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 贫血 ,指的是孕妇与婴儿分别在妊娠与 生长发育 中所产生的一种贫血。这种贫血不是因为造血物质不足,也不是因为骨髓的 造血功能 异常,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孕妇生理性贫血,一类为小儿生理性贫血。
孕妇生理性贫血,指的是在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多,血液被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退,均导致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减少的症状。
小儿生理性贫血,指的是生后随着 自主呼吸 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 减少,骨髓 造血功能 暂时性降低, 网织红细胞 减少;胎儿 红细胞寿命 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 溶血 );加之婴儿生长迅速, 循环血量 迅速增加等因素, 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 早产儿 较早)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 、 血红蛋白 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 轻度贫血 ,称为‘‘生理性贫血’’。
这种 贫血 不是因为造血物质不足,也不是因为骨髓的 造血功能 异常,而是小儿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小儿时期,其 血细胞 血红蛋白 的数量在各个年龄期均不同。 胎儿期 由于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 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量较高,出生时 红细胞 数约500~700万/ 立方毫米 ;血红蛋白量约15~23克/ 分升 。出生后6~12小时因进食较少和不显性脱水,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往往比出生时高些。随着 自主呼吸 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加以胎儿红细胞较大,寿限较短等原因,过多的红细胞自行破坏(生理性 溶血 ),同时 血容量 增加,故生后10天左右,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约20%。以后则下降较慢,由于 生长发育 迅速,循环量迅速增加,继生理性溶血后骨髓暂时性生血功能降低, 红细胞生成素 (主要来自肾脏)不足等,至2~3月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降至最低点( 红细胞数 3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11克/分升), 网织红细胞 降低,而出现 轻度贫血 ,称为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的经过呈 自限性 ,一般不需治疗,3个月以后由于贫血本身对造血的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贫血逐渐恢复。随后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 量又缓慢增加,约在1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胎儿在子宫内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血氧饱和度 约45%,缺氧使体内 红细胞生成素 (人体内一种促进骨髓造血的激素)合成增加,所以 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量较高,出生时红细胞数约5.0~7.0×1012/L,血红蛋白约150~220g/L,生后一周由于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逐渐下降,直到第八周后才停止,2~3个月时血红蛋白降至约100g/L,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 早产儿 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较重,在生后3~6周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70~90g/L,生理性贫血产生的原因有:
⑴小儿出生后建立了 肺呼吸 血氧饱和度 由胎儿时期的45%升至95%,血氧饱和度成倍的增加使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减少,骨髓 造血功能 下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⑵胎儿红细胞的寿命比出生后制造的 红细胞寿命 短(胎儿红细胞寿命约为45~70天,生后制造的红细胞 平均寿命 为120天),生后胎儿红细胞逐渐破坏;
⑶生后3个月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 血容量 增加很多,红细胞被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