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没有国际知名的作家,也没有相对知名的文学作品?

回想了一下,感觉完全没听说过韩国作家(青春系校园文学除外),也没读到过啥知名的韩国文学作品。而且,也没听说过韩国有有自己本国特色的文学表现形式(不知道…
关注者
102
被浏览
66,091

8 个回答

真的,各位答题前请看题目描述好么。

题主好奇的不是韩国文学史,而是现象,即“为什么韩国文学跟韩国文化(纵向)/日本文学(横向)比起来如此弱鸡?”

首先,我们要清楚:文学扎根的土壤是什么?文学需要什么才能生存?

题主所说“文化内涵好像也挺丰富的”,这更多是由于现当代韩国人良好的传统保护意识。况且虽然文学的繁荣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化并不代表文学的繁荣。

题主疑问似乎主要集中在韩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情况,本答案也会重点阐释这部分。

以下。

韩国历史久远,但自己的民族的文字出现的非常之晚。

韩文1444年才被世宗大王组织发明,在这之前,在高丽时代是使用汉语书写记录的。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汉语的复杂和学习成本巨大,多是王公贵族才有条件掌握书写技能。

一旦文字脱离了大众的学习能力范围,文学必然难以繁荣发展。因为文学经典的形成是需要被大量传颂传阅的,在当时代需要有广泛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举个朴素的例子,《诗经》有“风雅颂”,“风”是古代人民日常吟唱的歌曲,以日常的喜怒哀乐为主。这些扎根于土地,生活的,有广大受众面的文字,当下流行的,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换句话说,并非没有好的文学作品,而是以高丽的文化教育情况,来自民间的文学家可能性大大降低,写的人少,读的人少,无法做到“洛阳纸贵”的程度。上流阶层的文学作品,缺乏读者,难以流行,自然无法经典。

光从这一点,高丽文学羸弱的根基就已经确定了。与同时代的唐宋乃至元都差得太远,中国古代的文学极度早熟,已在自己的体系上走到极致,光芒之下,在没有自己主权和高丽,没有自己文字的高丽,文字普及率低的高丽,文学的处境可想而知。

【知友Byiong Wu反对我,说一,任何时代都有这种大量文盲存在的情况。我想说的“文盲”只是羸弱根基的一个侧面。

天朝跟高丽盲得程度差不多?哈哈。


二说,我“不知道不代表人家没有”。我可从来没说过人家韩国没有严肃文学啊。另外请注意相对性。你有是有,可有到什么程度?好到什么程度?大家一排队,你在哪儿?】

金时。到了朝鲜时代,韩文字母被发明,因其简便易识,全国大扫盲基本完成。这以后朝鲜似乎迎来了些许文学的黎明之光。《洪吉童传》已算是用韩文字母写成的最著名的朝鲜小说之一,但【在东亚繁荣的文学作品之中,同重量级的小说实在不少,这本并不特别,难以达到国际知名的程度。】

另外韩语的年轻化,口语化,和易受外语影响的特质,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韩语文学,特别是韩国现当代严肃文学的发展。

韩国文化文艺被保护发展得非常好,但严肃文学发展得不好:一无厚重题材,二无大师。韩半岛真心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地方:没有文学大师,没有美术大师,没有音乐大师。现在文化氛围发展得这么好,大师竟更匮乏,可悲可叹。这是一个容易用力过猛的民族,可以凭一股努力和好胜的心气把许多事做得漂亮,让人敬佩,唯独要沉心清淡地做些事,就难了。可要达到那样的大师境界,却需要不争,非清淡不可得。(这段话涉及刻板印象,可能让人不悦,然而却是我的真实感受,诸君可自行体会。)

其实现在偶有相当不错的韩国当代诗人,清新的清新,深刻的深刻,挺棒。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当代,韩国文学始终在国际上地位着实不高,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