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竞争,从来都是以国力为基础的,当然在同等或者两者间差别不大的时候,智谋和计策是能够起到作用的。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策只能是无聊的游戏而已。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都不乏一些迷信计策的学者和芸芸众生们,也正式这种思想才让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神一般的偶像。但仔细想想,诸葛亮在出山初期计略无双也没有真正赢过一战。
这就是实力的碾压带来的结果,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纷争、连年战乱。混乱的时局带来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幕闹剧,各国在压力下各种神操作屡见不鲜。
如果说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绝对是中国3000多年封建文化中的一段奇葩时段,因为这个时期是伟大与低劣同在,智慧与愚蠢并行的年代。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纷争带来了社会和政治格局的进步。终于从鲁国开始的初税亩改革,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正式启动。以田地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变革,让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天地。
也是在这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中也出现了无数的荒诞的君主,他们的荒诞不仅仅是治国上的荒诞,他们的荒诞是一种骨子里的荒诞。尤其表现在迷恋所谓的计策,希望通过所谓的计策来削弱敌国、保存自己。
这种荒诞的国君和国家基本都迅速地被消灭了,留下的仅仅只有笑话和唏嘘而已。在这些人中,在历史上尤其有名的就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和周王室下面的两个君国:西周君和东周君。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也曾经出现过多次这个东周君和西周君,在电视剧中这两位封君智商之低、性格贪婪、胆小怕事简直就是一对活宝。但大家不禁要问了这两个活宝到底是什么来路呢?为什么周朝当时会有这个两个君呢?
其实要说东周君和西周君的来路就要从周朝的分封制讲起了,周朝在还是一个小部落的时候,他们的显著古公璮父就创造了当时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分封制。
而分封制的本质就是将土地分封给自己家族的子孙,然后由中央统一派员治理,这样就保证了对全国土地的管理和以血脉为依托的家族力量的聚合。
就是凭借着这个先进的政治制度,周王朝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势力终于超过了商朝,并在后来的牧野之战中战胜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这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由来。
到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土地也仅剩下洛阳周围的大概500里左右的土地。这就是当时周王朝所剩下的所有的国土,其他的地方都是不听号令还天天惦记着灭了周王朝的诸侯国们。
但就是这样,周王朝还是没有忘记分封制,小小的一个洛阳。还被周王又分封了两个君王,那就是西周君和东周君。这两位君王一位土地是50里,一位土地是40里。
这种弹丸小国在战国时期简直就跟笑话一样,但就是这样,这两位君王却是利欲熏心,总是希望能够扩大领土。在东方六国的怂恿下,一次次地与六国结盟,企图抢夺秦国的土地和城池。
在历史上记载西周君和东周君阴谋联合六国攻秦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后来被秦国所败,不但韩国被迫割地。策划阴谋的东周君还直接被剥夺了封地。
第二次是在秦异人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周君为了夺回土地,联络西周君和韩国、魏国,企图偷袭秦国的三川郡,结果还没开始出兵就被秦国发现,韩国割地赔款、西周君在周王的恳求下被免于处罚,东周君被抓回秦国。
最后一次是在秦王嬴政准备东出前的三年左右,这次是西周君劝服了周王联络东方三国企图对抗秦国,但最终的结果也很可惜,那就是周王朝彻底的被秦国给灭了。
总结: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周君和东周君,在战国的历史中,这两个君王只能说充其量是个小丑的角色,虽然没有半分势力,但却活在祖先辉煌的假象里,总是企图高些小阴谋来抢点实惠。
但可惜的是,每次的结果都是打败而归。不但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倒是丧师失地的,最终反倒被秦国所灭。不但自己倒了霉还牵连了自己的主子周王朝被一同地消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