,颜良先攻白马,文丑后袭延津(此役文丑携客将刘备同行,地位不俗)。再加上孔融荀彧争辩时把二人当袁军代表性人物,我们可以看出此二人应该还是有极高的江湖地位的。当然,沮授提及“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说明这一些外姓将领之前是没有得到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的。这和袁绍军队的用兵方式有关,毕竟曹操麾下的外姓将领也长期在诸夏侯曹的指挥下作战。

是否可以从战斗表现中看出二人实力?

很遗憾,看不出来。因为他们面对的真正对手不是关羽张辽徐晃之流,而是能征善战精通兵法的曹操。

曹操可是强如袁绍刘备吕布等枭雄都难以战胜的对手,两个武将能从他手上讨什么便宜?你可以想象一下曹操和张辽各率大军对阵的场景。。。

于是,我们看到,曹操先令袁绍中计,接着抓住机会偷袭了正在围攻白马的颜良。仓促应战的颜良被曹军先锋关羽击杀于万众之中,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名垂千古。。。

接着,文丑也在延津中曹操之计,麾下大军哄抢物资溃不成军,被曹操数百骑兵轻松攻破,战死在乱军之中。

二将兵败授首的责任其实很大一部分不在他们,而在他们的主子袁绍。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好比四掌对一拳,袁绍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两根手指头送到曹操的拳头面前,当然被一砸一个准。。。

可惜这两个河北名将,连面对同等对手抖抖威风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曹操干脆地收拾掉了。

这简直就是遭到了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