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 · 传承千年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即便不懂建筑的人
也会被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所折服
徽派风格建筑的优雅贯穿百年具有独一无二的气息
在众多兴起的文化建筑中
徽派建筑早就成为了大家热衷的风格
01.
徽派建筑的文化源流
徽州,简称“徽”
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古称歙州、新安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来
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统称“一府六县”
古代:“一府六县”@百度百科
徽派建筑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文化圈建筑派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古徽州所在位置@百度百科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
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自然地理条件」
▼
徽州地处北亚热带,属湿润性季风气候
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适宜居住
徽州以山地及丘陵居多
黄山山脉雄峙于境内
新安江水系蜿蜒于山谷盆地之间
山水掩饰,奇峭秀拔
摄影师@ 林镜缘
群山形成的屏障,避免了不少战乱的影响
也形成了丰富的林木、石材资源
盛产松,杉,椿,等优质木材
又产桐油,生漆等天然涂料
群山之间也有适合烧制砖瓦的泥土和各种石材等
摄影师@ 林镜缘
走进徽州古村落民居或是祠堂,不难发现
传统建筑结构用料硕大
特别是横梁、立柱
通体显得异常恢宏壮美
这都是卓越的自然资源
为其提供了优良的建筑材料
图片来源@博客qz33039461
「历史条件」
▼
徽州原是古越人的聚居地
因处于崇山峻岭中,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山越”
山越人时期的居住形式
采取的应是 “杆栏式”一类的建筑
徽州古代居民多散处
遇有战事,则集中到山头上扼守
山越人平常所居住的“杆栏式”房屋
是以竹、木为骨架,以茅草盖顶
时间一长,便干燥开裂
只得拆除重建,比较费事
图片来源@网络
早期的徽派建筑仍保留有“杆栏式”建筑的特征
楼下矮小,楼厅宽敞
楼上厅室作为日常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
后来,随着砖墙防护的安全性和排水系统的通畅
以及室内木板装修的防潮作用明显
徽州民居的建筑才逐步演变为
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
自晋以后,随着中原士族大量的入迁
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在吸收古越文化某些因素后便落地生根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在看到的很多徽派建筑
就是两种文化交融的形式体现
宏村图片来源@网络
「经济条件」
▼
徽州地狭人稠 , 促使很多人远涉他乡经商
徽人文化层次高 , 又精明守信
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商成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商帮
“雄居中国商界 ”, 形成 “无徽不成镇 ” 的 局面
富而好儒 , 仕而护贾
形成一种官商学一体的文化形态 , 依旧时风格
入仕荣归故里 , 经商致富返乡
盛馆舍广招宾客
扩祠宇敬宗睦族 ,立牌坊传世显荣
萧江宗祠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考究,号称是”江南第一祠;摄影@老贡(弓)
摄影@蒋红阳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
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
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
加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
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
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
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
内部装饰的看法
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
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行者孔
它以其所保留的传统工艺
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成就
为中国建筑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02.
徽派建筑布局
「总体布局——依山傍水建村」
▼
由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 ,
正所谓 “七山一水一分田 , 一分道路和庄园 ”
所以徽州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
体现出依山傍水 , 随坡就势的格局
即利用天然的地形 、地貌进行规划设计
通过适量采用花墙 、漏窗 、楼阁 、天井等建筑手法
沟通内外空间
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
建筑讲究负阴抱阳,依山就势
有平地则聚,无平地则散
古村落大致分为两种形式
内聚型村落
▽
村落沿等高线的变化呈内凹的弯曲形式,多位于山坳,具有向心、内聚的感觉,可借助山势做屏障,具有更多的安全感,菊径村;摄影@moumourenmmr
离散型村落
▽
村落沿等高线的变化呈外凹的弯曲形式,多位于山脊,具有离心、发散的感觉,视野开阔,利于自然通风。摄影@射手座2017
徽州古村落与环境相融
并基于环境、 构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格局
想成了古村落与环境的两种关系
古村落与山脉的关系
▽
摄影@MacWang
以建筑背景的衬托, 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主体轮廓线增加建筑周围环境的深度与距离感。
古村落与水系的关系
▽
西递宏村@
以河流或水池作为建筑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以障景或屏挡使村落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营造村落的相对独立性。图片来源@网络
「平面布局——规模灵活、紧凑通融」
▼
徽派民居平面布局上简明而有规律
通常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
然后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进而以庭院为单元
组成多种形成的建筑群组
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
平面有“凹、回、H、日”等几种类型
徽派建筑典型的院落布局@
03.
徽派建筑结构和特色空间
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
除了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
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
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
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
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摄影@rainbow
「徽派建筑结构」
▼
古代最常见的木结构可分为
抬梁式结构
穿斗式结构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而形成屋架,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
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区别
徽派居民混合运用了杆栏巢居的穿斗式
和北方四合院的抬梁式结构
各取所长并将两者结合
这种混合木结构既满足了
住宅使用空间功能划分
又发挥了两种木架构的材料力学性能
「特色空间」
▼
徽派建筑特征流传有一句俗语
“白墙灰瓦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
构成了徽派建筑的特色空间
而后一句中天井、厢房、正堂
就是平面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了
黟县南屏村街巷,摄影师@冯磊
天井
天井是徽州民居的心脏
徽派传统民宅大多
山多田少,为了节约用地
户与户间距非常小
形成了许多仅数尺宽的窄巷
图片来源@微博一茶会友
为了保持私密性和安全性
外墙一般高大密实,很少开窗
因此厅堂和大门之间常设一条狭长天井
作为通风换气和采光口
天井,摄影师@陆雨春
另外天井收集雨水的功能
以备早期砖木建筑防火之需要
雨水从四角流入地下
再从暗沟排走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当地又称 “四水归堂 ”
被视为财富聚集的象征
雨水从天井落下,摄影师@冯利辉
马头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
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
古徽州人创造性地发明了阶梯状的山墙
山墙高出房顶、层层叠落
用以防止火灾蔓延
因其铺以黛瓦、如高昂的马头
故称马头墙
又称之为封火墙
图片来源@网络
徽州地处东南山区,多风多雨易潮湿
暴风重者吹毁房屋,轻者吹翻屋瓦
因此,盖砖墙瓦顶较为实用
徽州多山多树,建筑材料大量利用砖木结构
在屋顶边的处理上往往较难
若直接用瓦收边,风极易吹掉瓦片
漏渗水问题也难以解决
故而马头墙也在一定程度上
有着保护建筑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刨面图@
高大封闭的墙体
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
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
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而从高处往上看
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
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
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与 “四水归堂 ”并称 ,图片来源@VCG
白墙灰瓦
为了吸湿防潮
徽派建筑往往使用白垩(è)涂制高墙
在雨水的侵蚀下
白墙逐渐变得水印斑驳
像极了一幅山村水墨画
于是“粉墙黛瓦马头墙”
便成了徽派建筑最经典的符号
白垩又称白土粉,主要由碳酸钙组成,也是粉笔的主要组分;摄影师@方托马斯
点窗
徽州建筑外界面通常比较封闭,开窗较小
有如点状,所以称点窗
点窗通常被装饰不同的雕刻
使得风格一致的众多白墙
因有了各式各样的点窗而各具特色
独成一道风景
摄影@吴璜
“三雕 ”艺术
在封建住宅等级制 下
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的布局和装饰上不得不有所顾忌
于是秀丽精美 , 清新淡雅的三雕就应运而生
“三雕 ”指木雕 、砖雕和石雕
几乎在徽派建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装饰重点是门楼 、门罩 、窗台 、窗 罩 、梁柱 、额枋等
许国石坊,中国现存唯一的八柱石牌坊,体现了极高的石雕技艺水平,摄影师@赵永清
歙县砖雕摄影 @郑亦农
黟县承志堂横梁上的木雕,摄影师@阿呆
除了三雕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居最具特色
号称“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前面介绍了民居
徽州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
祠堂作为徽州村落中的家族“圣殿”
往往都建在村落的核心位置
是村落最雄伟的建筑
其他建筑都围绕其修建
屏山村祠堂图片来源@yicunheijin
结构上大多选择砖木式建筑风格庄重威严
建筑模式上也遵循
“五凤朝天,四水归堂”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
徽州民居清淡低调,祠堂则规模宏伟
徽州村落的街道与水系蜿蜒曲折
祠堂则开阔厚重
这样一柔一刚,一放一收
共同构成了外在简洁明快
内里复杂别致的徽州村落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
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
中国牌坊多种多样,由南北之分
其中徽州牌坊以其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成为最杰出的牌坊支系之一
(骑驴小宅 ,作者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