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逃跑的高山  ·  QT ...·  1 年前    · 
正直的乌龙茶  ·  CNVD-2019-22238 ...·  1 年前    · 
高大的大象  ·  file_drag_and_drop一个Fl ...·  1 年前    · 
首发于 老貓字典

文字類別

一·一·文字概述:文字類別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

語言,包含語音和語意。

文字,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字音和字義。

人類所有的文字系統都是既表意又表音的。

人類的文字系統,按照其產生的先後順序分爲:

表意文字,即注重表意的文字。

意音文字,既注重表意又注重表音的文字。

表音文字,即注重表音的文字。

表音文字以其讀音方法又分爲兩類:音節文字、拼音文字。

由此,迄今爲止,人類的文字系統大體可以分爲四類,即:

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會意文字;

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

音節文字;

字母文字,即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文字系統。

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會意文字。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至今尚未破譯成功,但基本上屬于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注重表意,但表音功能較弱。

象形文字最早產生的是象形字符。象形字符的讀音是約定俗成。

象形文字造字,是通過象形字符會意等方式產生新字。

以漢字爲例,漢字造字,由象形字符,即字素,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字根。

指事、轉注、假借,可以看作是會意的特殊形式。

字素/字根再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漢字。

而字素/字根本身也是漢字。

漢字的造字規則是表意的規則。

因此,象形文字又稱爲會意文字。

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加深,新字大量出現。

對于新字,象形文字雖然有一些讀音規則,但是沒有一套完整的讀音體系。

形聲,是漢字的讀聲法,但是並不是一套完整的讀音體系。

例如,相字,从目从木。相,讀音既不从目,也不从木。

漢字有四聲系統。

即使是以形聲法來讀音的漢字,應該如何讀音,也沒有明確的規則限定。

例如,情字,从心从青,青亦聲。青,是陰平;情,是陽平。

漢字的讀聲,很大程度上是,約定俗成。

而約定俗成,就需要死記硬背。

西方學者把漢字定義爲語素文字。

所謂語素,是指語言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按照這個邏輯來推演,漢字中的象形字,可以看作是漢語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換一個說法,漢字中的象形字,可以看作是漢字中最小的字音字義結合體。

由此,漢字應該稱爲,字素文字,也許更爲恰當。

字母文字的元素是字母。音節文字的元素是音節符。

字母和音節符皆有音無意,不能被稱爲語素文字。

在語素這個概念的基礎上,中國磚家發揮其想象力,臆造出,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的概念。

磚家大概認爲,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

會意字是由象形字會意產生的,怎麼可能是最小的語義單位呢?

磚家還把聯綿詞、雙聲詞、疊韻詞,都稱爲雙音節語素。

聯綿詞,王靜安曰:合二字而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①

聯綿詞這個提法可以,但是這個定義就不對了。

王靜安云:《詩》、《書》爲人人誦習之書,然于六藝中最難讀。以弟之愚暗,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詩》亦十之一二。此非獨弟所不能解也,漢魏以來諸大師未嘗不强爲之說,然其說終不可通,以是知先儒亦不能解也。②

而把這些雙音節的詞看作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只能是說明這些磚家不認識漢字。

漢字的字義,从字素,到字根,到漢字本義、引申義,再到詞義,都是一以貫之的。

雙音節語素?學術笑話而已。

磚家定義的所謂的多音節語素,大多是外來語音譯。

在中國古代,翻譯要同時注重音和義。例如:橄欖、葡萄等。

而現代的音譯,重音不重義,只能是對漢語和漢字的戕害。

象形文字的字符越來越多,卻無法直接讀音。

爲了使文字能更好地表音,于是人類創造了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兼顧表意和表音。

蘇美爾楔形文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最早的象形文字。

源于蘇美爾楔形文字,且幾乎與其同時產生的埃及聖書體文字,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而蘇美爾楔形文字之後的楔形文字,則屬于意音文字。可以稱之爲後楔形文字。

聖書體和後楔形文字都使用象形字符表意,都使用象形字符通過會意的方式產生新字。

二者的區別在于表音:聖書體文字,是將象形字符借爲音素符號,即字母;後楔形文字,是將象形字符借爲音節符號。

準確地說,聖書體文字,是意音字母文字;後楔形文字,是意音音節文字。

日文,準確地說,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漢字表意,假名表音。

但如果將日文中的漢字去掉,日文就可以看成是一種音節文字。

音節文字使用音節符號,表示一個完整的音節。如日文中的假名。

音節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基本上依靠約定俗成,因而很弱。

今天,印歐語系的大部分文字都屬于字母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較弱。

字母文字使用音素符號,即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通過字母拼讀表音。

因此,字母文字又稱爲拼音文字。

字母文字造字,是由字母組成詞根,再由詞根組成詞彙。

由詞根組成詞彙,詞彙的意思可以通過詞根會意實現。

然而字母本身並不表意,由字母組成詞根,不可能通過會意實現,只能是約定俗成。

而約定俗成,就需要死記硬背。

因此,字母文字通常缺乏底層邏輯。

在語音學中,字母文字,又稱爲音素文字(Phonemic Language)或音位文字(Phonemic Orthography)。

音素(Phone),即語音的元素。簡單地理解,包括輔音和元音。

英語中共有48個音素,其中輔音音素28個、元音音素20個。

因爲音素在不同的位置發音不同,音素文字又稱爲音位文字。

不同的字母文字,完全相同的字母排列,卻可能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

有一部偵探小說,偵破的唯一線索是一張寫有字母文字的紙條。

案件發生在美國,偵探理所當然地將其作爲英文解讀,結果毫無進展。

直到發現留下字條的是一個俄國人,按照俄文解讀,才最終破案。

不同的約定俗成而已。

音節文字和字母文字都是注重表音的文字,二者的區別在于:

一是,字母文字由詞根會意組成詞彙,相對音節文字,表意功能要強大很多。

一是,音節文字使用音節符號,表示一個完整的音節。字母文字使用音素符號,即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並非一個完整的音節。

舉一個例子,可以直觀地感受二者之間的區別:

Microsoft,微軟。

日文片假名寫作:マイクロソフト。

羅馬音轉寫爲:maikuro sofuto。

附註:文中涉及諸多文字學及語音學概念。于語音學,我實是門外漢,錯漏之處,尚望方家賜教。

參考文獻:

①《王國維全集·書信》

②《觀堂集林·卷第二·藝林二·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

编辑于 2020-03-31 17:32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