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什么?政治很遥远吗?中国政治很神秘吗?这十部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不同的视角、维度阐述中国政治面貌,细细品来,方可知其中奥义。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

2、《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

3、《国际政治与中国》

作者:阎学通

本书收集了作者阎学通十几年来的学术文章,围绕国际政治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旨在推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从传统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变。作者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分析范式,在研究安全合作问题时,也借鉴了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一些理念。

4、《中南海人物春秋》

作者:顾保孜

一部可以被完整“看”到的历史现场,数百个珍贵瞬间“说”出的悲欢际遇。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公开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政坛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结局,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作者:浦兴祖

本书主要围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和优越性、怎样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研究思路,试图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能搞“联邦制”和“邦联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

6、《文化民生论》

作者:朱鸿召

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

7、《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作者:吴思

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

8、《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

作者:王缉思

书中既有关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思考,也有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研究;既有对“文明冲突”的论战评述,也有对亨廷顿理论中荒谬的质疑;既有对美国外交思想传统与对华政策的分析,也有对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探索;即有对苏美争霸的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有对中美危机行为的比较分析……全书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见解独到,体现作者深深的社会关怀之心。

9、《中国做对了什么》

作者:周其仁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的作品,其中收录了包括作者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的发言“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在内的25篇文章。全书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30年改革历程,第二部分针对当前的金融热点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五部分针对城乡统筹土地改革的新问题展开了讨论。

10、《中国十亿城民》

作者:汤姆·米勒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由农而城的旅程,正是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向全球经济大国转变的过程。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十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中国十亿城民的生活状态将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基本格局。 中国城镇化最为显著的奇迹莫过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它一度昏昏欲睡,显得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生机勃勃格格不入。如今,这座差强人意的沿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