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纸上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苏沧桑创作散文集
《纸上》是中国当代女作家 苏沧桑 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21年3月。
《纸上》是一本独特的书。全书由七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酿酒、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新精神,讴歌中华民族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 [1]
作品名称
纸上
作    者
苏沧桑
创作年代
当代
文学体裁
散文集
首版时间
2021年3月
字    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纸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为基本元素,写丝绸、茶叶、戏曲,写纸、写蜜、写酒、写船娘……所写之物,自带一种中国古典之美。 [2]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自序:春天的秒针
壹春蚕记
贰纸上
叁跟着戏班去流浪
肆与茶
伍牧蜂图
陆冬酿
柒船娘
后记:鸟鸣 [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人民史观
《纸上》的书写是一种基于隐性的人民史观的书写。作者以一种深挚的情愫,描绘了一组生活在社会文化旷野的普通民众群像,叙说了一个个发生在南中国民间社会的人生故事,展示人物平凡而诡谲的命运图卷,作品内涵深厚,婉转动听。《纸上》叙事的河床上汩汩流淌着一种质朴真情,或表现为对逝者的追思与愧悔,或表现为一种对笔下人物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恤与共情的悲悯情怀。作品将笔触探入人性深处,勾勒人物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呈现人物的内心波澜,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首先体现为人物内心深处一种诚信不欺的古老的道德律,其次体现为人物对劳作与文化遗产的生命融入,其三体现为人物在艰难环境中的患难与共、相互扶助。书写艰难环境中亲人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流溢的温暖情感,表现人性的淳朴美好,这也正是《纸上》这部散文集最大的情感价值所在。 [4]
叙事结构
与作者之前的散文相比,《纸上》更见构思的用心与精妙。一是借鉴小说结构艺术手法,高密集度地使用并置叙事;一是旁逸斜出,纵横勾连,营造一种时空交错、回忆与现实交织的艺术场景。在《冬酿》中,作者将山村时间分别与婴儿沧桑的时间、姨公的时间、祖父的时间、父亲的时间、母亲的时间、少女沧桑的时间、北京时间、诗人张一芳的时间、酒吧老板康康的时间、山后浦15号的端午时间、笕桥时间、戈登的时间,庚子年立春“我”在杭州春江花月小区,年轻人(女儿)的饮酒新方式(黄酒冰镇,红酒热饮)等场景与情节如梳齿横列,进行并置叙事,讲述“我”与酒的情缘故事,将“我”的成长史和家族命运史浸置于酿酒文化的柔波媚光中去显影。《春蚕记》将湖州江南最后的养蚕人家与“我”家十一楼书房演绎的故事并置。此外,《与茶》一文,按时间的推进和空间的变换展开叙述,亦是一种异形的并置叙事。 [4]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多年来,作家苏沧桑不断走向民间,汲取文化营养,逐渐形成个人相对稳定的书写对象和审美趣味。她找到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创作道路,发现一些看似已经远去却还存活在当下的历史现场。这是活的化石,是民间历史脉搏的有力回响。她将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这就是散文集《纸上》。 (文学评论家 孟繁华 评) [6]

出版信息

播报
编辑
2021年3月,《纸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参考资料
《纸上》
2021年3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2083-2
[5]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苏沧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在《 新华文摘 》《 人民文学 》《 十月 》《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等一碗乡愁》等多部。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中国故事奖”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