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207年),字显奕 ,(《 后汉书 》、《东光世系》作显雍),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是 东汉末年 占据河北的军阀 袁绍 次子,袁绍打败 公孙瓒 后,令袁熙为幽州刺史。
袁绍官渡兵败后不久病死,其兄长 袁谭 、弟弟 袁尚 各自独立,互相攻伐, 曹操 趁机进攻袁谭、袁尚,并逐渐占河北。袁熙接纳兵败的袁尚后,因为属下叛变而逃往 乌桓 ,被曹操击败后,逃往辽东 太守 公孙康 帐下, 却被公孙康杀死,二人首级被献给曹操。

袁熙 柳城之战

建安十二年(207年), 田畴 成为曹操的向导帮助曹军奔袭柳城。袁熙、袁尚与 蹋顿 、辽西单于 楼班 右北平 单于 能臣 等率领数万骑兵迎击。曹操大将 张辽 白狼山之战 斩杀了蹋顿,于是袁熙、袁尚再度败走,两人又逃到辽东。
丢失邺城后,袁氏的衰败已经必不可免。袁熙部将 焦触 和张南发动叛变,下令幽州的所有官员 歃血为盟 背袁投曹。众人都不敢说话,各自按次序歃血。 而幽州 别驾 韩珩 不同意,说道:“我受到袁绍袁熙父子的厚恩,现在袁氏败亡,我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大义已经缺了;如果此时要我投降曹操,我做不到。”

袁熙 后嗣

第二世谦:高琼太守(应作高凉)。生子一:宣。
第三世宣:青州主薄。生子一:达。
第四世达:仕梁江黄二州刺史,仕周历天水怀仁郡太守。生子一:嵩。
第五世嵩:蒲阳蒲江二郡太守,又为车骑将军。生子一玑。
第六世玑:唐时为梁州司仓。妻画氏。生子一:天纲。
第七世天纲:唐武德(618-626年)中为火井令。妻邓氏。生子三:客相、客师、令喜。立周注:《唐书》云天纲,益州成都人,贞观八年(634年),卒。
第八世客相
客师
令喜:唐时为同州侍中。(立周注:一说令喜为熙公之十三世孙,那从熙公到令喜和目前的谱差了5代人)生子三:异宏、异度、异式。
第十世恕己:官至中书令,封南阳郡王,谥贞烈。生子:建康。立周注:《唐书》云恕己,沧州东光人也。
第十一世建康:唐时为淮阳太守。生子一:高。立周注:世传其后裔居江西南康东门坝和河北东光。
第十一世倜:唐时为工部员外郎。生子一:师俭。
第十二世高:字公颐,号旭山,妻钱氏。子四:德师德文 德某 德某 立周注:《唐书》云袁高字公颐,恕己之孙。累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建中二年(781年),擢为京畿观察使。
第十三世德文:秘书省校书郎。生子进朝。
第十四世进朝:成都少尹,梁以象先贵,累赠左仆射。生子:忠义。
第十五世忠义:忠武军节度判官,累赠司空。生子:敬初。
第十六世敬初:太府卿,累赠司徒、驸马都尉。生子:象先。
第十七世象先:册赠太师,周广顺(951-953年)中,赠中书令,追封楚国公。生子:正辞,嶬。立周注:《唐书》云:袁象先,宋州下邑人也。自称唐中宗朝中书令、南阳郡王恕己之后。
第十八世正辞:历衢、雄二州刺史。
嶬:至周显德(954-959年)中,终于沧州节度使。
新唐书 》言熙后人世居 乐陵 东光(现为河北),袁熙为东光袁氏始祖。 《后汉书.袁绍传》;‘尚有勇力,先与熙谋曰:“今到辽东,康必见我,我独为兄手击之,且据其郡,犹可以自广也。”康亦心规取尚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熙疑不欲进,尚强之,遂与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下,坐于冻地。尚谓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送之。’ 《三国志·魏书三》至别驾韩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义阙矣;若乃北面於曹氏,所弗能为也。”一坐为珩失色。 《后汉书.袁绍传》 尚谓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 《典略》: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缚之,坐于冻地。尚寒,求席,熙曰:"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馀。” 三国志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9-04-04]
  • 《三国志》: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 《三国志》: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资治通鉴》: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袁氏世考》:“熙字显雍,三国时为幽州刺史。妻吴氏。生子谦。”据《新唐书》言,熙后人世居乐陵东光(现为河北),熙为东光袁氏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