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鹦鹉,是慈鲷科的鱼类。其体型5厘米左右,近似球形或卵圆形,胸鳍、尾鳍扇形,其它鳍条较尖,飘逸,鳍条较透明;体色呈蓝色或白色,鱼体上有黑色斑纹;雄鱼体型较雌鱼长同时额头微隆起。
别名“短鲷”。
迷你鹦鹉鱼原产于中国台湾,于2016年引入中国大陆。其对水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适宜生存水温在24-28摄氏度之间,适宜弱酸性水,具有一定的领地意识。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时、定量、定质对迷你鹦鹉进行投食,杂食性,可投喂线虫、红虫、丰年虾、水蚤、小型颗粒饲料。迷你鹦鹉5-6个月性成熟,每月繁殖2到3次,产卵可达100颗到400颗卵。
迷你鹦鹉是通过人工杂交手段繁育出的新观赏鱼品种,体色优美,由于其样貌可爱深受广大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在网络的推动下,迷你鹦鹉被贴上了“网红鱼”的标签。
迷你鹦鹉
孵化
受精卵一般7天左右孵化成功,具体孵化过程:
1,雌鱼产卵后雄鱼跟随受精,形成
受精卵
。鱼卵粘附在石头表面或罐壁上,为橙色半透明状。孵化期间大鱼会护卵抵御外侵。
2,受精卵第二天逐渐
发育成黑色
,可以看到小鱼眼睛。亲鱼常晃鳍清扫和加强水流增加氧气。
3,第三天,小鱼
伸展尾巴,破壳
落地。期间亲鱼将未受精成功的白色废卵吃掉,以保持繁殖屋干净。
4,破壳后小鱼继续
吸收卵黄营养孵化
。此时的小鱼身体笨重鱼鳍
发育不全
无法游水,但会借助尾巴跳跃或短距离划行,活泼好动。大鱼把食物叼到窝里,供小鱼啃食。
5,约7天后,卵黄基本吸收完毕,小鱼
游水
。大鱼会带小鱼,磨碎食物喂食,叼回离开安全区域的小鱼等等,保护小鱼成长。
迷你鹦鹉亲鱼,但是在极度饥饿情况下,也会把小鱼当食物吃掉。
迷你鹦鹉可以在带小鱼期间再次产卵孵卵,可以同时带多窝鱼。
环境稳定 饲养规律情况下,育龄迷你鹦鹉一般两周产卵一次,即小鱼游水后一周再次产卵。没有鱼卵需要守护的亲鱼会带小鱼会带到罐外玩耍寻食,如遇危险则返回罐中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