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的服装形式和设计以及相关的时尚,是丝绸之路所促进的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和其他文化之间尤其如此,许多不同的服装类型和设计图案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流行的时尚,而这些时尚结合了许多不同社会的设计图案和象征意义。这些服饰的交换可以是商业性的,也可以是外交赠品,它们往往将设计图案融合在一起,并将新的材料引入各地区,创造出混合型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完全实用的,也可以是充满意义和反映社会地位的。因此,服装既是丝绸之路上传播的物质文化元素,也是通过设计图案、材料和对不同流行风格的影响来传播文化本身的载体。

顾名思义,奢侈的丝织品贸易是丝绸之路上服装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除了 "东西方 "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地区间进行了交换。对这些路线沿线的服装进行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揭示了这些路线沿线地区的社会结构、资源供应和经济历史。丝绸纺织品作为服装的流行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但绝不是唯一的例子,服装规范和时尚的交流不仅发生在东西方之间,还有其他的多方向之间,而且商品和思想也在复杂的关系网中向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南向北地交流。

特别是中国西部干燥的气候,有利于保存许多丝绸之路沿线的服装,如长裤、裙子、长袍,以及靴子和皮衣、皮带等,这些都是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的。在这些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现中,我们可以在大量款式、设计、材料和服装类型中看到来自希腊罗马帝国、帕提亚、粟特以及塔里木盆地南侧贵霜帝国萨卡城邦的商人和旅行者的影响。

裤子的普及就是一个西方向东方商业交流的典型例子。汉代(公元前221-206年),蒙古游牧民族是中国及周边地区马匹的主要贸易供应商。蒙古马以及骑马习俗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服装风格方面,如男性开始广泛地穿长裤。裤子通常与长袍搭配,这也是另一种体现复杂文化互动的服装,在丝绸之路上非常流行,因为它有助于行动,非常实用,使长途骑马更加舒适。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塔里木盆地桑普拉的一个墓葬中发现的早期的裤子,其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裤子是用羊毛制成的,图案是一个男人手持长矛,上面有一个半人马的形象。然而,这些裤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设计的比例表明,它们实际上是利用公元前3-2世纪的大型羊毛壁挂的部分制成的,产地可能是巴克特里亚。

织带是另一种重要的服饰,在众多社会中,从黑海到蒙古草原,都被视为珍贵的财产。在高加索西北部的莫士切瓦亚-波尔卡 (Moshchevaya Balka)墓葬群中,发现了一块带有希腊文铭文的丝织腰带碎片,揭示了北高加索的突厥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帝国(公元330-1453年)之间的密切关系。在附近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刻字腰带碎片,说明大约在同一时间,拜占庭人将这种腰带赠送给当地重要人物。此外,另一条金质奖章腰带,完美地诠释了不同的文化影响融合成了一件彰显地位和时尚的物品。这条公元1世纪的金质奖章腰带是在今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腰带的风格让人联想到斯基泰-西伯利亚艺术,然而,金质奖章上重复出现一个坐在狮子上的女性形象,似乎来自于希腊罗马的狄俄倪索斯神骑豹的形象。该人物还穿着一件希腊式的无袖短袍和一双系带皮凉鞋(buskins),类似于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的狩猎装束。然而,该图可能是伊朗和中亚月亮女神娜娜的代表,她也出现在公元1-3世纪的贵霜钱币上,说明该地区混合了许多设计图案。

服饰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遮风挡雨等实际作用,服装和腰带、首饰等其他装饰品,是古今中外影响巨大的文化表现。服装和时尚与艺术、政治和科学交织在一起,对更广泛的文化产生了客观的影响。通过复杂的商业交流网络,建立了一种混合的物质文化语言,服装,以及代代相传和革新的设计图案成为丝绸之路沿线不同社会、个人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