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一般都是指未出嫁的少女,但为何这“黄花”就能代表还没出阁的姑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黄花”一般指菊花,而古人认为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那么,难道就是因为“黄花”代表贞洁、未出嫁的女子还有贞洁,所以古人往往将未出阁的女子叫作“黄花闺女”?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则和少女的装扮有关。

在北朝的民歌《木兰辞》中就有这样的一句“对镜贴花黄”,就是指古时未婚的女子往往喜爱“贴黄花”,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或是粘贴用黄纸剪成的花样、用黄色花瓣装饰额头。

相传,“黄花闺女”就来源于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据说这位公主美貌非常,一次无意间梅花落在了她的额间,更衬托了她的娇艳,后来她便常常贴“梅花妆”,并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而贴这“梅花妆”大多是黄色颜料画的,贴的又往往是未出阁的少女,“黄花闺女”一词就用来形容未出嫁的女子了。

在《杂五行书》就有对这件事的详细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历史上的上官婉儿也是“梅花妆”的爱好者。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黄花闺女”一词是指那些未经历人事的少女,额头的绒毛是黄色的,这种说法不知真假。试问黄花闺女们,你们的额头有黄色绒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