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可能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與菸、酒及石綿等同一等級的致癌物。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醒,大腸癌自95年起就是台灣民眾最常見的癌症,諸多研究顯示,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即使是沒加工的紅肉,也可能增加風險。而政府提供的免費大腸癌篩檢,則可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預防大腸癌。為了健康,請不要吃加工肉品,少吃紅肉,改吃魚與瘦雞肉等白肉, 50到74歲國人請每二年一次大腸癌篩檢。
    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恐致癌,民眾須注意!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證實,食用較多加工肉品和紅肉,和大腸癌的風險增加是有關的。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皆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化學物質、防腐劑或為肉品添色的成分(如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恐導致產生致癌物質。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常吃西式早餐的民眾,儘量減少點含有培根、香腸及漢堡等加工肉品的餐點,以魚肉、瘦?肉來取代,也是美味早餐的好選擇!
    大腸癌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防癌三撇步報你知!
    大腸癌蟬聯國人的癌症發生人數首位多年,每年超過14,000人罹患大腸癌,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而每年因大腸癌死亡的人數則超過5,000人,居癌症死因的第3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過量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佔癌症死因的30%,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以下防癌三撇步:
    撇步1:聰明吃-多吃新鮮食物是王道,加工食品Out
    如何吃的好,吃的聰明,以預防癌症發生,是現代人要學的守則,再次提醒遠離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及少吃紅肉(豬、羊、牛);飲食以當令、新鮮食物為原則,多挑選2至3道蔬食或半蔬食菜色;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避免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燒烤肉類,以減少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撇步2:快樂動-維持健康體位
    研究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2倍,約有1-2成的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肥胖及運動不足。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建議每週做到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快走、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整理庭院及家務等。運動可以分段累積,如每週五次、每天 30 分鐘,也可以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多動多流汗,對身體健康益處多多,並可以降低罹癌的風險。
    撇步3:定期篩-積極主動參與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