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续,书接上回!”相信这是不少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东长大的人很熟悉的一句开场白。广府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会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电波传来一段精彩绝伦的经典故事。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发祥地,交通枢纽,千年美食之都、贸易之都,街头巷尾,处处都“有段古”。
图片来源:寻觅广东非遗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话说书、讲故事,是一种口头语言艺术。“讲古”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说唱艺术,但粤语讲古只说不唱,有与外省说书不同的特色。讲古艺人需要使用大量的民间谚语、俗语、俚语、成语以及生活语言、古典文学语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加工,以期在书场上生动传神地表现故事情节,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在广州、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广泛流传,反映岭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的价值。一般来说,讲古艺人分民间讲古艺人和电台讲古艺人两种。前者多为过去设坛表演讲古的老艺人,后者则多出身于话剧演员、播音员,电台节目是他们最常用的表演舞台。粤语讲古讲究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性格的语言特色,如影视剧需要依托演员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交代事件,表达情感。在民间说书表演过程中,艺人右手持扇,左手拍醒木,通过简单的道具以及自身纯熟的发口、手面技巧,给观众展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对话、清晰完整的故事脉络以及自身的评述见解。
岭南人所说的“讲古”,在北方叫“说书”或“评书”,据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师爷,即明末清初的江南说书大家柳敬亭。柳敬亭曾为明末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僚,常在军中以说书鼓舞士气。相传柳氏随左良玉南下抗清,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入广东,并吸收、融合粤语的方言艺术,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因此,讲古艺人尊柳敬亭为祖师爷。在广州,说书艺人往往被人们称为“讲古佬”,
说书的地方被称为“书场”或“讲古坛”。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明清时期,讲古艺术就流行于粤省及港澳各地民间,清末在广州东较场的“讲古寮”是最为著名的讲古坛。中华民国初期,说书艺人说书的地方主要分为三类:一为“讲古寮”,二为低档的茶楼,第三则是“开街档”,很多讲古艺人开始自已搭设房屋,听众只有一炷香的免费听书时间,如若再要续听,就要自觉付费了。
民国之后,伴随广播事业的兴起,说书水平高的艺人往往会接受邀请赴播音间讲古。当时电台的讲古之风盛极一时,形成了“天空小说”的繁荣局面。尽管传统的讲古佬或许认为电台讲故事的形式算不上“讲古”,认为其失去了传统讲古的现场感、表演艺术和韵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新的形式挽救了日渐式微的讲古艺术。讲古的形式毕竟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那种现场面对听众讲故事的传统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冷遇。就岭南讲古的大本营广州而言,由于听众越来越少,广州最大的讲古阵地——文化公园的讲古坛亦于1996年被取消。到了2001年,出于同样的原因,坚持到最后的市二宫讲古坛也被关闭了。近些年来,借着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讲古的窘状开始受到关注。2008年,越秀区申报的粤语讲古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粤语讲古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5月,越秀区文化局启动了“越秀古坛”,每月开坛一次。2005年,文化公园亦恢复了讲古坛,这是目前全市仅有的两个讲古坛。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的日益多元化,曾经万人空巷“听古仔”的盛况难以再现,但粤语讲古的阵地上仍然有一批讲古艺人在坚守、传承,原文不断,接力再续。
值得注意的是,粤语讲古不仅在使用广州话的两广和港澳地区拥有大量的听众、观众;在海外、甚至台湾也有无数的粉丝。我国国家级的电子媒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设有粤语讲古的播出节目,并向全球的华语电台(含香港、澳门电台)免费赠送粤语讲古的播出节目。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的粤语听众都十分珍惜来自祖国的这份无形的礼物,把它作为“以慰乡情、不忘乡音”的珍品。他们往往几代人共同欣赏、品味,把它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乡土教材。不少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第二、第三代都是在父辈的影响下,以粤语古仔“窹瞓”(音“暗训”)的,作为上好的“催眠曲”。当年。“美加华语广播网”还把我国提供的粤语古仔制成卡式录音带,销售给在高速公路开车的华裔司机,使他们能一边开车一边收听,由此可见粤语古仔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受欢迎的程度。粤语讲古艺术大师张悦楷就多次在全球华人贺岁的电台联播和日常播出的节目中,在空中与粉丝们会面,献上脍炙人口的粤语古仔。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事业的发展,粤语古仔也登上了这些先进的信息平台。“喜马拉雅”“抖音”“快手”等都有粤语故事的播放,连走进千家万户的“小度”(电信、移动的家庭播放器)都能搜索播放粤语古仔。
我们坚信、更希望粤语古仔在新时代能踏上新台阶,能更好地传承、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粤语讲古传承人,让粤语讲古的语言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多姿多彩、永吐光华。
图书推荐
《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言之有物》
作者: 彭嘉志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索书号: I277.3(65)/2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地方文献中心(馆内阅览)
粤语中深藏智慧的当属俗语、谚语、歇后语,它们背后藏着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本书以讲故事形式讲述粤语谚语、俗语和歇后语背后的有趣传说,配上独具岭南特色的手绘漫画,
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老窦、呈沉切、呃鬼食豆腐、波罗鸡等说法的传说。
《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名人逐个讲》
作者: 彭嘉志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索书号: I277.3(65)/3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地方文献中心(馆内阅览)
岭南地区以前远离历届朝代的政治中心,所以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在不同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如深受百姓爱戴的伦文叙、智救粤剧的勾鼻章、武林高手黄飞鸿、商界智多星陈福畴……都在建设岭南名人目前画出浓重的一笔,值得我们娓娓道来。
《谷羊昌瑞:广州五羊传说》\
作者: 彭嘉志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 G127.65/17(12)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地方文献中心(馆内阅览)
本书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形态,深刻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读者从书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湾区非遗逐个睇 佛山篇》
作者: 彭嘉志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索书号: G127.65/61(1)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地方文献中心(馆内阅览)
本书以非遗文化“粤语讲古”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大湾区城市佛山市非遗项目的典故,重点讲述狮舞(广东醒狮)、佛山祖庙庙会、行通济等10个核心非遗项目的传说与掌故,让青少年了解岭南地区千百年来在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智慧和创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湾区非遗逐个睇 肇庆篇》
作者: 彭嘉志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索书号: G127.65/61(2)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地方文献中心(馆内阅览)
本书以非遗文化“粤语讲古”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大湾区城市肇庆市非遗项目的典故,重点讲述端砚制作技艺、悦城龙母诞、贞仙诞等10个核心非遗项目的传说与掌故,并引入适合青少年研学的城市知识,加入音频、视频等深度阅读内容。
参考资料:
1.《广州市越秀区公布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文化网
2.《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3.《粤语讲古》,广东省文化馆
4.《粤语讲古》,寻觅广东非遗
5.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粤ICP备202102220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7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05
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020-831345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