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和其他欧洲语言比较起来,(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日语还是比较陌生的,看起来很难学,是因为和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什么联系。但是通过自己学习英文和德文,以及一些欧洲朋友学习日语的经验来看,日语并不是那么难学。日语的语法要比大多数欧洲语言的语法都要简单。比如,日语没有大小写,不分阴阳性,也没有冠词。只是日语的写法和读法…好吧,不是那么简单。
当讨论版式的时候,我们总是关注于英语语言,这很正常,因为大部分板式设计的材料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其实,通过观察其他语言作为沟通和设计的一部分是如何使用的,我们可以学习到跟多东西——广阔的发挥空间和不同的视野。
日语的字形
现代日语由三种基本字形组成:汉字——源自中文的象形文字,以及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象声符号。日文中有几千个汉字,而假名分别只有46个。虽然有基本规则关于何时使用不同的写法,不过也有例外;更糟的是,在不同场合和组合方式下,汉字的发音有很多种,就连日本人也经常出错,所以我是真心理解学习日语的外国朋友。
*从上到下,汉字通常用于表示词汇元素:名词,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等;平假名的外形比较圆滑,通常用作语法元素,比如:冠词,助词以及名词后缀;片假名有比较硬的棱角,通常用于表示外来词或者用语强调。
有人说公元9世纪日本将汉字引入书写系统就是一个“悲剧”。
因为日语和其他语言不同,和中文同样不同,光使用汉字书写并不是很有效率,之后另外一种比较合适的书写方法被发明出来。慢慢的中文的意思开始改变,不再具有原来的含义,而只是起到发音的作用。到了9世纪,简化中文中的一些笔划开始被提取出来,作为日文发音的符号。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有三种书写方法还不够,日文的书写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
横向?纵向?日文唯一!
“横向还是纵向?”——在设计日语的版式时,设计师经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能够自由的使用横向和纵向书写日语,对于日本人来说司空见惯,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能这样,或者这种版式是何时以及如何被引入进来的。
这样,就与拉丁语言中的的“版式变化”——使用粗体、斜体或者不同的字区分不同的结构,比如将引言从主体中拉出来,等形成了对比;在日语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文字朝向用以区分。涉及到“非线性”或者复杂文字(相对于线形文字,比如小说等)的出版物时,使用不同朝向的版式就有自己的优点,能够产生灵活的版式,视觉上更具感染力。
有一种“空间节省形版式”的极端情况,通常信息性比较强,比如表格和标识,也会使用两种朝向。东京地铁分布图就是一个好例子,两种朝向被合理的使用,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示出所有的信息。
基于屏幕的媒体?
当横向版式被引入到日语中之后,印刷媒体和标识似乎找到了结合使用两种朝向的方法,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合起来。但是在基于屏幕的媒体上怎么样呢?除了一些少数特例之外,比如专门处理日文的机器,或是电影电视屏幕上显示的字幕会根据背景需求使用不同朝向外,横向的版式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最好的例子就是网页。几乎所有文章都是横向的。在过去的15年中,我几乎没看到过纵向版式的网页。手机的屏幕也都采用了横向的版式。这应该跟硬件,操作系统以及UI的固定模式有关,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沿用了横向的设计。如果其他的元素,比如UI和菜单栏等都是横向的,而只有文章是纵向的,这样看起来应该也是很别扭的。
显然,技术的限制(浏览器支持纵向版式也是最近才有人提出来)是导致如此的一个原因。还有一点,常常被人忽视,但也有可能是最大的因素,就是对于屏幕媒介来说,只有横向的版式才能够体现出“现代”和“进步”。
纵向版式会消失吗?
纵向版式会从屏幕上消失吗?抑或只是等待合适的硬件时机?很多手机和平板上的e-book应用都开始使用纵向的版式了。在没有了外部控制,只通过直觉手势操控的屏幕上,纵向的版式似乎更加舒服。
我能够更长时间的阅读这样的书籍——并惊喜地发现是如此的容易。除了需要横向滑动之外,其他的和“正常”的版式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对于杂志,小说和漫画来讲,纵向的版式更佳适合;如果他们使用了横向的版式,你反而会感觉是“错误”的。
亚马逊的Kindle目前还不支持日语,但是很显然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实现了。如果他们希望吸引日本的读者,那么是否支持纵向的版式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显而易见的。
互联网的状况也在漫漫的发生改变——一些有趣的尝试开始着手实现我们所熟悉的纵向版式。其中的一个就是“竹取”,使用方法和Google翻译类似,你只要把网站的地址输入进去就可以以纵向的方式阅读里面的内容了。也有一个叫做Kagetaka的软件,能够将所有网页的文字都改变成纵向的。
个人认为,纵向版式并不会得到常规网页浏览者的支持,除非现有的导航模式得到重新开发,或者是具有新型UI的浏览器出现。虽然之前我抱怨过日文系统的复杂,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它的多样灵活,通过使用三种写法,以及两种朝向,我们可以表达内容的细微变化——而我们已经从中获得了很多益处。
我想,如果我们在这个充满屏幕的时代遗忘了这些处理文字的版式,那将会是一种耻辱。不过我们可以发现,近些年在触屏设备上(网络上同样)出现的变化,已经暗示在未来不同文字朝向的版式也许会同时被应用到,就像百年前一样。
Via
select.yeeyan
版权声明: 本文系TOPY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2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