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书店

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收藏
0 有用+1
0
单向街致力于提供智力、思想和 文化生活 的公共空间。 2006年初,供职于媒体的 许知远 吴晓波 于威 覃里雯 、张帆等13人每人出5万元入股,创办了“单向街书店”,在2006年首届民营书业评选中,单向街荣膺年度优秀小书店。 书店的名字“单向街”取自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而书店本身也恰如其名,长长的一个走廊,笔直明亮。书店的宗旨———We Read The World,就印在书店出版物的 扉页 上。
中文名
单向街书店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
创办时间
2006年初
创始人
许知远 吴晓波 覃里雯等
荣誉奖项
2006年首届民营书业评选年度优秀小书店
创办宗旨
We Read The World

创办

播报
编辑
单向街书店
创办人 许知远 ,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 计算机系微 电子专业 ,现任职于《生活》杂志。自1998年起为《 三联生活周刊 》、《 新周刊 》、《 书城 》、《 21世纪经济报道 》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曾任《PC Life》 执行主编 、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 经济观察报 》主笔。英国《 金融时报 》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中国纪事 》、《 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 昨日与明日 》、《思想的冒险》、《 新闻业的怀乡病 》、《 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 》等。许知远是著名的 公共知识分子 ,他的文章中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充满 忧患意识 ,如果你厌烦了每天阅读报纸看到形势一片大好的陈词滥调,那么许知远毫无疑问是最有可能给你浇冷水的那个人。

杂志

播报
编辑
单向街书店 [1]
《单向街》杂志是由单向街书店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主编,双月刊。撰稿者有 梁文道 、张大春、 许倬云 、Leslie Chang、 戴锦华 黄永玉 、李海鹏、李孟夏等。
《单向街》杂志书是一份连续出版物,两月一期,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
《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 社会实验 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单向街》杂志书试图提供众多名家和实力作家最负责任的时代记录。
《单向街》杂志书试图发掘和培育中国最好的非虚构写作文本和写作者。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杂志书试图让中国 青年一代 公共知识分子 发出自己的声音,期望这些声音是清醒而令人尊敬,发人深省的。
《单向街》由许知远主编,联合文治图书(wenzhibooks)共同出版。
《单向街001》为该系列杂志书的首期。

店铺特点

播报
编辑
“现在很难找到一家像单向街一样,在一个自由开放、绿树环抱的场所读书,能与顶级作家、编辑、导演、音乐人一起交流。”单向街图书馆对自己的独特之处相当了解。
单向街
和大马路边上窗明几净、明眼可见的书店不同,单向街图书馆坐落的位置神秘指数极高,吊足了来访者的胃口。路线是这样的:从 圆明园 东门进,右转,经过停车场左转,再走上一段碎石路,就看到 竹篱笆 上方的一个 箭标 ———“单向街图书馆”,十米长廊的篱笆栅栏、 碎石子 路过后,在浓荫密布下左转右拐,还在迷糊和疑惑间,单向街便赫然出现在你眼前。身临其境中,不禁会回想起 杜甫 七律《 客至 》的两句:“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
要以“世外桃源”的农家小院冠以单向街图书馆,其实并不过分。这个由两部分组成的书店被设计者巧妙地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空间:由画廊改造而来的书店主体和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院落,院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树木, 树叶 茂盛。长廊里依次摆着十几个 米黄色 的二人沙发,坐上去软绵绵的,旁边就是修长的立地玻璃,柔和的阳光挥洒进来,温暖舒适,院子里随意地摆着十几张铁腿的玻璃桌子,桌子边是 藤椅 和帆布椅子,透过婆娑摆动的树叶,小院里洒落着金子般的阳光。这时,读者可以找个最舒服的位置和姿势,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度过梦幻般的时光。
书店的老板许知远这样描述单向街书店:“直到 天花板 的书架有30米长,大约需要2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如果你赶上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过程中,大约十束阳光会暖洋洋、懒洋洋地打到你身上。冬日里晒晒太阳,夏天露天坐 在院子里 ,听 莫扎特 ,喝 啤酒 ,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
走进店内,放眼望去,整个南面墙挂满了巨大的黑白 肖像画 ,都是世界上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大师,其间当然有店主喜欢的本雅明。而北面的一整排白色书架也十分引人注目。一面三十来米的书墙依次罗列着英文原版书(非卖品)、 二手书 、传媒、 中国研究 、荐书、哲学、 社会人类学 、传记等。由于创办者多是媒体、出版的从业者,他们有着超于常人的行业知识或专业敏感,因此单向街以新闻出版及传媒方面的书籍丰富多样为特色。如果你不是个急躁的人,而且想大致了解每个书架,大约需要3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在此过程中,大约十束阳光是会打在你身上,暖洋洋、懒洋洋的。
单向街书店
画家 刘小东 对书店评价到:“这个小书店,是我见过最美的。这么大的城市,能保留这么一个小小的安静的乐土,很不容易。朴素、简单、有情怀、有品质,它是世界一流的。”

口碑

播报
编辑
单向街图书馆位于 朝阳区 ,要在这个非商业区的偏僻角落投资书店,创办者确实勇气可嘉。据介绍,单向街图书馆从2006年初开馆以来,也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但每周的沙龙信息,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在单向街网站和 豆瓣网 站发布,而单向街正巧赶上了在网络 上正 逐步走强的口碑营销。所谓口碑营销,就是在网上通过网友试用点评,并将大量点评 信息整合 的服务,通过这一服务,为网民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购物参考。 大众点评网 CEO 张涛 称,“口碑”在互联网中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对 口碑营销 有较高的支持。
据了解, 豆瓣网 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尤其是以人文素养较高的大学生及白领为主,而单向街独特的文化路线正好受到了当下许多追求人文气质和独立个性的年轻人的追捧。打开豆瓣网可以看到,单向街图书馆小组的人气之旺。去过单向街的网友都会留下对单向街的评价,基于对口碑的关注和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单向街,并且希望前去一睹芳容。
单向街书店
令创办者惊讶的是,2007年六人行、魔时、和讯和各大高校的BBS上纷纷转载单向街沙龙信息,国内一大批甚至不远从香港、台湾慕名而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单向街图书馆会员数量已经达到3000多人,这都是单向街建立之初所不曾想到的。

沙龙

播报
编辑
一个院落之于一个书店,就好像伍尔芙笔下一所房子之于一个女人。院子有了,沙龙主讲人呢?于威称他们能够请来华人中最出色的人来讲座,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沙龙主讲人经常有评论家、乐评人、作家、导演、戏剧工作者,不一而足: 陈丹青 梁晓声 赖声川 费大为 张亚东 洪晃 、严歌苓、何力、 贺延光 王水泊 、王小峰、 西川 、田原、 丁薇 张悦然 、春树、 郝舫 ……沙龙形式从 诗歌朗诵 到电影研讨、从新书签售到公益画展,非常丰富。
由于许知远、于威、 覃里雯 等创始人本身就是作家、诗人、学者、媒体主编,所以邀请一些重量级人物来并不是很难。而在国内,能像这样由私人出资办的这类高级免费沙龙还寥寥无几,不少沙龙都存在“找人无门”或水平不高的问题。
谭旭峰说,其中有些作家导演平时很少出席活动,不少人就是冲着这些人来的,尤其是走在 流行文化 前沿的作家,他们的爱好者可能最初并不知道 单向街图书馆 ,而通过沙龙进而成了书店的忠实消费者。
慕名前来参与沙龙的人多了,单向街自然会更努力邀请更多出色的文化人前来,这是个良性循环。据介绍,每次沙龙都会有50-100人左右参加,而人气最旺的沙龙有将近200人。

经营

播报
编辑
其实从单向街落座在非商业区的偏僻角落开始,就染上了经营不善的顽疾。“单向街的人气全靠周末沙龙带来的百余号人来支撑,一般情况下,周一到周五, 进店 的人加起来也不足十人。 营业额 都耻于谈起,图书 销售利润 还不足以支付日常费用和行政开支。更不用说数额庞大的租金。一直以来每个月都是成千上万的在倒贴钱。”店长王燕安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维持运营,书店成立3年多以来,单向街出版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再版)、《 中国纪事 》、《苏丝黄的世界》等七本书。 许知远 说,所得的全部 版税 都已经捐入 日常运作 ,每年13个股东还得把大约十几万的亏空补上。
谭旭峰说,店里每周只有几千块钱的进书款,很多好书都买不齐。为了把 经营成本 压缩到最低,店里拿工资的员工只有五个人。但即便这样有时连工资都有困难。“那种苦都没办法跟人说,有个进书的同事,刚当父亲,可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起。刚开始大家都有热情,但是能一直这样下去吗?”
在店长王燕安眼里,老板许知远是一个“一直坚持 理想主义 、很脱俗”的人,她嘱托说,“搬家,老板是最无奈的,这背离了他的初衷,他未必愿意和你谈。”当记者拨通许知远的电话时,他说, “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也蛮以为耻的。”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书店
许知远承认:“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组织、松散的群体。我们都是不懂得经营的人,读书这个很纯粹的事情遇到这么多的商业的现实的问题,我们个人的财力确实有点应对不了了。”当初的13个股东一时兴起开了图书馆,在他们眼里这儿只是给同好和自己看书的地方,盈利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每个人都忙自己的工作,没有投入精力管理。主要的工作都由店长王燕安来执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那么理性,燕安充满热情,喜欢这个店,我们就认为她是合适的。”当记者对书店的 运营能力 表示质疑的时候,许知远这么回答。“我们的困境在于这一个大家都不读书的年代,读者空洞的同情、 抒情方式 的支持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意义。大家都喜欢这个公共空间,但来一趟更像是 装饰性 的郊游。”
依然有关心书店的人出谋划策,“改用志愿者形式”、“开通 网上书店 ,增加 销售渠道 。”王燕安告诉记者,这些方法一直都在进行,“淘宝开店3个月来,卖出去的100余本书,利润微薄,志愿者帮忙,也不能解决完全不盈利的局面。单向街先天不健康,现在的出路只有一条,自己造血。”
万圣书园 凭借醒客咖啡来贴补经营, 三里屯 老书虫 得益于外国人的消费。人文书店靠卖书都得亏本的。王燕安也跟火爆的光合作用书店做过比较,“他们的利润主要是美容健身、儿童、英语三大块图书。我们经营的 人文社科类 图书,也就只能卖出去十几本。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2]
由单向街书店举办的第二届书店文学奖在北京揭晓,这一奖项诞生,以单向街书店主办,初选书目覆盖全年出版物,提名名单由100家 中国本土 书店提名候选,由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联合终审。 [3]
《二手时间》、《北鸢》、《茧》、《慈悲》、《 伦敦传 》、《 罗曼蒂克消亡史 》、《 想象共和国 》、《 我悲哀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 》、《第二本书》、《西班牙内战》、《 入世哲学家 》、《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等作品获得2016年度书籍奖项。 [3]
对“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未来走向, 主办方 表示:“单向空间希望通过文学奖,承担书店在 公共领域 应该承担的角色,同读者们一同寻找这个时代的独特表达,理解他者的世界,从而通过亲眼观察,用中文阅读与写作进入另一个世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