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 2 4 7 日)

2021 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GDP [2]3362.1 亿元 ,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9% ,两年平均增长 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7.9 亿元,增长 6.7% ;第二产业增加值 1644.8 亿元,增长 9.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429.4 亿元,增长 1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6:48.9:42.5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39.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4263 元(折合 13061 美元),比上年增长 9.7%

2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454 万人,比上年减少 0.6 万人。年末常住人口 399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2.9% ,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口出生率 7.55 ‰,比上年下降 1.74 个千分点;死亡率 5.57 ‰,上升 0.26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 1.98 ‰,下降 2.01 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14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42 万人 ,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52% ,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 1.0% ,涨幅低于上年 1.4 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跌”态势。按涨幅由高到低排列,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 4.9% 、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 2.3%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8% 、居住价格上涨 0.7% 、食品烟酒价格上涨 0.6% 、衣着价格下降 0.4% 、医疗保健价格下降 0.8%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 4.4%

2021 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91.2 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3.0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0.4%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3.7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4.8% ;蔬菜播种面积 3.1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4.6%

全年粮食总产量 470.4 万吨,比上年增产 1.0% 。其中,夏粮 181.1 万吨,比上年增产 2.0% ;秋粮 289.3 万吨,比上年增产 0.4% 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全年棉花产量 152 吨,比上年减产 88.9% ;蔬菜产量 105.6 万吨,比上年增产 5.1% ;水果产量 26.5 万吨,比上年增产 4.7% ;油料产量 12.2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 53 万吨,同比增长 9.1% 。其中,肉类产量 39.1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 ;禽蛋产量 13.1 万吨,比上年下降 4.7%; 牛奶产量 0.82 万吨,比上年增长 50% 。水产品产量 37.2 万吨,比上年增长 2%

202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736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0.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3.4% ,同比提高 0.4 个百分点;拖拉机 23 万台,其中大中型 3.6 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31.1 万吨,比上年下降 0.6% 。农村用电量 16.9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4.1%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49.1 万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 112 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 46.3 亿元。

2021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131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 比上年增长 10.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 36.9% 28.3%

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

规模以上工业中, 36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 22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 106.0% 、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59.0% ,金属制品业增长 38.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35.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34.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26.8%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 17.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16.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3.7%

2021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4% ,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52.7%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 450 家,产值累计增长 36.4% ,产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 43.4%

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达 531 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 35.3% ,比全市平均增速高 15.6 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 151.9% ,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6.3 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86 家,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 67.5% ,增加值累计增长 13.4% ,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 70.7%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4.8%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 9.0 个百分点。

2021 年六大支柱产业生产情况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光缆 1969409 芯千米,增长 87.7%; 发动机 2602.5 万千瓦,增长 27.9% ;商品混凝土 1575.9 万立方米,增长 8.3% ;水泥 1432.2 万吨,增长 8.2% ;白酒 679.8 万升,增长 6.1%

2021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93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1% ;实现利税总额 44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 ,其中利润 32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328.9 亿元,同比增长 8.7%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641 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70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4% ;实现利润总额 1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7% ;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101.4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32.9% ,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 1925.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30.8% ;房屋竣工面积 1232.8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5] 比上年增长 16.4% 。其中, 500 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 16.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162.8%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6.4%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15.3% 。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 17.9% ;批发零售业投资下降 35% ;房地产业投资增长 15.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 19.4% ;教育投资增长 75.9%

3

全年 50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 1777 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 810 个,增长 30.6% ;亿元以上项目 836 个,同比增长 23.5% ;当年已投产项目 590 个。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587.7 亿元,增长 15.8% ;房屋施工面积 4077.9 万平方米,增长 12.9% ,其中新开工面积 1018.5 万平方米,增长 1.8% ;房屋竣工面积 642.4 万平方米,增长 58.9% 。商品住宅销售额 733.2 亿元,增长 8.3%

2021 年全市省重点项目新开工 384 个,竣工 202 个,均居全省第 2 位;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计 781 个,年度完成投资 1305.3 亿元,居全省第 4 位。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95.5 亿元,同比增长 26.5% ;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274.7 亿元,同比增长 35.7% 。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193.4 亿元,同比增长 27.7% ;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302.1 亿元,同比增长 21.9% 。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 1353.2 亿元,增长 25.8% ;餐饮收入 142.3 亿元,增长 33.0%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 64.3 亿元,增长 88.0% ;穿类商品零售额 7.4 亿元,增长 41.2% ;用类商品零售额 177.9 亿元,增长 22.0% ,其中,日用品类增长 39.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9.1% ,中西药品类增长 25.6%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23.2%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51.5% ,汽车类增长 17.2%

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 6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7% ,其中出口总额 49.8 亿美元,增长 70.5% ,进口总额 10.4 亿美元,增长 9.9%

5

2021 年进出口额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全年招商引资境内省外增长 20.1% ,来自长三角区域资金占境内省外引资总量的 72.9%

2021 年,全市共接待游客 2342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206.7 亿元。其中,入境旅游人数 9902 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360.2 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2340.9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06.5 亿元。年末,全市共有 A 级旅游景区 43 个、星级饭店 9 家、星级旅游餐馆 11 家、星级农家乐 192 家、旅行社 70 家、旅行社分社 22 个、旅行社服务网点 184 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 375.3 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 313.7 亿吨公里 ; 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 61.6 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 7.5 亿人公里。

202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58.2 万辆,比上年增长 9.3% ,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 57.3 万辆,增长 6.8% ;私人轿车拥有量 46.5 万辆,增长 7.5%

2021 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17.2 亿元,同比增长 25.5% ,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为 1.3 亿元,同比增长 2.6% 。全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 18.8 亿元,同比增长 33.4% ,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为 9305 万件,同比下降 2.9% ,其中快递包裹为 4686 万件,同比增长 19.6% 。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 14529 万件,同比增长 65.6%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 [6]37.5 亿元。年末,全市拥有电话 430.1 万户,同比增长 6.5%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 38.4 万户,同比下降 5.5% ;移动电话用户数 391.7 万户,同比增长 7.8% 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146.3 万户。

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 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5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 ,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 5.7 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 14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58.8% 。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完成 59.2 亿元,增长 12.6% ;县(市、区)级完成 191.7 亿元,增长 10.5%

全年财政支出 461.7 亿元,比上年下降 0.3%[7] 。其中,教育支出 79.1 亿元,增长 1.2%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60.1 亿元 , 下降 5.4% ;农林水事务支出 70.9 亿元,下降 0.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68.7 亿元,增长 12.9% ;卫生健康支出 48.4 亿元,下降 6% ;交通运输支出 17.6 亿元,下降 9.3% ;住房保障支出 10.9 亿元,下降 10.3% 。用于民生方面支出 392.5 亿元,占总支出的 85% 。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投入资金 113 亿元,保障 32 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建设类、培训类项目完工率 100% ,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民生需求。

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3569.9 亿元,比年初增加 440 亿元,增长 14.1% 。其中,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854.4 亿元,比年初增加 93.9 亿元;境内个人存款余额 2072.2 亿元,比年初增加 270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416.4 亿元,比年初增加 398.7 亿元,增长 13.2% 。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 950 亿元,比年初增加 58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2262.8 亿元,比年初增加 350 亿元。

2021 年新增鑫铂股份、超越科技、华塑股份、浩淼科技、三巽集团 5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来安县斯迈特新材料 1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90 家。 2021 年末,全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 14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15 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471 家。

2021 年末,全市共有财产险、人身险市级公司 44 家,其中财产险公司 22 家、人身险公司 22 家;全年保费收入 66.7 亿元(不包含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同比增长 6.3%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 31.1 亿元,同比增长 3.2% ;其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 15.1 亿元,同比下降 10.6% ,意外健康险保费收入 7.3 亿元,同比增长 10.9% ;农业险保费收入 4.7 亿元,同比增长 39.8% 。人身保险保费收入 35.7 亿元,同比增长 9.1% 。其中,个人代理保费收入 25.4 亿元,同比下降 4.5% ;银邮代理业务 9.3 亿元,同比增长 81.5% ;续期业务 23.8 亿元,同比增长 4.0% 。支付赔款 ( 给付 )25.9 亿元,同比增长 5.8% 。其中,财产险赔款 20.5 亿元,同比增长 4% ;人身险支付赔款(给付) 5.4 亿元,同比增长 13.1% 。缴纳各项税款 1.04 亿元;代扣代缴各项税款 1.5 亿元;保险消费者保单借款 5.1 亿元,同比增长 8.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0 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53.2 亿元,同比增长 5.1% ,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 比重为 1.81% 2021 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207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50 家,比上年增加 150 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4 家、省级孵化器 4 家、省级众创空间 13 家、市级众创空间 10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9 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 个、省级高新区 2 个。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 2976 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10 项。

2021 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 1123 所,在校生 59.7 万人,教职工 4.8 万人,专任教师 4.0 万人。其中幼儿园 622 所,在园幼儿数 12.3 万人,教职工 1.3 万人,专任教师 0.8 万人;小学 225 所,在校生 24.5 万人,教职工 1.3 万人,专任教师 1.5 万人;普通中学 261 所,在校生 18.8 万人,教职工 2.0 万人,专任教师 1.6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9 所,在校生 4.0 万人,教职工 0.2 万人, 专任教师 0.2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6 所,在校生 820 人,教职工 152 人,专任教师 133 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 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246.4 万册,电子图书 533.1 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 7 个。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 100% ,电视综合覆盖率 99.8% 。广播全年播放时间 4.2 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 2.4 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 5.6 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 1.2 万小时。

2021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1911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65 个,疾病控制中心 9 个,妇幼保健机构 9 个。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 26027 张,比上年减少 1% ,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 24967 张,比上年减少 259 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 3.32 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 2.32 万人,执业医生 7215 人,注册护士 11506 人。

全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 976 场次,组织千人以上群体活动 10 场次。 2021 年新增体育场地 813 个、面积 58.9 万平方米。截止 2021 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 13694 个、面积 895.9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25 平方米。新成立体育社团 13 个,目前共有体育协会数 182 个、俱乐部 59 个。 2021 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 1037 个,目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12577 人,其中国家级 66 人,一级 1240 人,二级 1320 人,三级 9951 人。

2021 年全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122 所,国家级特色幼儿园 20 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7 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171 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12 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5 所。全年输送后备人才 53 人。举办中小学体育比赛 12 次,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32 场次,开展扶贫定点帮扶活动 2 次。承接了 2021 年安徽省青少年锦标赛排球、足球、手球、体操共 15 个比赛项目,组织了 59 支代表队 1082 人参加,共获得金牌 71 枚、银牌 60 枚、铜牌 84 枚。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全年市本级共承建重点项目 185 个,总投资 756.5 亿元。续建项目 77 个,总投资 505.3 亿元。其中,市政道桥 26 个,园林景观、市容卫生、环境治理 20 个,房建、公建项目 31 个。其中:菱溪干渠综合整治工程、敬梓路(丰乐大道 - 二贤路)、紫薇路上跨清流河桥、菱溪路二期(世纪大道 - 扬子路)、明湖大道(阳明路至滁州大道)、滁州市实验中学高中部运动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E7 学生宿舍楼等 46 个项目已完工。新建项目 108 个,总投资 251.2 亿元。其中,市政道桥 40 个,园林景观、市容卫生、环境治理 30 个,房建、公建项目 38 个。其中:上海路(凤阳路至世纪大道)快车道提升改造、武警支队反恐训练场建设项目、经一路、滁州市车驾管业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路网一期工程、人行天桥项目、安置小区电梯安全鉴定及二次供水改造、紫薇路公交停保场、滁州学院会峰校区地下过街通道、镜园红源广场公祭广场展示馆布展等 25 个项目已完工。

年末,市辖区建成区面积 110.6 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6.8 平方公里。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 41 万立方米。全年市辖区天然气供气总量 2.38 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 4529 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30404 公里。

全市公交运营线路 334 条,比上年增加 53 条,实有公交车辆 2145 辆,比上年增加 246 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 12411 万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车 3152 辆,网约车 1303 辆。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 2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2.24 万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 4740 公顷。年末森林面积 48.9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 2175 万立方米。 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支)队 18 个,环保专项资金 2.39 亿元。共有污水处理厂 4 座。城市污水处理率 97.2% 。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下降 3.2%

全年 , 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 ,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一级标准的天数为 79 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 221 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 300 天,占比 82.2% 。全年轻度污染 55 天,中度污染 9 天,污染天数占比 17.8%

十二、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025 元,比上年增长 8.3% ;人均消费性支出 25072 元,比上年增长 7.1% 。其中:食品支出 6798 元,增长 4.9% ;衣着支出 1940 元,增长 9.0% ;居住支出 5770 元,增长 3.0%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1702 元,增长 9.1% ;交通通信支出 3109 元,增长 14.1%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2930 元,增长 16.4% ;医疗保健支出 2379 元,增长 1.0% ;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 444 元,增长 14.6%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8] 27.1%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50.3 辆,摩托车 15.8 辆,电冰箱 105.9 台,洗衣机 102.7 台,热水器 105.0 台;空调 222.9 台,彩电 167.4 台,照相机 11.9 台,计算机 55.2 台,中高档乐器 5.7 架,固定电话 6.6 部,移动电话 285.1 部。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400 元,比上年增长 10.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988 元,比上年增长 7.1% 。其中:食品烟酒支出 4426 元,增长 4.9% ;衣着支出 794 元,增长 4.2% ;居住支出 2463 元,增长 10.0%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741 , 增长 9.5% ;交通通信支出 1543 元,增长 2.0%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1622 元,增长 20.0% ;医疗保健支出 1175 元,增长 2.7% ;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 223 元,增长 1.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4.1%

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23.5 辆,摩托车 41.5 辆,电冰箱 109.2 台,洗衣机 109.5 台,热水器 93.8 台,空调 153.7 台,彩电 146.1 台,照相机 0.9 台,计算机 15.3 台,固定电话 4.4 部,移动电话 315.3 部。

2021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19.3 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59.3 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2.9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47.2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 27.9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37 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57.7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362.1 万人。

2021 年城市低保人数 2.2 万人,累计救助 27.3 万人,发放救助金 1.5 亿元,人均救助 545 元;农村低保人数 11 万人,累计救助 132.6 万人,发放救助金 5.9 亿元,人均救助 442 元。

2021 年末,全市已建工会组织数 7234 个,发展会员 41.5 万人。“两节”期间全市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 1085.3 万元,帮扶慰问困难职工 9430 户,发放资金 447.2 万元。 2021 年度省总下拨全市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 529 万元,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 131 万元,省财政送温暖资金 20 万元,省总工会经费 27 万元,安徽移动助学资金 2.5 万元 , 省总工会常态化送温暖资金 7.9 万元。全市使用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 529 万元,帮扶困难职工 741 户;使用地方帮扶资金 570.6 万元,帮扶困难职工 3991 户。经过排查摸底、精准识别并报省总工会及市民生办批准 2021 年我市城市困难职工帮扶纳入民生工程任务是 280 户,截止年底已完成帮扶 1150 户,完成率为 410.7% 。其中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实际救助 726 人(任务数为 87 人),完成率为 864.5% ;实际子女助学救助 169 人(任务数为 97 人),完成率为 174.2% ,实际医疗救助 255 人(任务数为 96 人),完成率为 265.6%

2021 年,我市帮扶慰问(困难)全国劳模 47 人,发放慰问款 39.5 万元(中央财政),帮扶省部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83 人,发放慰问款 120.75 万元(省财政)。

2021 年末,县级以上妇联 9 个,县级以上春蕾计划全年筹资 77.9 万元,资助大学、大专和中小学生 348 人。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 160 个,床位 22669 张。农村特困供养人数 2.2 万人,比上年末下降 2.9% 。年末,城镇社区各种养老服务设施 1160 个。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2730 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7265 个。 2021 年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 2.87 亿元。

滁州市 2021 年全年发生火灾 1617 起,直接财产损失 1294.6 万元。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1877 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356 人。

注: [1] 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以上企业。

[5] 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 500 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2021 年电信业务量按照 2020 年不变价计算。

[7] 按国务院文件规定,财政支出列报口径较上年有所调整。

[8]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

[9]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指标每年的抽样调查样本会更换致使指标数据有所变动。

[10] 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