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导读之1-周易实际是周王室编年日记体大事筮占记录

周易导读之1-周易实际是周王室编年日记体大事筮占记录

第一《连山》《归藏》《周》为三易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连山》(连接山头)的原理,其实是用六对太阳出入之山,来反映一年之内的十二个月太阳出入于不同的方位。它是回归年的一种表达方式。

《归藏》(归,回归出现;藏,隐藏不见)原理,其实是根据的星体的出现和消失(尤其是 心宿 大火星),作为判断太阳所处黄道位置的参考物,进而推断季节的更替。它是恒星年的一种表达方式。

历史以及现今研究《连山易》与《归藏易》的易学书目较少见。

而《周易》作为中国群经之首,历代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过江之鲫,知道其本质的却少之又少。《周易》的本质其实是星体的周期循环,有始有终的宇宙天象运行规律。

第二 已知的六十四卦表示历法的几种形式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历法,如关于太阳回归年的24节气历法,关于太阴的19年7润的历法,以及六十甲子为四值的干支历法,以及用卦表示的六十四卦历法,它们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群星。

六十四卦作为一种历法,其实也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一、周易形式

、孟喜六日七分说

1. 以其中的正四卦(即震,离,兑,坎)来表示春夏秋冬的阴消阳长。

2. 剩下的六十卦共有360爻,每爻代表一日,共有360日。一年有365.25日,剩下的5.25日无爻可对。

3. 5.25日平均分为六十卦,每日80分,5.25日刚好420分,平均分在60卦,每卦7分。

三、《易纬.乾凿度》

《易纬.乾凿度》说:“法干乾坤,三十二岁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复于贞也。”

每年两卦合一岁周天之数,即360度,三十二对卦值三十二年即:

11520÷360=32(公度年)

11520÷365=31.56(回归年)


第三《周易》周王室编年日记体大事筮占记录

六经皆史,《周易》实际是一部从商末“受命”七年(公元前1058年)五月丁未日起,到周初成王继位,周公摄政三年(公元前1050年)四月丙午日止,共2880天的周王室编年日记体大事筮占记录。

记录中包括的主要历史如周国干旱,周文王伐邘,伐崇侯虎,周国实行五家为一比,按家户征用人丁车马的“比”法,周国饥荒而迁丰邑,周文王崩,武王即位,祭文王墓于岐山,观兵盟津,大阅兵,移师伐纣,斩纣首级,祭庙社,纵牛马于华山、桃林,大封诸侯,武王巡狩东隅,箕子去朝鲜,周公为武王祷病,伐蒲姑,迁九鼎于洛邑,箕子等来朝,武王崩,成王继位,周公摄政,葬武王,改善井田,成王冠礼,周公被谗,大雷电及大风,武庚等叛乱,成王及周公归丰邑,周公振兵旅准备伐叛商等,周公向叛邦宣布文告(《尚书·大诰》),周军伐叛商,封卫康叔及毛叔郑、微子启,封唐叔虞,伐蒲姑,取得平叛决定性胜利,祭庙尝麦庆祝胜利等等。

后世之人,尤其是经过孔圣人及其门徒的解析之后,周易便逐渐偏离了本来的面目,以至于越来越玄,加上文人特性,越是不懂的越是要研究注解,过分解读,于是乎成了群经之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社会人文、修身治国平天下,什么都往里面装,其实原作者并没有那么多意思。

第四《周易》的结构

原生《周易》作为周王室成员的共同著作,其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作为占卜之用。

1. 64个卦象,

2. 64段卦辞,

3. 386段爻辞:64*6+(乾卦用九)+(坤卦用六)

原生《周易》 并不包含卦名与易传。卦名是后世人提炼卦辞或爻辞之后再安装上去的。易传也并不包含在内。

现行《周易》包含《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易传》又称“十翼”,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篇。

编辑于 2021-04-18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