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成为 室内设计师
在美国做室内设计师—美国室内设计企业文化(上)

在美国做室内设计师—美国室内设计企业文化(上)

  • 美国的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公司企业文化是什么样呢?
  • 美国室内设计公司的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 一名亚洲学生初入美国设计公司工作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 美国设计公司加班多吗?如何计算工资和设计费呢?
  • 疫情对工作会有什么影响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带大家看看世界另一端的室内设计行业公司和工作是什么样的,所有信息均为独家采集整理,亲身体验经历,均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后发布。

在文章最后还展示前不久去世的Gensler集团创始人Art Gensler的个人办公室,以此纪念这位在建筑/室内设计界了不起的人物。



现今的美国建筑/室内设计产业在世界上拥有无法撼动的地位,是室内设计行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美国有广阔的市场,丰富包容的文化,雄厚的财力,对设计行业的认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过他们的装饰审美..... 各人入各眼吧)。但这也说明未来中国的建筑/室内设计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世界舞台我们还未曾达到势均力敌的程度,但这是迟早的。

虽然如今网络发达,每年都有无数海归学成归来,但我们依旧对世界的室内设计行业知之甚少,只是从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中揣摩学习,这一直让我很困惑。这也是我创建“成为”的另一个初衷:将美国所经历、学习的真实体验告诉大家。也许美国的室内设计行业有1/3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有1/3我们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但至少有1/3肯定值得我们学习。


题外话:世界上最大的100家建筑/室内设计公司都有谁?

既然这次讲设计公司,那就先看看有哪些知名的大牌公司,这些公司你听说过吗?《INTERIOR DESIGN》 杂志每年都会发表一些室内行业调查,感兴趣你可以浏览下面的网页地址,包括“新进崛起(或崛起最快的公司)”“最大的100家设计巨人”还有医疗设计领域,酒店设计领域,等等。

规模评比依据主要是前一年的设计费和公司规模。下面接着是:公司网站,总部所在地,起那一年设计费,估值,办公场所面积,注册员工数,2020年的排名。



说回正题。

通过采访我的3名美国同学,提出7个重要的问题,最后加以提炼总结,告诉大家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况。他们都是我身边的佼佼者,毕业后在各不相同的设计公司上班,我希望尽量不同且具有代表性。

做设计就会加班,无论那个公司都是一样,所以公司之间的差别在于加班之外,就像每个人最大的区别是如何利用自己除了睡觉和工作之外的8个小时。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三位被访嘉宾(撒花~):

Ada: 台湾女生,在台湾有2年的设计行业经验,本科是建筑设计,也喜欢平面设计。在旧金山IA总部上班( interiorarchitects 设计领域:办公,商业空间,综合),采访时入职7个月。

Christy : 大陆女生,本科是中国美院毕业,建筑设计,之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在Taylor Design上班( Taylor Design -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Design Strategy 设计领域:医疗,教育为主),采访时入职10个月。

Sebastian Chen: 台湾男生,本科医疗健康专业(真的,真的是这个专业),之前8年室内相关工作经验。在G7A上班( Home 设计领域:建筑,住宅,社区),采访时入职12个月。


  • 延伸解读: 几位同学在毕业之后能被大公司录用,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具备非常好的沟通能力,这可不仅是英语说的好那么简单。招聘时前你先在网络上填写的信息表格,上传个人简历和作品,然后他们先对有意向的候选人发邮件约定电话面试时间,第一轮进行10-30分钟的电话面试,然后对入选者发出通知约定第二轮现场面试,现场面试大约30-60分钟,最后才决定录用谁。比起国内简直不要繁琐太多,小公司也可能会直接约现场面试。 设计师是个面面俱到的角色,很多时候“沟通”比设计能力更重要。


哒哒!~ 提问开始

1. 初入公司是什么样的过程?开始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小困难?

  • Ada:我们公司每当有新人加入组里时,中午会有一个小型聚餐,大家互相介绍,并有一位前辈同事接下来专门负责指导你熟悉公司和工作,每周会查看你的工作进度。还会有一份很厚的文件是公司有关的资料。大困难基本没有,不过在第一个项目快完成的时候我们组里电脑出现问题,结果修理耽误了一整天。当时很怕之前做的全都没了,还好最后解决了没有丢,然后每天加加班把进度赶回来了,算是有惊无险。

延伸解读: Ada是个十分沉迷设计工作的女生,她工作的时候会全身投入,上学时在我们身边一坐就是一天,不吃不喝也几乎不上卫生间,好像都靠同学投喂过活。这份认真真的很让她的领导欣赏,入职后很快便接纳并信任她。她进入这间公司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大力推荐,当时招聘她的部门领导对这个经验不多的新人有些犹豫,于是联络我们的一位老师(他的好友)询问觉得这个学生怎么样,得到的三个字的回复:“Hiring her, now!”(立刻雇佣她!)室内设计行业即便是大城市这个圈子也很小,大家非常善于交际,所以因此人在行业做人和名声很重要。我想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不能抱着蒙一单算一单的态度。


  • Christy :我们会有一份和公司有关的文件夹,规章和需要签字的文件都在里面。HR带我介绍整个公司,给我工位上电话号码等等。工作时有组里的人会教我工作的流程。组里的人会聚在休息间,有水和零食,边吃喝边互相介绍。小错误有过,毕竟对新的岗位不熟悉,不过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不过我通常想的比较周全,提前有所准备,能够避免很多问题。

延伸解读: 上学时Christy曾在SFMOMA(旧金山现代艺术馆)当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当时她的专业和展览有关。在那里,她的工作会参与到艺术馆内部的运作,这个过程中与美国人打交道并熟悉了美国的工作风格,这份经历和工作经验对后来找到新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 Sebastian Chen:HR会带我到组里每个人座位前与每个人都聊几句,让我们互相认识。同时还有一份公司的入职手册。小问题出现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刚入职的设计师,但是多提问,并且公司也有人会帮你,大家人都很好。

延伸解读: Sebastian毕业前已经在另一家设计公司实习,毕业后他的实习到期,不过前任老板给他介绍了几家可以试试看的公司,并说如果需要可以给他应聘的新公司为他提供正面的说明,也算是间接帮助了他。新的工作和之前的实习很有关系,也算是承上启下很有帮助了。


2. 你们公司是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的?

  • Ada:公司有组织我们学习Building Code的活动(Building Code是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一些硬性的安全尺寸规范,例如安全通道的长度或者无障碍卫生间的要求,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因为这些设计规范是我们设计和作图的基础。另外我的觉得我非常幸运,我的同事和领导都是非常nice的人!他们很愿意教你。我的部门大领导(一名白发爷爷)就坐在我旁边,还帮我改过邮件里的英文语法再发给我,还会纠正我的英语口音。虽然项目上不会问新人的意见,但是你说出想法他们都会愿意听。

延伸解读: 我听完觉得她身边同事真是好到爆炸,非常有耐心。当然她也学习能力飞快又很谦虚,会把同事的名字和常用的生词贴在电脑边。


  • Christy :我觉得我们公司这方面非常好,每周都有一天中午是 “LUNCH & LEARN” 活动,就是边吃边学。公司买午餐,请同事分享最近的项目;或者请外面的人在午餐时间给大家讲材料或家具等,有时候是经销商要来讲他们就自己为我们准备午餐。除非是非常忙的领导,否则都是要参加的。另外我们几个新的设计师想考LEED,公司就为我们买了题,我们每周有一天中午边吃边刷题,那天的午餐也是公司买。另外每周有几个小时是员工在公司的自学时间,不用工作,但这是算在工时里的。

延伸解读: 感觉她们公司真的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棒,好到不用解读,就两个字:羡慕!


  • Sebastian Chen:一方面,我们公司会组织新员工学习公司的规范制图方法,新软件的应用,学习到正确,规范,统一的制图方法,以及相关的施工材料技术。另一方面,公司内部有每周和每季不同主题教学,比如未来的施工趋势,Revit教学,加州新建筑法规说明,Sustainable design等等。

延伸解读: 他们公司偏建筑一些,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认为作为建筑/室内设计公司十分有必要为员工做培训,一方面入职尽快适应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有归属感,公司同时非常具有生命力。

3. 公司会有什么样的活动?

  • Ada:之前也有和咱们学校(AAU)一起搞过活动,当时联系我们的老师Tom和正在上学的同学,分享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都是年轻的新设计师来讲。也会参与一些IIDA对设计学生的活动。另外年底圣诞节公司肯定有聚餐,过节办公室都会布置一些。

延伸解读: 美国很多大中型设计公司都乐于与协会合作,举行接待在读学生的小活动,一方面提高知名度做宣传,更主要的推动整个行业和新生后辈的成长,让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前了解真实的工作和公司情况,倾听设计方案,传授社交技巧等等,一副很有责任感的态度,我觉得十分值得国内设计企业学习。

某次学生活动参观Gensler新落成的旧金山总部办公室,三项活动学生们被分为三组:参观公司,设计师帮忙改作品集,还有免费拍工作大头照。


  • Christy :圣诞节和万圣节都会布置公司,有些活动,另外LGBT同志节大家都要穿有颜色的衣服。还组织过瑜伽课,爬山活动,水边远足活动等等。因为我们周五半天,因此周四会有 “ Thirsty Thursday ” 活动。5点大家就到休息区,公司拿出酒水和零食,大家边吃边聊。


  • Sebastian Chen:我们公司每月会有“movie night”,某周五晚7点放电影,有酒 饮料 小零食。还有月底生日蛋糕party,买很多蛋糕为当月过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吃。还有每周五下午会组织happy hour, 有酒水,大家吃吃喝喝,比较早结束工作。

延伸解读: 每周五下午提前下班,几个小时酒水“happy hour”是很多美国设计公司最喜欢搞的活动,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如果你不太喜欢也可以早点走,不过平时很专注工作没有时间,同事之间多熟悉也是非常有用的。

还是这次活动,Gensler的员工正向我们讲解这个台面上有四个龙头,能分别直接打出咖啡,红酒,啤酒,还有一个不记得了,四种饮料。你只要不醉醺醺的,平时上班喝一点也都没问题。


4. 你目前的工作是什么?常用的软件是什么?

  • Ada:我现在主要的工作是Revi制图,检查审核家具图,完成后期图纸等等。我们结束一个项目以后会被主管安排进另一个需要人手的项目。现在的项目除了我还有一个主管,一个高级设计师,一个中级设计师。

Revit, Bluebeam, outlook


  • Christy :我们之前完成了一个医疗的项目和在湾区的一个大学的项目。暑假的时候全职,但是去年底还有课所以不是每天都去,进度会有差距。现在即将恢复全职的工作状态。

Revit, Bluebeam, InDesign, Ps


  • Sebastian Chen:目前与BAR 建筑公司合作。主要负责所有和室内方面的建筑配置,例如:加州MOD法规规范,Signages and Path of travel。与客户,其他公司,专业顾问和设计团队开会。

Revit, Bluebeam, Vectorworks, Smartsheet


延伸解读: 与我们类似,一名年轻设计师初入大公司也是以做施工图、效果图和PPT工作为主,不过与我们实习生比工作更复杂和多样,更全面的能力才是一名真正设计师的成长方向。同时,这些美国公司内部非常注重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协作,那些休闲,活动,学习也是为了让设计师融入集体,产生更大的协作价值。

现在大部分的美国室内设计公司已经用Revit代替AutoCAD制作施工图甚至效果图,美国大学室内设计也是将Revit作为必修软件。我当时如果想学AutoCAD只能选建筑的选修课,真相就是:用过Revit的都说好。另外一些协同办公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深层开发软件的能力,规范协调工作,网络化云办公。


5. 你们的上班和加班制度是什么样的?

  • Ada:我们有两种工时可以选,每周5天,每天8小时;或者每天9小时,两周有个长周末。(隔周休周五)我们这个公司可能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不是每个IA都有两种(每个州或国家的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要求不同,加州最自由了吧)。只有特别忙的时候会加班,基本不会超过9pm,接近尾声的时候周末也会去。但熬夜的情况不会发生。


  • Christy :我们每天正常6点下班,每周五只上半天,下午是自己学习时间。所以有些人会周五在家工作。我们公司是反对员工加班的,包括中午休息和学习的时间,推崇不要让工作时间挤占私人生活。


  • Sebastian Chen:BAR office隔周五放假,所以每两周会有长假日。我们公司可以选择和BAR一样隔周休三天或是每周工作四天共40小时每周休三天。评鉴过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天在家工作。一般平时不会加班,工作赶可能就是晚走一点。大家会完成自己的责任,不太在意额外的一点时间。最近项目要完成所以我也周末在家赶图。


延伸解读: 我解释一下加州工时制度:加州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每周40小时,中午通常休息时间为30-40分钟,很少公司休息会60分钟,这是不计入工时的。平时工作需要非常集中和高效,所以中午一般大家都吃的很少,不然下午犯困可没时间睡觉。

现在你能理解他们的为什么有大小周末的休息么?一种是(一周9小时/天 * 5 天= 45小时)加上(一周9小时/天 * 4 天= 36小时)这样平均两周就是40小时,或者按照 8小时/天 * 5 天= 40小时。表面是这样,不多很多事情或者邮件还是会在休息时间发生,自己处理好就可以。

问题1:如果加班呢? 如果加班是工作需要并且公司认可就可以算工时,时薪工资会高一些,但过度经常长时间加班违反州劳动法,公司怕惹官司几乎不会这样苛求(当然也有例外的反面例子,这个后面讲)。不过优秀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十分尽责,很多人会为了项目自愿多做不上报工时。

问题2:如何记工时? 美国设计公司都秉持最信任的态度,毕竟做设计师都是人品过的去的,都是自己上报,几乎没有人检查。一种方法是自己填写公司的记录,还有的公司会有个记时间的小程序,即便在家上班也一样自己点开,全凭自觉。因为在这里诚实是非常重要的人品,一旦有问题对工作生涯会影响非常大。另外如果你的工时多但是工作并不多,只能说明你的工作效率不行,大大小小的项目总共需要几百个小时也都是开始就有规划的,老板计算设计成本。

问题3:美国设计师工资是算时薪吗? 美国绝大部分都是的,不论你是为公司打工还是自己作为独立设计师,都可以按照时间计费。好的设计师陪客户逛市场,去看现场或者咨询都算时薪,就像律师一样。不过偶尔回个邮件或者短暂的电话就不算了。当然设计师也不会跟客户瞎报私下的设计时间,毕竟工作效率也是时间的一部分,整个行业对设计项目的时间也有共识。

问题4:能透露一下时薪是多少么? 在旧金山湾区通常在读实习生时薪是10-15$/小时(税前),正式入职工作的初级设计师(大概相当于设计助理)大多20-25$/小时(税前)。这是我目前亲身接触到的,通常小设计工作室开始也是15$/小时比较多,还有零食饮料和个别路费报销的小福利。和国内很像,这个行业刚开始工资是比较低的,我们这里生活水平较高,程序员毕业生进入好一些的企业刚入职时薪就有50$/小时(税前)左右。室内设计师很需要自己经营和经验的积累,我有一名老师是这里很有名气的私人住宅设计师,她的设计费是120-150$/小时(税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做你自己最擅长的。


6. 你最喜欢公司的什么呢?

  • Ada:我觉得我很幸运,在签证到期前最终被这家公司录取,我很喜欢这家公司。并且我的领导人都很好,刚来时候带我的人现在也是朋友,平时我们还会在休息间聊天。公司的氛围很好,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语言一直是个问题,但他们都会耐心沟通,让你不会很紧张,能投入工作。


  • Christy :我当初选择这家公司就是喜欢面试我的领导,还有公司的学习文化。因为我特别喜欢的点就是“工作的同时还能学习”,他们给了我这个机会。同事们人都非常好,我觉得他们都非常会当Mentor(导师),会教你东西。我从公司的活动了解了很多新的材料和技术,才发现这个领域有那么多新的东西在不断更新。


  • Sebastian Chen:我很喜欢公司的工作制度,这种时间安排让工作和生活得到平衡,不想因为多挣钱而不停加班。公司对员工很信任,我们有责任同时也有自主权,每个人确保完成工作并交付到下一步。公司会每周开会确定项目当前进展并在轨道上,因此有特定的人检查监督工作完成质量。


7. 你未来的打算?疫情的影响?

  • Ada:我还想继续工作在这里,将来要看签证的情况,也有可能过两三年回去。(她真的很幸运,到目前还在IA工作。疫情对美国的设计公司很有影响,设计公司都让员工在家工作了“work from home”。像IA这样员工众多的大公司中低员工层减薪20%,高层减薪50%,同时裁员大概五分之一,停止了实习员工的招募计划。对于留学生来说,有工作才有申请正式工作签证的机会,毕业后的签证只能在美国工作1-3年。更倒霉的是2020年毕业的同学,基本上连毕业后的留学工作签证都没有申请,直接都回国了)


  • Christy :这个公司很好,也很难得最近还有这样的机会很感激,所以将来几年都会继续在这工作学习。不过心里还有想去更大的公司看一看的想法。(实际上无论建筑还是室内设计都不是Christy 最喜欢的工作,毕业后她又回到这间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美国学习UI设计,将来回国做UI设计。虽然美国UI设计行业发展很好也很先进,生活环境也不错,但是朋友比国内少,也更喜欢国内的生活。)


  • Sebastian Chen:规划未来考取LEED-AP 以及NCIDQ. 将来规划会换公司继续成长学习不同的思维和角度。(疫情刚开始他还有点焦虑,因为项目麻烦又担心可能被裁员就会失去签证。不过现在还都很顺利,当时的项目已经完结了,现在又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有时候视频会议和邮件比较多,比在公司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在家工作,毕竟还节省了路程。)


疫情刚开始时我的公寓租期到了,我就搬来和Sebastian Chen一起住,这是他前老板父母留下的老房子。我们都在家工作,这张照片左边是Sebastian Chen,右边是我的桌子不过坐在那里的是Ada。当时是周五下午我们准备一起过周末吃晚餐,所以Ada就先来到我家,吃饭前在回老板的邮件。


最后 ——

当我问起Christy 感觉中国的设计工作和美国有什么不同时,她说 “ 在中国特别重视最后的结果, 因此我们总是想走捷径,马上到达目的,结果就是最后慢慢的 ‘CREATIVITY’ (创意) 消失了。 ”

虽然我们处在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没有美国公司的安排的活动和学习,但是能不能为自己创造相似的学习条件?当你业余的时候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甚至可能是无关的东西,另一方面多与同行的人交流。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两种:与优秀者同行或者亲自实践。


彩蛋: 我很有幸在第一学期学校活动去参观了Gensler旧金山总部的老办公室,在靠窗的部分有一个小间是现在已故创始人Art Gensler的个人办公室,虽然当时他已经不怎么去公司了,但是公司还依旧为他保留了原本的布置直到搬去新办公楼。当时我对这间公司还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特意带我们参观一个截然不同小区域,现在我能想象这间普通的办公桌前曾经坐着一位不普通的老头。


你所在的设计公司有什么公司文化呢?或者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留言评论。




愿你乘风破浪

编辑于 2022-05-27 23:38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成为 室内设计师

    成为 室内设计师

    带你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