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
謬證法
是一種邏輯的推理方法。當我們想論證某主張
P
時,我們先假設
P
是錯的,或
P
的反面
(-P)
是對的。藉由這樣的假設導出矛盾的結果,由此我們就可以論證說,原來的假設
(-P)
錯誤,所以該主張
(P)
是對的。例如,
論證
:
台灣
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省。
假設
台灣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省,那麼,
台灣
人民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人民。所以,凡是允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旅遊的國家都允許
台灣
人民去旅遊。但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被允許前往伊拉克旅遊而
台灣
人民則不被允許進入。這裡產生了矛盾。因為原先的假設導致矛盾,所以原先的假設錯誤,由此可證,
台灣
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省。
這種推理方式就叫做歸謬證法。
這種推理方法運用的基本限制是:所有前提必須彼此一致。因為如果前提本身不一致就一定會導出矛盾句﹐那麼﹐無論什麼命題都能由歸謬證法導出。
詳細分析如下:
例如﹐前面論證的所有前提是:
如果
A
地區是
B
國的一省﹐則
A
地區的人民就是
B
國的國民。
如果
C
國允許
B
國國民前往旅遊
,
那麼﹐所有
B
國國民無論地區皆可前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被允許前往
伊拉克
旅遊而
台灣
人民則不被允許進入。
(
以上
A
代表任意地區名稱
;
B, C
代表任意國名
)
這三個前提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會互相衝突﹐可以同時為真。我們可使用歸謬證法。
那麼﹐由這三個前提﹐我們希望證明
P
:
台灣
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省。
我們可先假設
P
為假﹐也就是:
假設
(4)
「
台灣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省」為真。
由此假設的命題
(4)
與前面的前提
(1)
可導出:
(5)
「
台灣
人民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國民」。
在由此新命題﹐加上前提
(2)
﹐並將前提
(2)
中的
C,B,B
代入
伊拉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
則
可導出:
(6)
如果
伊拉克
允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前往旅遊
,
那麼﹐所有
台灣
人民皆可前往。
再由此命題與前提
(3)
比較發現出現矛盾。因此我們藉由歸謬證法規則得出﹐假設
(4)
為假﹐因此得到如下結論:
台灣
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
一
省。
當然,這只是用來作為歸
謬證法
的一個有趣的範例而已,政治上的立場與主張通常複雜到很難用這種方式來論述,否則,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證明釣魚台不是中華民國領土,因為如果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則中華民國國民可以自由前往,但實際上不行,因而導致矛盾,所以,釣魚台不是中華民國領土。當然,相同的方式也可以證明釣魚台不是日本領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也就是說,推理方法雖然是正確的,但其中可能有錯誤的前提在作用,例如,主張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
省的人就可能會說,前提二:
「
如果
C
國允許
B
國國民前往旅遊
,
那麼
﹐
所有
B
國國民無論地區皆可前往」
是錯誤的。因為當有特殊狀況發生時這是會有例外的。那麼,如果有意見不合的人就可以針對這個前提是否為真繼續討論下去。這會讓問題的焦點更明確,更容易達成溝通的目的。
華
梵
大學哲學系
冀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