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907年—925年), 五代十国 之一,907年由 王建 所建,定都于 成都 (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历二主,共18年。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蜀王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便率领官员、百姓为已亡的唐朝痛哭三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即前蜀高祖。 [10-11] 912年,王建因击退岐军入侵而受尊号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后梁太祖朱温派光禄卿卢玭出使前蜀,并在书信中称王建为兄。 [12-13] 916年,王建改国号为“大汉”。 917年,王建恢复“大蜀”国号。 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严出使前蜀,以探虚实。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率六万大军攻打前蜀,大军所到之处,州县无不迎降,很快就进逼成都城。面对兵临城下的唐军,束手无策的王衍只得投降,立国18年的前蜀宣告灭亡。 [16-17]
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 四川 大部、 甘肃 东南部、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前蜀为 舞阳 (今河南舞阳)人 王建 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 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生。因为家中排行老八,乡里人于是称他作“贼王八”。 后来王建被当地官府抓捕,判了死刑,关在 许州 当地的监牢就要问斩,却被 狱吏 放跑,王建逃跑之后做起了贼盗,流窜至武当时,当地有个和尚见到他,说他骨相甚奇,将来不会是一般人,继续地小偷小盗有违使命,王建自此投入忠武军营下为兵。 因他为人睿智,期间又立有战功,忠武监军使 杨复光 组建忠武八都时,他与鹿晏宏、 韩建 等八人皆为都将,每都有兵千人。
广明 元年(公元880年), 黄巢 攻克 长安 唐僖宗 逃奔西川, 杨复光 也于这时去世,鹿晏宏因此被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推举为主帅,之后鹿晏宏选择去西川勤王,途中沿路掠夺,还收拢了不少人马,力量得到增强。直逼 兴元 (今陕西省 汉中市 )的时候, 节度使 牛丛恐惧其实力,因而弃守,鹿晏宏占据了这里,自称留后,不再前进,转而让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做兴元所属郡县的 刺史 。此后鹿晏宏变得暴虐,王建与他随之渐离,又因王建同另一名都头 韩建 的关系十分紧密,鹿晏宏怀疑他们结合在一起谋私,王建与韩建担心鹿晏宏的加害,就一同率三千人离开鹿晏宏,去 西川 报效唐廷。当时大宦官 田令孜 专权,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遂收王建为义子,并将其部并入神策禁军,号“扈驾五都”,王建仍为都将。
田令孜 失势后,王建被排挤出朝,任 壁州 刺史。 后来 西川 大乱,东、西川相互之间攻伐不已,王建遂乘乱攻取了成都, 被唐朝任命为 西川节度使 此后他又攻了 东川 汉中 以及秦、凤、阶、成等州,奠定了日后前蜀的疆域。

前蜀 称帝建国

王建于 天复 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他在成都建立 行台 ,次年唐朝被 后梁 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并与淮南弘农王 杨渥 移檄诸道,以"兴复唐室"为号,打算与 岐王 李茂贞 、晋王 李克用 会兵讨梁,因无应者而作罢。王建遂于同年九月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年号 武成 ,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
前蜀与 后梁 之间还夹有岐王 李茂贞 的割据政权。李茂贞为唐末一跋扈之藩镇。曾屡次犯阙,挟制朝廷,后遭朱温打击,至后梁建立时,已是"疆土危蹙",实力大不如前。李茂贞与王建联盟抗梁,常对梁的西部造成威胁;王建亦与之联姻,接济物资和武器,使之成为阻挡后梁攻击的屏障。前蜀 武成 元年(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建出兵助李茂贞攻后梁。岐、蜀连兵五万攻 雍州 (治今陕西西安),晋王 李克用 亦遣师策应,一时"关西大震"。后梁遣骁将 刘知俊 大败岐军于幕谷(一作漠谷,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李茂贞仅以身免。晋、蜀兵亦只得退师,未取得任何成果。
武成二年(梁 开平 三年,909年)七月,后梁 襄州 (湖北 襄樊 )发生兵变,乱兵奉平淮指挥使 李洪 为留后,投附于蜀。接着, 房州 (治今湖北房县)刺史杨虔亦叛附于蜀。前蜀未能及时出兵声援,李、杨势孤力弱,很快便被后梁军队镇压下去,李洪、 杨虔 被俘杀。前蜀失去了一次占领襄州要地、向东拓展疆域的机会。

前蜀 扩展争霸

永平 元年(梁 乾化 元年,911年),王建与 李茂贞 因儿女婚姻纠纷导致关系破裂,双方发生激烈军事冲突。梁太祖 朱温 闻此消息,"以岐、陇不附,欲假王建为覆(腹)背之患",遂于永平二年(梁 乾化 二年,912年)初遣 光禄卿 卢砒等使于蜀,意欲拉拢王建,以打击与己作对的李茂贞。朱温与王建同为唐朝勋旧,出身和地位相当,故朱温在致王建书中称其为兄,说:"……寻闻皇帝八兄奄有西陲,尽朝三蜀,别尊位号,复统高深。一时皆贺于推崇,两国愿通于情好。征曹、刘之往制,各有君臣;追汉、楚之前踪,常分疆宇。"正式承认前蜀和后梁地位平等,并送上厚礼。王建在答书中亦用友邦之礼,称:"大蜀皇帝谨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并回赠了礼物。蜀、岐之战持续到乾德二年(梁贞明六年,920年),前蜀从李茂贞手中夺得秦、凤、阶、成、陇、文等州,奠定了其北边疆域,牵制了岐王政权对后梁的威胁。而后梁与前蜀亦因其阻隔,直至后梁灭亡,双方并无多少交往,亦无甚冲突。
王建 一生征战,六十岁时才当上皇帝,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选立太子便成为一件极重要的大事。长子 王宗仁 ,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无法成为太子的人选。次子 王宗懿 被立为太子,却在宫廷斗争中被杀。王建之后又打算立雅王 王宗辂 或者信王 王宗杰 ,可二人各有长处,难以确定继立哪一个。而王建的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的宠爱,她便趁此力荐自己的儿子 王宗衍 做皇太子。由于她深交朝臣官宦,在政治上广有人脉,便联合众人向王建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在宫内外的合力煽惑下,王建遂正式册立 王宗衍 为太子。
王建虽然立了太子,总是不放心,有一次他见 王宗衍 与诸王斗鸡、击球,遂自叹说:“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难道能守之乎!”他见信王 王宗杰 颇有才干,又有改立太子的意向,然而信王却突然死了,他颇疑是徐妃下毒致死的,但又不愿深究。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去世,下葬永陵。 王建 在弥留之际遗诏说:“如果太子确实不堪当皇帝,就置于别宫,另行选立贤者,而不要害其性命。”
前蜀乾德元宝铜钱
王衍本人也卖官,如阆中人何奎,通数术,能预言未来,与许多公卿贵族都有密切往来。他暮年时忽然想当官,便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得了兴元府少尹的高官。王衍还以个人好恶随意授官,宦官严凝月善于唱歌,颇得王衍的宠信,他深知其主好色,便多方为其搜求美女,博得王衍的欢心,得到了蓬州刺史的官职。至于营私卖狱,贪赃枉法,更是常见之事。
前蜀 乾德 二年(920年)七月, 王衍 下诏北巡,其实只是想出去旅游。次月, 王衍 从成都出发,经汉、利、阆数州,历时五个月,沿途旌旗招展,百里不绝。王衍身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王衍每到一地都获得地方官的盛宴款待,所费财物不计其数,百姓不胜其扰。
就在王衍醉生梦死、人妖不分时,后唐庄宗于乾德五年(后唐 同光 元年,923年)偷袭开封成功,灭亡后梁,接着打算攻灭吴、蜀,统一天下。时值荆南高季兴奉召入朝,庄宗遂对 高季兴 说:"天下负固不服者,惟吴与蜀耳。朕今欲先有事于蜀,而蜀地险阻尤难之。江南才隔荆南一水耳,朕欲先往焉,卿以为何如?"高季兴乃劝其先伐蜀:"臣闻蜀地富民饶,获之可建大利;江南国贫,地狭民少,得之恐无益。臣愿陛下释吴先蜀。"庄宗遂对前蜀产生兴趣。

前蜀 后唐入蜀

乾德 六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唐庄宗遣李严出使前蜀,以刺探蜀中虚实。李严在蜀中了解到王衍"失政"的情况,"知其可取"。五月,李严还中原,向庄宗具言"王衍可图之状",极力主张伐蜀,说:"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风瓦解"。庄宗得此消息,大为鼓舞。李严此次使蜀,庄宗曾令其购买蜀中珍玩。但"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粗劣一般之物,方许输往中原,谓之"入草物",李严不获珍货,更以其事奏报庄宗,庄宗为之大怒曰:"物归中夏者命之曰'入草',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耶!"这进一步刺激了庄宗,咸康元年(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六月,庄宗诏括市天下战马,准备攻蜀,这时 李茂贞 也归降了 后唐庄宗 ,前蜀和中原之间已无阻碍。
李严在蜀时,言语中表露出唐庄宗有"混一天下之志"。蜀宣徽北院使 宋光葆 向王衍上言:"晋王(指唐庄宗)有凭陵我国家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王衍虽即任命宋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实际上并未予以重视。直至八月,王衍才以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 洋州 (治今陕西洋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四川广元),以备后唐。
九月,唐庄宗又遣李彦稠出使前蜀。以麻痹王衍。十一月,王衍遣还李彦稠,并派欧阳彬为通好使赴后唐,且用敌国礼致书唐庄宗,称"大蜀皇帝上书大唐皇帝"。王衍以为从此唐、蜀修好,可以高枕无忧了,遂撤去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戍,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还成都;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罢天雄军(即秦州,治今甘肃秦安县西北)招讨,命王承骞等 二十九军 还成都;十二月,罢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王衍不仅尽撤边备,且终日携宫人游山玩水,对危机毫无察觉。后来他还游过青城山、秦州等处,其中秦州之游是其最后一次远游。
时在咸康元年(925年)十月,他下诏以巡边的名义出游,其实全是假话,真实原因是听了镇守秦州的王承休的谎话。王承休曾报告说秦州美女甚多,使王衍垂涎不已,加之王承休之妻严氏貌美,这些才是促成他秦州之行的因素。当王衍率数万军队从成都北上之时,后唐大军已经开始进攻前蜀了。九月,庄宗正式下诏攻蜀.以魏王 李继岌 和枢密使 郭崇韬 统领全军。另命荆南 高季兴 自东面攻蜀。值此大兵将临之际,王衍却受 王承休 韩昭 等人怂恿,不顾太后及群臣劝谏,引兵数万赴秦州寻乐。至 汉州 (治今四川 广汉 ),即得到唐兵攻来的边报。王衍尚以为是臣下为阻止其出游而编造之言,不予置信,且大言曰:"吾方欲耀武。"故一路上与随从大臣吟诗作赋,殊不为意。
十一月,唐军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 阳平关 )为唐军攻下。唐军获得大量军储,军声大振。王衍率五万大军至利州,闻唐师至,遣步骑三万迎战于三泉,为唐将 康延孝 大破之。王衍闻败,自利州仓皇奔归成都。自是蜀之城镇多望风款附,或官、将弃城而逃。王衍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为意,认为只不过是臣下伪造军情,阻止自己前往秦州而已。一路上前蜀君臣吟诗唱和,兴致勃勃,自以为蜀道险阻,万无一失。当王衍一行走到利州时,听到后唐大军已经逼近,前蜀军队纷纷败退的消息,吓得掩面哭泣,仓惶逃回成都。后唐军随即包围了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同抬着棺材,并且身绑荆棘,以这种耻辱的方式迎降于后唐。后唐庄宗 李存勖 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处决了。由王建历尽千辛万苦创建的基业,仅仅传了一世,便很快覆亡了。唐军自出师至灭前蜀,仅七十日,除三泉一战外,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可谓神速。显然前蜀的灭亡在于君主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否则后唐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取得川蜀之地。
2府54州1军232县 都成都府
1、益州成都府,辖10县:治成都县、华阳县 ,1成都县、2华阳县、3郫县、4新都县、5温江县、6新繁县、7双流县、8广都县、9犀浦县、10灵池县
2、梁州兴元府,辖5县:治南郑县, 1南郑县、2褒城县、3西县、4三泉县、5城固县
1、秦州,辖3县: 1陇城县、2清水县、3长道县
2、凤州,辖4县:治梁泉县, 1梁泉县.2两当县.3河池县.4黄花县
3、洋州,辖4县:治兴道县, 1兴道县、2西乡县、3黄金县、4真符县
4、通州,辖9县:治通川县 ,1通川县、2永穆县、3三冈县、4石鼓县、5东乡县、6宣汉县、7新宁县、8巴渠县.9阆英县
5、渠州,辖5县:治流江县 ,1流江县.2潾水县.3潾山县.4渠江县.5大竹县
6、渝州,辖5县:治巴县, 1巴县.2江津县.3南平县.4万寿县.5壁山县
7、涪州,辖5县:治涪陵县, 1涪陵县.2武龙县.3乐温县.4宾化县.5温水县
8、泸州,辖5县:治泸川县, 1泸川县.2富义县.3江安县.4绵水县.5合江县
9、巴州,辖8县:治化城县 ,1盘道县.2清化县.3曾口县.4归仁县.5始宁县.6其章县.7恩阳县.8七盘县
10、壁州,辖5县:治诺水县, 1诺水县.2广纳县.3通江县.4白石县.5符阳县
11、蓬州,辖7县:治大寅县, 1大寅县.2仪陇县.3伏虞县.4咸安县.5大竹县.6良山县.7宕渠县
12、集州,辖3县:治难江县, 1道平县.2大牟县.3嘉川县
13、合州,辖6县:治石镜县, 1石镜县.2汉初县.3铜梁县.4赤水县.5巴川县.6新明县
14、忠州,辖5县:治临江县, 1临江县.2丰都县.3垫江县.4南宾县.5桂溪县
15、万州,辖2县:治南浦县 ,1南浦县.2梁山县
16、阆州,辖7县:治阆中县, 1阆中县.2苍溪县.3晋安县.4奉国县.5新井县.6新政县.7岐坪县
17、果州,辖4县:治南充县, 1南充县.2西充县.3流溪县.4岳池县
18、普州,辖5县:.治安岳县, 1安居县.2普康县.3乐至县.4崇龛县.5普慈县
19、开州,辖2县.:治盛山县, 1盛山县.2万岁县
20、夔州,辖2县:治奉节县 1奉节县.2巫山县
21、嘉州,辖7县:治龙游县 ,1龙游县.2犍为县.3玉溪县.4罗目县.5夹江县.6峨眉县.7绥山县
22、简州,辖3县:治阳安县, 1阳安县.2金水县.3平泉县
23、陵州,辖4县:治仁寿县, 1仁寿县.2井研县.3始建县.4籍县
24、眉州,辖5县:治眉山县, 1眉山县.2彭山县.3青神县.4丹稜县.5洪雅县
25、荣州,辖6县:治旭川县, 1旭川县.2威远县.3公井县.4应灵县.5咨官县.6和义县
26、资州,辖6县.:治盘石县, 1内江县.2丹山县.3龙水县.4月山县.5银山县.6清溪县
27、戎州,辖5县:治僰道县 ,1僰道县.2南溪县.3义宾县.4开边县.5归顺县
28、兴州,辖2县:治顺政县, 1顺政县.2长举县
29、文州,辖1县.:治曲水县 ,1曲水县
30、龙州,辖2县.:治江油县, 1江油县.2清川县
31、利州,辖5县:治绵谷县, 1绵谷县.2葭萌县.3益昌县.4嘉川县.5胤山县
32、剑州,辖8县:治普安县, 1普安县.2武连县.3阴平县.4梓潼县.5黄安县.6剑门县.7临津县.8永归县
33、绵州,辖8县:治巴西县, 1巴西县.2昌明县.3魏城县.4罗江县.5龙安县.6神泉县.7西昌县.8盐泉县
34、梓州,辖7县:治郪县 ,1郪县.2通泉县.3盐亭县.4飞乌县.5元武县.6铜山县.7永泰县
35、遂州,辖5县:治方义县, 1方义县.2长江县.3蓬溪县.4青石县.5遂宁县
36、汉州,辖5县:治雒县 ,1雒县.2什邡县.3绵竹县.4德阳县.5金堂县
37、彭州,辖4县:治九陇县, 1九陇县.2导江县.3濛阳县.4唐昌县
38、蜀州,辖1县:1唐安县
39、邛州,辖7县:治临邛县, 1临邛县.2安仁县.3大邑县.4依政县.5蒲江县.6临溪县.7火井县
40、茂州,辖3县:治汶山县 ,1汶山县.2石泉县.3通化县
41、黎州,辖3县:治汉源县 ,1汉源县.2飞越县.3通望县
42、汶州,辖1县:治同谷县, 1同谷县
43、雅州,辖5县:治严道县, 1严道县.2百丈县.3卢山县.4荣经县.5名山县
44、峡州,辖4县:治夷陵县, 1夷陵县.2宜都县.3长阳县.4远安县
45、归州,辖3县:治秭归县, 1秭归县.2巴东县.3兴山县
46、澧州,辖4县:治澧阳县, 1澧阳县.2慈利县.3石门县.4安乡县
47、黔州,辖6县:治彭水县, 1彭水县.2黔江县.3洪杜县.4洋水县.5信宁县.6都濡县
48、施州,辖2县:治清江县, 1清江县.2建始县
49、成州
50、徽州
51、诚州
52、阶州
53、维州
54、昌州
1永康军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陵墓
圣祖
至道玉宸皇帝(王建追谥)
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907—918
天复907—908(沿用唐朝年号)
武成908—910
永陵
永平911—915
通正916
天汉917
光天918
918—925
乾德919—924
咸康925
《旧五代史·僭伪列传三》:复光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诸郡县,得兵数万,进逼兴元,节度使牛丛弃城而去,晏宏因自为留后,建等为属郡刺史,不令之任。俄而晏宏正授节旄,恐部下谋己,多行忍虐,由是部众离心。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宏益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谋所向,谓韩建曰:“仆射甘言厚德,是疑我也,祸难无日矣,早宜择利而行。”韩曰:“善。”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分其兵为五都,仍以旧校主之,即晋晖、李师泰、张造与二建也,因号曰随驾五都,田令孜皆录为假子。及僖宗还宫,建等分典神策军,皆遥领刺史。 《旧五代史·僭伪列传三》:光启初,从僖宗再幸兴元,令孜惧逼,求为西川监军,杨复恭代为观军容使。建等素为令孜所厚,复恭惧不附己,乃出五将为郡守,以建为壁州刺史。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山行章屯广都,建击败之,行章走眉州,以州降建。建引兵攻成都,而资、简、戎、茂、嘉、邛诸州皆杀刺史降建。建攻成都甚急,田令孜登城呼建曰:“老夫与公相厚,何嫌而至此!”建曰:“军容父子之恩,心何可忘!然兵讨不受代者,天子命也。”令孜夜入建军,以节度观察牌印授建。明日,敬瑄开门迎建。建将入城,以张勍为都虞候,戒其军士曰:“吾以张勍为虞候矣,汝等无犯其令,幸勍执而见我,我尚活汝,使其杀而后白,吾亦不能诘也。”建入城,军士剽略,勍杀百人而止。后建迁敬瑄于雅州,使人杀之;复以令孜为监军,既而亦杀之。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大顺二年十月,唐以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简表 .南昌市博物馆 .2021-02-07 [引用日期2023-06-27]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七年,梁灭唐,遣使者谕建,建拒而不纳。建因驰檄四方,会兵讨梁,四方知其非诚实,皆不应。是岁正月,巨人见青城山。六月,凤凰见万岁县,黄龙见嘉阳江,而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龟、龙之瑞。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蜀王会将佐议称帝,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王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二年,又加号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辛酉,遣光禄卿卢玭等使于蜀,遗蜀主书,呼之为兄。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通正元年,改明年元曰天汉,国号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春,正月,乙亥朔,蜀大赦,复国号曰蜀。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明年,唐魏王继岌、郭崇韬伐蜀。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明日,御文明殿,与其群臣相对涕泣。……衍即上表乞降,宗弼迁衍于天启宫。魏王继岌至成都,衍君臣面缚舆榇,出降于七里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