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

[shè jì]
汉语词语
收藏
0 有用+1
0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为土神, 谷神 土神 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 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原始崇拜对象。社稷为土谷之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土、谷是人们首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因而也必然是古代中国的 立国之本 ,立政之基,土谷之神“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 国家 朝廷 [4]
中文名
社稷
外文名
state [6]
拼    音
shè jì

词语来源

播报
编辑
社稷,是“ 太社 ”和“太稷”的合称,社是 土地神 ,稷是 五谷神 ,两者是 农业社会 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 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原始崇拜之神。
一般地说,社即是土地之神。《 说文解字 ·示部》解释说:“社,地主也。从示土。”《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 封土 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这里“地主”“土地之主”中的“主”,指的便是神。所以“地主”“土地之主”即是指土地之神。也就是说,社便是土地之神。社“从示土”,“示”指神事,凡有关祭祀事的字几乎都用“示”作偏旁;“土”则表示其神所本。“社”字合“示”与“土”,自然指土(地)之神。 [4]
稷,《说文解字·禾部》:“稷, 也,五谷之长。” 段注 云:“稷长五谷,故田正之官曰稷。《 五经正义 》《今孝经说》:‘稷者,五谷之长。谷众多,不可遍敬,故立稷而祭之。’”“稷”字的初义应是一个侍弄禾谷的人,以后又被先民敬崇为神。由于“禾”用来泛指 谷类作物 ,“粟”又用来泛指禾谷成熟后的种子,作为“谷子”的专用名称,“稷”字一直保留。 [4]
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 社戏 ”、“ 社火 ”就是很好的例子。现代生活中的“ 社会 ”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稷在 西周 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 周礼 ·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安全的 生存空间 ,后者代表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礼记·曲礼下》:“ 国君死社稷 。”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4]

定义

播报
编辑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 五谷神 ,即 祭社稷 ,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1] “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谨奉社稷而以从" [2] 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这个代称一般现代 白话文 文章已经很少用了。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祇,这是农业之神。明 孙承宗 《答袁节寰(袁可立)开府》:“而世人省事者少从,有延挨日月,令当事者受其极重不返之势,奈何惟翁力图,所以为社稷远计。”

历史记载

播报
编辑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 敝邑 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汉书·高帝纪下》:“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2、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韩非子·难一》:“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史记· 吕太后本纪 》:“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3]
黄庭坚 思贤 》:“堂堂司直社稷臣,谏 有用否不辱身。” [5]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 :“却说大夫褒珦,自褒城来,闻赵 叔带 被逐,急忙入朝进谏:‘吾王不畏 天变 ,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