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辣条都是看球看剧看电影写作业写论文写屁屁踢的好伴侣!
2016年4月份,“大V段子手”的一则微博,让辣条再次成为网红:“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值达到了历史新高300亿元人民币,但仍比不过河南一个省辣条的总产值。”
俗话说,辣条在手,天下我有。
但吃了这么多卫龙辣条,你知道卫龙这个名字,分别代表两个人吗?
高中学历的“辣条帝国”创始人
卫龙的创始人,叫刘卫平,他就是“卫龙”里的“卫”。他只有高中学历,经营的又是辣条这样的“低端食品”,一般可能以为他一定是个土老板。但其实,这位大哥看上去蛮儒雅的。
辣条1998年在他的家乡,湖南平江县被发明。一年后,20岁的他带着做辣条的手艺,跑到河南省漯河市创业。
一个低学历的小镇青年,跑到异地创业,没资历没人脉没资金,刘卫平所经历的艰难不为人知。在来到漯河的第三个年头,他才在漯河市偏于一隅的开发区里创立了一个小厂:平平食品加工厂,这就是卫龙的前身。
全国从事面筋食品(辣条)生产的厂家最多时有2000余家,产值五六百亿元。从这些鱼龙混杂、时常陷入食品安全风波的众多企业中突围出来,进而成长为辣条领域的老大,必须要拥有过人之处。
“卫龙背后的男人”刘卫平,正是靠几招,打下了“辣条帝国”。
1.挑对地方是关键
目前辣条界,以河南与湖南为两大聚集地。湖南平江是辣条的发源地,而河南的聚集地,就是刘卫平打下来的。
刘卫平本人是湖南平江县人,但在他决定创业时,当地的辣条产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竞争激烈。于是,他机智地避开家乡的“窝内斗”,选择了小麦产地、食品加工重地河南漯河,利用漯河劳动力大、面粉低廉优势,厚积薄发。在别人还在为如何降低劳动力、面粉成本苦恼的时候,他已经利用河南的劳动力与面粉两大优势,甩下一大票小作坊。
2.用自己和偶像取名,竖立品牌soeasy~
2002年刘卫平的辣条厂建起来了,但当时大部分的辣条加工厂,都还沉浸于小作坊模式,以数量、低价取胜。难道背井离乡,就是为了来和当一个小作坊老板?刘卫平的野心,远不止此。
2003年,平平食品厂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从此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
为什么起名“卫龙”?
据说,是因为2003年时成龙正火,刘卫平也视其为偶像,因此就结合自己和偶像的名字,给品牌取名“卫龙”。
3.亲自上阵,哪儿都是他的身影
大部分的食品厂,都只管生产,把销售交给了经销商。但是刘卫平不同,他亲自带领销售团队开始了疯狂的地推,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到7-11、全家等24小时便利店,再到学校和社区的小卖部,都能看到刘卫平团队的身影。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努力,卫龙辣条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影响力。“卫龙”逐渐成为辣条的代名词。
4.你说我low?建起厂来吓死你!
正当卫龙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辣条行业却陷入了危机。
2005,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一家面筋厂,有工人在原料中投放非法添加剂霉克星。其后,黑作坊被不断曝光,辣条成为国民心目中的“垃圾食品”,成批小作坊小工厂纷纷倒掉。
为脱掉“垃圾食品”帽子,刘卫平决定,要用高科技的方法花做辣条,打造食品界的LV!
当时卫龙的年产值才12亿,但是刘卫平拍板,就算贷款也要把生产车间改造为全自动化,这样才能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质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面↓:
任何进入生产线的人都要消毒,戴上鞋套和头套,都得换上统一服装。
包装过程也完全自动化,
5.玩起营销,无上限无下线
花了这么多钱建立新厂房,就是为了洗刷“三无垃圾食品”的污名,因此刘卫平不仅邀请了媒体来报道,还请了当红主播张全蛋,在线直播《辣条是如何炼成的》。没想到,直播一炮而红,高峰时期直播间观众数量达到了20万人。
在直播中尝到甜头的刘卫平,从此在网络营销的路上彻底“放飞了自我”。
2016年6月8日,一则卫龙天猫旗舰店被黑的消息被强势刷屏。
当时就有不少网友表示,为何黑客如此闲着没事干。果然,没过多久,卫龙天猫店铺澄清了事实,说:没错,它就是个营销,但是你们都信了,所以我们赢了啊~
什么老板的心这么大,能容忍员工胡来,把自家的网店黑了?但刘卫平,就是这样的“非主流”老板。
随后,卫龙还行了一系列脑洞突破天际的营销。虽然不是刘卫平亲自策划的,但能允许手下这么晚,老板你也是很六:
有和网路恶搞IP暴走漫画的合作,
苹果的性冷淡风很酷?那也“借鉴借鉴”。侵权?老板没在怕的!
还有网店里各种恶搞的60年代大字报风格的海报,老板的接受度真的好高:
正是因为老板的心大,卫龙就这样成了网红,一直在网友的表情包里不断刷脸:
老板要上市!要征服老外!
卫龙辣条不仅成为了国内的行业老大,还成功吸引了BBC的注意,被老外誉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
卫龙辣条也因此,成为继老干妈之后,第二种被外国人抢断货的中国“奢侈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