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赵国名将录(九)名将廉颇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五国伐齐),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

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蔺相如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其后秦伐赵,攻克数城。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蔺相如渑池会上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为赵国挽回了声誉。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蔺相如对门客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当时,廉颇首先设置了第一道防线,以高平关、二鄣城、光狼城三城险固抗秦,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赵将赵茄发现秦军从西部发起进攻,于是亲自坐镇高平关。赵茄出现在战争第一线高平关,让赵军士气大振,人人慷慨激昂,欲与秦军决一死战,然而面对数倍之敌,最终赵茄意外地被流矢击中身亡,不久高平关在没有等到援军的情况下便告破。第一道防线失守,只成了时间问题。廉颇趁秦军攻打二鄣城、光狼城期间,在丹河东岸组织赵军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赵军便损失三万多人。此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丹河防线,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赵双方不断增援,筹码不断加大,双方兵士之和竟达百万之众,单单在长平就已经相持数月之久。秦国看速胜不行,范雎花重金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赵括母亲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按照赵王的心意,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燕王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廉颇在长平免职失去权势期间,原有的门客全离他而去。等到他官复原职,门客又重新回来。廉颇对门客说:“您怎么好意思回来?”门客答道:“唉!您的见解怎能如此落后?树倒猢狲散!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并非针对您本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一继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这时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上了三次茅房。"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一直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常说:"我思念赵国。"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

一个国家的衰败,必先衰败于内部。内部的衰败源于劣币驱逐良币,廉颇被驱逐是如此,李牧被杀亦是如此,等到李牧被杀后三个月,王翦就攻破了赵国,赵王迁被俘。

发布于 2023-06-13 10:00 ・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