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特别是在浙江大学掌校13年的艰苦过程中,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精神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影响甚大。他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多达600万字以上。日记虽有散失,但保留下来的总量仍有1300多万字。1979年出版的《竺可桢文集》只收70万字,1984年摘选的《竺可桢日记》约300万字,也只是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全面反映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2001年3月《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宣告这一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著作出版工程正式启动。编委会主任由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担任,编委会委员中有17人为两院院士。自2004年开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分卷出版《全集》。
[1]
《全集》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全集。全集共24卷,2000多万字,规模极为宏大。《全集》第1~4卷为作者已刊和未刊的中文著述,包括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是编者在2004年之后陆续搜集得来的新增文献,作为前五卷文集的“补遗”。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全集》的学术价值并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也不仅限于竺可桢研究,而是对20世纪中国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全集》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其日记部分。24卷之中,日记占了16卷之多,为1936~ 1974年38年间竺可桢的日记,达1300多万字。
[2]
该书获得第四届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2015年2月,该书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3]
[1]
《竺可桢全集》24卷出齐共约2000万字
.网易财经.14/0428
[引用日期2017-07-07]
[2]
24卷《竺可桢全集》出齐 16卷日记最受关注
.搜狐文化.20140521
[引用日期2017-07-09]
[3]
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引用日期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