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普爱思 包装规格

多剂量: 药用 滴眼剂 聚酯瓶,每瓶装5、8、10毫升,每小盒装1瓶。
单剂量: 低密度聚乙烯 单剂量滴眼剂瓶,0.3毫升/支,5支/板×3板;5支/板×4板;5支/板×8板;5支/板×12板;5支/板×16板;5支/板×18板;5支/板×20板;10支×1袋。
多剂量: (1)8毫升:40毫克 ;(2)5毫升:25毫克
单剂量: 0.3毫升:1.5毫克
2012年11月, 长沙 市药品流通 行业协会 指“莎普爱思”等7个商品涉嫌违反《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 》的相关规定,含有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等行为,严重欺骗、误导了消费者
2014年浙江莎普爱思药业通过证监会上市审核时, 经济参考报 报道称该公司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违规发布广告成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黑榜的常客,而 招股书 却只字未提。
2017年12月2日,莎普爱思被指并不具备治愈 白内障 的功用 ,涉嫌 虚假宣传
2017年12月,一篇名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质疑莎普爱思 滴眼液 在高频次播放的 电视广告 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使得消费者相信了“ 眼药水 就能够治好白内障”,许多消费者出现 并发症 、延误治疗等情况。
2017年12月3日,莎普爱思发布公告,称莎普爱思滴眼液对延缓 老年性白内障 的发展及改善或维持视力有一定的作用,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经核查未发生使用莎普爱思滴眼液出现并发症、延误 手术治疗 等情形。
2017年12月6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晚间发布通知称,鉴于医务界部分医生对 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的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 商品名 :莎普爱思)疗效提出质疑,要求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及 仿制药 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有关规定,督促企业尽快启动临床 有效性 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为防止误导消费者,该药品批准广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 适应症 中规定的文字表述,不得有超出说明书适应症的文字内容。
2018年8月26日,为了更好的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践行“ 健康扶贫 ”, 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将“点睛中国”升级,联合 广东省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展开系列公益行动,设立 白内障防治基金 ,致力于成为中国白内障疾病防治的践行者、创新者和推动者。同时也对外发布了“莎普爱思同心圆公益产品套装”,每销售一瓶,企业即向 公益基金 捐助一元钱,让每一位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奉献爱心。 [7-8]
2019年7月2日 ,莎普爱思“看清美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关爱行动” 新闻发布会 在京举行,旨在通过专业的 全病程管理 延缓疾病的发展,给予患者治疗信心与希望。
活动现场,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陈伟平表示,作为一家关注“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领域的企业,莎普爱思药业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让患者对白内障有全方位的了解,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莎普爱思药业也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 ,践行优秀的 企业价值观 ,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提高大众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认知,为患者带来专业的病程管理与保障。
为帮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建立明确的预防和控制目标,莎普爱思为相关患者群体专属打造了此次“看清美好”项目。该项目通过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提供白内障检测和诊断,疾病全病程管理以及疾病保障等方式,全程呵护和关爱,并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和希望。
本次“看清美好”项目共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展开专业的白内障检测和诊断活动,为当地群众带来疾病科普等一系列科普福利活动;二是进行白内障的全病程管理和保障,通过公益 义诊 疾病保险 等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了解白内障,保障 生活质量 [9-10]
2019年8月14日,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医学伦理委员会 召开会议,审查并通过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莎普爱思)上市后临床 研究方案 ,同意按该方案开展临床试验(批件号:2019YWPJ001)。
据了解,本次临床试验,是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家相关精神,委托 中国医师协会 循证医学 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 眼科 学组,按照《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CP )等法律、法规和 相关政策 要求,组织有关眼科权威专家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莎普爱思)的有效性进行再一次的客观评价。
2017年12月11日至12月17日期间,莎普爱思药效引发 眼科医生 质疑,舆论强烈声讨此类药物“神广告”现象,话题持续引发媒体聚焦;医保控费压力下,多地出台文件严控“ 辅助用药 ”,药品名单引争议,舆论期待重点药品监控形成制度化,动态调整医保 药品目录
话题解读
1. 莎普爱思药效引质疑 规范药品广告获舆论期待
2017年12月2日,“ 丁香医生 ”公众号发布名为《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网络持续热议。眼科医生们以及专业人士认为莎普爱思存在过度宣传治疗白内障的功能,以此谋取巨额盈利。莎普爱思滴眼液深陷入舆论危机,相关话题本周仍具有较高的舆情热度。16日晚间,莎普爱思回应称, 公司广告 符合药品 广告审查 发布的相关规定,并已于2016年启动滴眼液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2017年底公司未停产但滴眼液销售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公司股票将于12月18日开市起复牌。
舆论观点:莎普爱思夸大药效 药品广告审核需谨慎
媒体一致认为该药物问世后,无论从药效、 经营方式 、广告合规性等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12月12日,《人民日报》 发布 《人民时评:莫让行贿药企“以小博大”》,称莎普爱思被曝光行贿丑闻。评论员认为现有惩处尚不足以形成有效震慑,彻底消除药企行贿任重道远。 澎湃新闻 网发布《莎普爱思评审内幕:相当一部分参审眼科专家不认同》,曝出该药物评审时遭到部分专家强烈反对,这项临床试验 评价指标 中主观因素指标较多,被认为是有缺陷的。第一 财经网 发布《莎普爱思危机:富养广告穷养研发 难以自证“神药”有效性》,称连年攀升的巨额 广告费 ,相比之下,研发投入则越来越不到广告费的零头。《法制日报》 刊文 《大众媒体应禁投非处方药广告》,期待权威部门严格治理药物“神广告”现象。针对莎普爱思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刊文《莎普爱思两万字公告“软硬兼施”:承诺减少广告 坚称药物疗效确切》,对企业回应内容仍表示质疑。
网友对此类“洗脑式 广告营销 ”药物表示深恶痛绝,期望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网友“袁保国”发帖《袁国宝:行骗十余年的莎普爱思还能活几集?我们不能停止追问》,列举近2017年来 “洗脑式广告营销”的案例。“老徐时评”认为没有违规和监管的 不作为 ,不会有这种神药肆无忌惮的, “神药”不仅仅只有一个莎普爱思。
舆情点评:药物“神广告”亟待重拳出击整治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药品广告夸大宣传,延误患者治疗,因此引爆此次“莎普爱思”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浙江省药监局迅速回应公众关切,责令企业尽快开展药物的 临床研究 和广告自查。监管部门此举有助于缓解舆情态势,受到公众的期待。然而,莎普爱思回应辩称广告符合规定,态度较为强硬,对于此次事件焦点“药品有效性”则声称公司已于2016年开展临床试验,但并未有足以让人信服的数据作支撑,回应较为含糊,并不能有效缓解企业的声誉危机。
此次舆情 危机事件 ,提醒企业以药品有效性作为回应的重点,态度诚恳,以数据作为依据,方可赢得公众的信任,挽回企业的 品牌形象 。此外,如何保证公众健康准确用药,不能仅仅靠曝光,监管部门仍需要严格把关,在新药审核、广告审查等等各环节中,监管机构均要担负起重要职责,让虚假 医药广告 “莎普爱思”类药物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