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成長

普遍人認為原生家庭只是指由孩子與父母組成的家庭,Jerry指這個概念可以更闊,包含一個人早期長時間成長的環境;家庭組合亦不限於親子,還包括兄弟姊妹、親戚,甚至超越血緣關係的養父母等等。原生家庭從兩方面對個人成長構成影響,一是如何看待自己,另一是如何與其他人事物的相處。人是經驗動物,原生家庭作為我們最初的經驗,家人如何看待你,就會成為「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養分。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及互動、回應別人的要求等等,也會受原生家庭所影響,例如家人傾向對任何事感到緊張焦慮,孩子在應對事情方面亦可能容易有相似反應。

影響的原型

在耳濡目染下,不少人認為原生家庭的影響總是負面的、不好的。Jerry提醒大家應以中性、平衡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被原生家庭型塑的特質。影響本是無法控制,是好是壞會隨時間及環境改變,關鍵在於我們採取甚麼調節及應對方法。他補充,有些人會以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特質,去解釋自身某些性格及行為模式;若這樣做令人有好的改變當然沒問題,但單純地用來開脫某些問題的話就沒甚幫助。Jerry以其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影響為例。他的父母非常關心別人,影響他不忍看到別人受苦。為人服務,一方面成為了他的追求及自我實現,繼而走上社工之路;但另一方面卻使他習慣視別人比自己更重要,所以他會不時提醒自己避免這感受太過強烈,又學習不讓這些特質過度干涉生活。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對於受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人,Jerry建議他們要「睇闊啲」,明白原生家庭只是人生的其中一部份,還有其他組成部份包括:學校、工作環境、朋友圈等等。當面對負面評價時,不應僅歸因於原生家庭,同時應反思自身的性格及行為是否出了問題,並為此承擔責任,這樣才會使人成長。此外,我們應把過去(原生家庭)與現在分開。若思想上仍在做過去的自己,用以前的眼光來看待當下的一切,那些負面影響只會不斷重現及糾纏。假設一個人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挑剔,長大後每當有人對自己有任何評價,就自然會聯想到父母,並覺得別人的批評都是無理的,聽不進去任何意見。Jerry建議我們培養對新的經驗持開放態度,避免把固有的原生家庭相處模式套用在所有情境,更不應對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抱持報復心態,若凡是與此掛勾的特質都排斥,只會令人一輩子活在陰影中。要真正處理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最終還是要有意識地把原生家庭及自己正在過的人生分開來看,可以提醒自己:「我一生存在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若自覺無法應付這些影響,不妨考慮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