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通常是按玩法分类的,但“二次元游戏”显然不是。 很多人虽然心里隐约有“二次元游戏”的概念,嘴上却说不清楚它的意思。要搞懂“二次元游戏”,首先要解释什么是“二次元”。我下面将其分成四层含义来进行说明。
第一层,“二次元”的本义是日语里的“二维”。线条是“一次元”,平面是“二次元”,立体是“三次元”。中文舆论出现“二次元”一词,显然是受到了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
第二层,“二次元”被日本“御宅族”拿来指称动画、漫画、游戏等图像形式作品当中的虚拟人物。这种用法作为“二次元”的引申义已经被日语辞书所收录。以此为基准,现实人物被称为“三次元”,而cosplay者被叫做“2.5次元”。
讲到这里有必要来解释一下“御宅族”。现代日本的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即“ACGN”)等产业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文化互渗和媒体联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各自为战的欧美模式大不相同。而且日本动画取材很广,在其他国家还把动画片当儿童节目、亲子节目的时候率先做出了大量面向青年人、成年人的动画作品,这类动画片一般被电视台安排在深夜、凌晨时段播放,叫做“深夜动画”。狭义的“御宅族”就是指以日式深夜动画为审美标杆的动漫游戏的爱好者,以下称之为“动漫宅”。而广义的“御宅族”指各种亚文化的发烧友。
“二次元”的第三层含义就是国内的动漫宅用来表示ACGN及其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与之相对的“三次元”则代表现实世界。
百度百科对“二次元”的解释就到了第三层。但按这层解释,绝大多数电子游戏都属于“二次元”范围内,怎么还会另外冒出来“二次元游戏”呢?
原因出在第三层含义只是动漫宅的“圈内用语”,而国内的“圈外”人直接把“二次元”当作动漫宅的代名词,这就是“二次元”的第四层含义。被拿来指代动漫宅的“二次元”还经常被一些自媒体省略成“次元”。
至此就不难理解所谓“二次元游戏”就是具备深夜动画画风,并以动漫宅作为主要受众的游戏。“二次元游戏”的对立面只能叫“非二次元游戏”。而改编自“出圈”的动漫大IP,不需要以动漫宅为核心受众的游戏则号称“泛二次元游戏”。
清楚了“二次元游戏”的意思,就明白了“二次元游戏”为什么经常有“媚宅”的举动——因为“宅”本来就是“二次元游戏”的核心受众。说到底还是“二次元游戏”这个名字不太直观,才容易让人不明就里。如果一开始就叫“动漫宅游戏”就不会有这方面疑问了。实际上在日本,这类游戏就被叫做“动画风游戏”(アニメ調ゲーム)。
除了画风之外,看游戏有没有标识配音演员的名字也是判断其是不是属于“二次元游戏”的一个小诀窍。对于“非二次元游戏”来说,配音只是一项幕后工作,一般不会专门写上CV的名字。但对于“二次元游戏”来说,有名的CV本身就是游戏重要卖点之一。
《炉石传说》和《影之诗》玩法相似,后者在国内会被称为“二次元炉石”。对比一下二者的卡牌图鉴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影之诗》的卡牌介绍里会写CV名字,而《炉石传说》没有。
我玩《原神》没几个月就关注了钟离的配音演员彭博的B站号,有一天我看到他换上了《三国杀》刘备的头像,才知道他老早就参加了《三国杀》的配音工作——尽管我十年前就开始玩《三国杀》,还曾当过《三国杀》工作人员,却对“自家”游戏配音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可见“二游”和“非二游”在有关配音方面的讨论氛围差别之大。
《幻塔》头几支拟态角色PV都没标配音演员名字,但后面发的都写上了,能够看出它慢慢改变老牌网游厂商以往的“非二游”习惯,逐渐融入“二次元游戏”氛围的“入圈”过程。
由于日本至今为止在“深夜动画”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导致日语成为全世界“宅圈”的世界语,一部分日语词汇甚至在欧美成为“宅圈术语”。《明日方舟》上线的头一年,很多人问它为什么一个国产游戏只有日语配音。原因就在于日语的“二次元世界语”地位,使得日语配音能够通行全球,日本当红声优在全世界都有粉丝,相比中文配音显得“性价比”更高。《阴阳师》手游玩的也是这一手,只不过它采用日本传统文化当游戏背景,所以没有引发“圈外”玩家的质疑。
《原神》的英文名字采用日式罗马音(Genshin)而非汉语拼音(Yuanshen)也是出于同样道理,这就是日本流行文化对全世界文化输出的影响结果。但值得一提的是,“原神”的日式读法用的是日语里的汉字“音读”,也就是日本人模仿中国古代汉字发音的“二手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输出的痕迹。如今中国的“二次元手游”产业已经赶超日本,中文在“二游”领域里的地位也就相应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