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高淳民歌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南京高淳的传统民歌
高淳 民歌 南京 高淳的传统民歌,源远流长,自古以来, 高淳 就有“出门 山歌 进门戏”的习俗。高淳早在63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先民们在渔狩、牧耕过程中,创造出了原始的 劳动歌曲 ,如 打夯号子 、划船号子等。
高淳民歌“吴歌”范畴,包括 插秧 歌、耘田歌、牧牛歌、上梁歌、送房歌、祝酒歌、情歌、车水号子、打夯号子、拔船号子、龙船号子等等,送春(历称颂春、唱春)也属民歌之类。哭嫁也是民歌的一种,哭起来比唱还要好听。至于高淳的民谣更是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如《十二月古人》、《皇帝传》、《八仙飘海》、《鬼谷子》、《孟姜女过关》、《十字喜》、《十二根犁鞭》、《咏高淳》等等,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韵味十足。 [1]
中文名
高淳民歌
地理标志
南京市 高淳区
习俗特点
“出门山歌进门戏”
代表曲目
五月栽秧, 采红菱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源于高淳的《华山畿》载入南朝的《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曰:吴歌 杂曲 ,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 建业 ,吴歌歌曲,起于此也”。地处江南的 高淳 ,古称“吴头楚尾”,当然也是吴歌盛行地区。
从汉代起,高淳 固城 就是溧阳县治所在地,溧阳隶丹阳郡。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在高淳境内固城湖滨发现一块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的“ 校官碑 ”(现存于南京博物院),碑上记载了当时高淳一带“赋仁义之风”,“百姓心欢,官不失实,于是远人聆声景附”,“钟磬悬矣,于胥乐焉”,是一块人心向往、载歌载舞的乐土。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丹阳湖》(清《康熙字典》审定为《游高淳丹阳湖》)这首诗中写道:“龟游莲叶上,鸟入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康熙字典》称“少女棹轻舟”)这位“歌声逐流水”的少妇,正是当时高淳儿女爱唱民歌的缩影。
明代高淳音乐家李茂英编写了《木铎余音》、《南湖五种曲》,对高淳民歌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整理。
解放后,先后有路行、叶林、田宝玉、肖翰芝等中央和省内的音乐工作者来高淳采风。
1953年,一级作曲家路行、音乐理论家叶林、李惠连来高淳采风,“五月栽秧”使他们深受感染。
1954年,路行根据“五月栽秧”的音调和歌词素材,重新编创。
1960年代初,江苏省歌舞团青年演员管维俊演唱“五月栽秧”获得成功,从此成为经常演唱的保留节目。
1957年,高淳曾铅印《高淳民歌》64首。
1963年,高淳文化部门和省音协合编成《高淳民歌》300余首。这些民歌有的已编入《江苏民歌音乐选集》,有的发表于中央和省内的音乐刊物上。高淳文化局现采撷了三百多首民歌,汇编成《高淳民歌集成》。已对部分民歌手进行录音、录像,建立了艺术档案。举办高淳民歌手培训班,培养传承人。“五月栽秧”原歌曾被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系作为教材。编创的《五月栽秧》后来列为历次江苏声乐比赛 民族唱法 必唱曲目。
1986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民歌比赛中,《五月栽秧》获民歌改编二等奖。这首歌曲曾被许多歌唱家灌成唱片和录制成盒带面世。《五月栽秧》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民歌,曾在中央和省人民广播台播放。

曲调旋律

播报
编辑
高淳民歌,形式多样, 曲调 丰富,内容广泛。从音乐的角度看,高淳民歌是以 五声调式 构成旋律;从 演唱形式 看,它是以 民间小调 为主;从旋律的行走方向看,高淳民歌基本上是以3、6、ī为主,组成骨干音,构成 音乐结构 上的变化。高淳民歌按内容划分,有田歌、牧歌、 劳动号子 、仪式歌、时政歌、情歌、春歌、儿歌、历史传说歌等九类。按地形划分,有山区、圩区二种类型, 存在着相似和相异之处。高淳民歌是劳动人民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想象,把情感形象带入其中,从而达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高淳民歌来自田野,劳动过程中和劳动之余,人们即兴演唱,愉悦身心。尤其是劳动号子,节奏欢快,一唱众和,既可以缓解体力疲劳,又可以增强劳动的合力,提高干活效率。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高淳民歌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例如:源于高淳的《华山畿》是研究《乐府》的重要资料。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在吴歌中独树一帜,例如:《一粒种子一棵秧》中采用的角调,在全国独一无二。高淳民歌生活气息浓,涉及内容广,对研究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生动地流露出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痛恨,成为音乐创作生动的教材,从而引起国内许多音乐家们的重视,纷纷前来采风、学习。

主要曲目

播报
编辑
  • 五月栽秧
五月里来,是秧插,
村村栽秧,忙又忙。
哎......
十八个姑娘,来拔秧啊,
十八双秧篮呀,满满装啊。
十八个哥哥,来挑秧,
十八个姑娘,来呀栽秧,
哎......
巧手栽下千株苗哇,
精心育出呀,万担粮啊。
哎,呜哎,哎呜哎,哎呜哎,哎呜哎,
咦来......
巧手栽下,千种苗哇,
精心育出呀,万担粮啊。
哎,哎......
  • 十二月望郎
正月初一去望郎,我与郎哥谈家常,
家常谈的七个字,百年夫妻好鸳鸯。
二月初一去望郎,我郎埋头写文章,
十篇文章九篇好,郎哥累得脸发黄。
三月初一去望郎,想不到郎哥病在床,
伸手额头摸一摸,郎哥浑身如火炕。
四月初一去望郎,我郎想吃鲜鱼汤,
端到床头让他尝,一口喷在我身上。
五月初一去望郎,我郎神志不清爽,
胡言乱语喉咙哑,担心我郎活不长。
六月初一去望郎,为郎求医走四方,
哪个大夫能医郎病好,家中财产舍得花光。
七月初一去望郎,我为郎哥去烧香,
哪个菩萨保佑郎病好,我十担纸钱百担香。
八月初一去望郎,我为郎哥请针匠,
别人家针匠缝嫁衣,我为郎哥赶制寿衣裳。
九月初一去望郎,我为郎哥请木匠,
别人家木匠做嫁妆,我为郎哥做棺(材)忙。
十月初一去望郎,我为郎哥请漆匠,
别人家漆匠漆嫁妆,我为郎哥漆棺(材)忙。
冬月初一去望郎,我郎断气在床上,
我身穿麻衣来尽孝,日夜守护在灵堂。
腊月里来去满月,我扑在坟头哭断肠,
哭一声青天哭一声郎,你可知我日后多凄凉?
  • 十二月相姐
正月相姐处处新,姐翻红脸要顶真,翻什么脸顶啥真,随你姐儿肯不肯。
二月相姐龙抬头,探花小姐闷心头,难怪相姐姐不肯,她怕家规难启口。
三月相姐菜花黄,外头言语难听相,闲言碎语怕什么,只要姐儿热心肠。
四月相姐蔷薇青,姐看郎哥喜盈盈,看到郎哥喜盈盈,姐儿流泪刺痛心。
五月相姐是端阳,金沙罗帐张牙床,房内悬挂美人画,月下张生跳粉墙。
六月相姐热难当,二人偷偷去乘凉,汗珠落在姐身上,赛吃雪梨甜又香。
七月相姐七秋凉,叮嘱郞哥穿衣裳,防防天气姑娘脸, 伤风咳嗽 真难当。
八月相姐是中秋,中秋赏月爱风流,别人家赏月团圆聚,我俩哪日能自由?
九月相姐菊花黄,一顶花轿歇门堂,今日抬姐到人家去,一棒打散好鸳鸯。
十月相姐小阳春,双膝跪在佛堂中,恨不得抱头一场哭,想起相姐一场空。
十一月相姐双过门,顶面碰到对头人,恨不得同姐搭个嘲①,相对无语难出唇。
十二月相姐腊梅红,老和尚抛铙甩手空,总认为和姐同到老,哪知和姐无始终。
注:①搭个嘲,即谈谈话。
  • 鬼谷子
走进柴门观四方,鬼谷子先生坐中堂。
先生今年生意好,一年四季赚元宝。
坐着好似官一品,身子动动出金银。
站着好似摇钱树,睡着好象聚宝盆。
聚宝盆来活宝盆,活宝盆里出黄金。
花言巧语不必论,摆卦算命唱你听:
谁人算命用新法,谁人摆卦问神灵?
谁人算命如神仙,六十甲子排得清?
金珠星相命用新法,文王摆卦问神灵。
鬼谷子算命如神仙,六十甲子排得清。
鬼谷子排出甲子歌,六十本黄历推天盘。
要把天盘来推动,推得天摇地又动。
鬼谷子先生本姓王,没有老子只有娘。
王家庄上王员外,万贯家财名在外。
王小姐肚中怀了胎,怀的原来是仙胎。
这胎不是平常胎,吃了仙桃成的胎。
王员外一见怒气冲,要把小姐赶出门。
王小姐无法又无奈,一逃逃到云龙山。
云龙山来水帘洞,洞里来把鬼谷子生。
生下鬼谷子成大人,八卦山上学仙法。
哪山得道哪山修?哪块地方成了仙?
八卦山得道云龙山修,云龙山上成了仙。
止住锣来停住音,一言告诉先生听。
鬼谷子先生认不清,先生家里来追根。
母亲赐他竹青棍,上打奸臣下打刁民。
唱过竹青棍报过了身,再把报君子来通名。
报君子来叮当响,天天上朝伴君王。
君王一听龙心喜,万岁赐名报君子。
唱过报君子说过了身,再把胡琴来追根。
胡琴拉了来算命,各州府县能闯行。
测字摆卦来算命,死人算得能复生。
要问胡琴谁人兴?万岁赐命到如今。
唱过了胡琴说过身,再把搭儿袋来追根。
母亲赐他背肩上,他背搭儿袋走四方。
唱过搭儿袋说过身,再把马纸来通名。
杨五禅师马纸兴,六十道马纸敬神灵。
注:报君子,是算命先生用的小锣。
  • 闹圩局
唱的是民国二十年事一宗,大雨落了三天三夜不松动,
稻田淹掉无其数,湖水更是涨的凶,
六月十五破保胜①,七月十三永丰通②,
高淳的圩堤都破尽,单剩下相国③也在危险中。
相国圩十二甲百姓多焦急,请出官菩萨来顶用,
每甲划船出两只,二十四只划船打冲锋,
全圩百姓每天把香敬,祈求“官菩萨”显威风。
哪知划船划到圩局门,圩局内外大不同;
圩局外面冷清清,圩局内麻将打得热哄哄。
这辰光还怎么这样乐?民夫们个个气得眼发红!
摩拳擦掌骂连声,都说不打不中用。
民夫一哄动了手,麻将桌子扯得四腿分,
董事先生慌了神,逃来躲去想藏身;
揪住打的史月新④,吓得瘫倒了周显清⑤,
周谟浩⑥躲到灶下被抓住,史永和⑦拉掉小笪顶(辫子);
董事们衣裳扯得通打通,纺绸大褂子抛了放风筝,
眼镜掼掉好多副,胶鞋甩的满天星,
平顶凉帽甩了滂(浮)水灯,香烟撒得满天井;
三斤重的甲鱼放了生,煨好的大鸡倒进大河中,
大闹圩局称快事,全圩百姓都赞颂。
注;①②③均为高淳境内万亩田以上的大圩。
④⑤⑥⑦均为当时相国圩董事先生的名字。
  • 月亮巴巴亮堂堂(童谣)
月亮巴巴亮堂堂,
照见家婆洗衣裳,
衣裳洗得白洋洋。
送小哥,上学堂,
学堂高,打把刀,
刀又快,ci根菜,
菜又长,捏点糖,
糖又甜,捏点盐,
盐又咸,捏点矾,
矾又稀,捏个鸡,
鸡又不会生的子,
打了个臭臭死。
  • 开东坝
唱过东京唱西京,我把东坝唱你听,小小东坝有名声,五湖四海都闻名。
停住锣来定住音,下面我来唱分明:
正月梅花是新春,洪武王登基坐南京,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二月杏花白如云,刘伯温筑坝到如今,东坝头上高三丈,坑害上江不太平;
三月桃花红又鲜,道光王登基洪水连,二十八年遭大水,二十九年水连天;
四月蔷薇白阵阵,刘维九拉开祠堂门,请动七乡来议论,议论东坝开得成?
五月栀子白洋洋,五月初五到坝上,过了午时去开坝,宜兴溧阳变大江;
六月荷花随水飘,千百只划船一齐到,人人头上扎纸马,爬上屋头就卸瓦;
七月菱花随水生,鱼叉稻叉黑阵阵,打得头破血又流,店家吓得关槽门;
八月桂花阵阵香,大小官员到坝上,一道文书上江去,二道文书归宣广;
九月菊花心头黄,高淳县官遭了忙,千道文书万道信,道道文书安徽上;
十月芙蓉扑鼻香,东坝上游是囤水塘,上江百姓常逃荒,扶老携幼多凄凉;
十一月雪花白如粉,捉拿维九安徽省,安徽府官当堂坐,判那维九开坝不安分;
十二月东坝唱到根,捉拿维九水牢蹲,“我坐水牢心不怨,但恨上江无能人。”
(附记)东坝自明代筑坝以来,从总体说虽保障苏常下游的谷仓之地,却淹没我县圩区的大片良田,这是历代封建王朝只重治标不思治本的后果!史载,自东坝筑后,一遇大水,上游要开坝,下游要保坝,这是上、下游的长期矛盾。本文主要描述了清道光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我县人民遭受特大洪水的苦状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群起开东坝的史实。
  • 泥巴团子搓搓
泥巴团子搓搓,里面(kei)蹲了个哥哥,
哥哥出来耍耍,里面蹲了个姐姐(jia),
姐姐出来唱唱,里面蹲了个杠杠(蜻蜓),
杠杠出来飞飞,里面蹲了个乌龟,
乌龟出来爬爬,里面蹲了个爷爷(ya),
爷爷出来买菜,里面蹲了个老太,
老太头上三面鼓,一鼓打到宁国府.
  • 月亮巴巴亮堂堂
月亮巴巴亮堂堂,
照见家婆洗衣裳,
洗得白洋洋,
送小哥,上学堂.
学堂高,打把刀,
刀又快,剚根菜,
菜又长,搁滴糖,
糖又甜,搁滴盐...
  • 高淳“莲花落”颠倒歌 曲牌 七言诗
自从天地分盘古,
上有阎罗下有皇,
半夜三更出红日,
六月炎天下雪霜,
霸王十里来埋伏,
韩信自刎在乌江。
钱玉莲谪贬昭阳院,
王十朋抱石去投江。
张飞用下拖刀计,
貂蝉月下斩云长。
赵五娘留郡招驸马,
蔡伯楷怀抱琵琶上京厢,
李三娘兵走多快乐。
刘智远磨房里叽哩哑啦生下一个咬脐郎。
一个胖子二斤半,
两个矮子三丈长;
三个秀才不识字,
四个瞎子看文章;
五个哑巴能说话,
六个聋子听端详;
七个瘸手来爬树,
八个瘫子爬粉墙;
九个佳人无头发,
十个癞痢巧梳妆。
古来多少颠倒事,
颠颠倒倒唱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