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4
日晚上,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品牌讲座
“
知联大讲堂
”
第十二期在仙林校区地科院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作专题讲演。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周志华,栖霞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赵玉泉出席活动。讲座由计算机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陆桑璐主持。
“
知联大讲堂
”
是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积极发挥优势、以高端学术讲座形式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活动。报告开始前,周志华向徐兴无授予
“
知联大讲堂
”
讲演嘉宾致谢奖牌。
在《大运河与中国文化》主题报告中,徐兴无教授从大运河文化带
“
一条主轴
”
、
“
五大片区
”
、
“
六大文化区域
”
谈起,回顾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历程,并从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了大运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塑造,即大运河不仅是贯穿古今、流向未来历史长河,也是沟通九州、连接世界的交通枢纽,更是济世惠民、承载兴亡的国运命脉。徐教授指出,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也是大运河文化的发祥地,大运河江苏段至今仍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主干道,串连起
“
一带一路
”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江苏省是承担率先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重任的省份。徐教授强调,
“
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
”
,大运河是航运之河、水利之河,更是文化之河,对古代工艺技术、社会生活、社会治理、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整场报告内容详实丰富,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大运河的动人魅力,以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活动中,徐兴无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问答。现场观众师生对徐兴无教授的精彩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讲座由校党委统战部、团委以及栖霞区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青共校承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出席讲座活动的还有:校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罗萍、校团委副书记王维嘉、栖霞区侨办副主任陈学哲,以及来自各学院的
200
余位师生。
图文:路小艺、施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