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影评:大象最后的悲鸣,就是死亡的奏鸣曲
《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说剧情太长,三个小时五十分钟的时间根本让人受不了,很多细节都可以重新剪辑,两个小时或许更容易让人接受。
其实我想说的是,胡波,1988年出生,2017年自杀去世,他只活了29岁,拍了一个4小时左右的电影,还有人说电影有点长,真是对已逝导演的不尊重。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对导演胡波和电影剧情进行一些大致的了解和分析,接下来从这两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解读,其中重点是电影本身,希望有兴趣的可以看完,如果还没看过电影,可以选择看完,然后再来看解读,轻微剧透。
首先题外话 ,这部电影非常好!
有人喜欢鲜花,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叫美好。把鲜花踩在脚下,反复摩擦,脚离开时,那一圈漩涡,也是好,一种毁灭的好。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 胡波在黑暗中寻找救赎,在细节中与主流社会进行绝对的对抗,用镜头语言进行反思与探索,将观众拉向了一个没有答案的远方,关于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意义,为什么而活着等等问题 。
导演的悲剧也就源于此 ,电影最后大象的悲鸣,就是他死亡的奏鸣曲,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导演胡波:
胡波22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当时已经落榜两次,22岁也已经是别人毕业的年纪。
2016年7月,胡波带着自己的剧本《金羊毛》(后来的大象席地而坐)走上了青海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的创投宣讲台,虽然当时他表现的不是很好,很多细节没有阐述清楚,演讲的时候也有些紧张,不过仍然得到了导演王小川的青睐,在短暂的交流之后,王小川感受到胡波的真挚与才华,迅速与他签订了合同,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后来在他给胡波小说集《大裂》写的序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当时对胡波的喜爱,“ 文字散发着一副迷人和离奇的气息 ”。当然会离奇,因为当时的胡波已经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那头颅挂在树梢,好像接近死亡能使你懂得的什么,但世界啊,永远是最初的样子。”
一个用生命进行创作的人他独特的魅力一定可以在举手投足中溢出来,然后被敏感的人捕捉到。当然,这种被认可、被放大也加速了胡波导演的艺术生涯,在2017年10月12号,他在北京自己的出租房里上吊自杀,年仅29岁, 而这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就是他最后的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在他离世以后,这部电影 获得了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同时获得了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六项提名!
一瞬间,他被放在了世人的放大镜下,电影也得到了豆瓣一万多人的评论,得分高达8.0分。对于一个如此沉重的电影,可以得到如此高的得分,是大众对导演才华的肯定,而看完这部电影,进行反思,也是对电影艺术的尊重。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电影:
电影设定的背景在河北的一个小镇上, 场景昏暗,一片凋零。
四条线索,分别是为朋友出头的初中生韦布(彭昱畅饰),睡了自己好朋友老婆的恶霸于成(章宇饰),和教导处主任有暧昧关系的女学生黄玲(王玉雯饰),还有一个养老金被女儿女婿霸着,自己睡在阳台上的老人王金。(李从喜饰)
这四条线索刚开始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各自挣扎罢了。
韦布在学校帮朋友出头,意外把于帅推下楼,对方受伤严重。
于成在好友家偷情被捉奸,他目睹好友跳楼自杀。
黄玲生活在单亲家庭,她妈妈天天提醒她不要被别人上,不要怀孕。
老人王金每天醒来就是在阳台上,然后接受女婿的灵魂拷问,“你什么时候去敬老院呢?”
这些人所有的情绪都在崩溃的边缘,强烈的质疑一直萦绕在心间,这是无法承受的生命的重量,而这些情绪在同一天爆发了! 那就是这操蛋的一天。
是的,导演只拍了他们一天的生活,不过在表现的时候, 利用一些昏暗狭窄的场景,一镜到底的拍摄技巧进行深刻化。在镜头的摇摇晃晃中,表达了他这种边缘生活的探索,同时也刻画了各主人公身处这样的环境进行的自我救赎和强烈的压抑感。
最后,把所有人物进行紧密的相连,韦布推倒的于帅是于成的弟弟,黄玲是韦布的女朋友,老人王金是韦布的邻居等等,把人物紧紧的相连,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更加压抑, 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套在自己头上,沉重,凌乱,你越挣扎它就越紧,最后让人窒息。
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所以如果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电影的喜爱,是很难看下去的,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独特的 “丧” 的魅力。
接下来我从电影的整体的线索进行解读。故事的开始就是“ 操蛋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
于成从好朋友家起床,好朋友的老婆还睡在旁边,但是他并不喜欢她。
韦布在自己的房间做武器,因为今天他要帮一个很怂的兄弟出头,他被人诬陷偷手机,还不敢还嘴。
王金老人起床,他睡在一个阳台上,四周破烂不堪,他是一个老兵,不过因为房价、教育等问题被女儿嫌弃,他即将被送去养老院。
女初中生黄玲踩着垃圾在洗漱,角落里放着一个别踩碎的蛋糕,那蛋糕是妈妈给她买的,却因为喝醉酒踩碎了,她妈天天工作,疲于应付各种客户,每天烂醉如泥。(离异家庭)
就是这样四个人的生活,他们睁开了眼,就看到了这个肮脏的世界。
如果活着仅仅如此,也不会有这些剧情,故事的一切和韦布有关,他把于帅推倒了,他开始逃亡,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他们所有人最后的敏感神经被触碰到,所有人都与这个社会对立了!
而对立产生的矛盾,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
韦布去学校,被于帅堵住,开始进行校园霸凌事件,“大课间再来找你们,你们等着!”
这句话几乎是所有受过霸凌学生的痛苦的深渊。然后在他们的交涉中,韦布失手把于帅推下楼,躺地不起。韦布不得已, 开始了一整天的“逃亡”。
老人王金要被送去养老院,他以养老院不让养狗为借口不去,虽然心酸,但也不失为一个借口。在这一天中,他去遛狗,路过一个巷口时,一条四处游荡的大白狗把自己的狗咬死了!
事实上, 从电影的角度,咬死的不仅仅是小狗,还是老人最后一根与社会联系的稻草。 他去找大白狗的主人讨要说法,路上遇到正在逃亡的于布,然后他又回到家接受家人的质疑,“没有了狗,你就可以安心去养老院了。”,接着他去看养老院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又遇到韦布等等,这就是这位老人的一天,操蛋的一天。(中间看养老院那一段压抑的要死!)
于成从床上起来,没想到好朋友突然回家,他被抓个正着,没有吵架,也没有斗殴,这位朋友直接跳楼自杀了!
一种强大的愧疚感充斥他的全身,从而他又去思考痛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他一直困惑的。
这一天中,他要接待跳楼死亡的朋友妈妈,因为要来办朋友的丧事。然后如果不被人怀疑,他准备出去躲几天,即使自己是恶霸,但是在法律面前,他也是很有麻烦的。
他还准备临走之前去看一下自己喜欢的女人,他真的喜欢。如果事情进展很快,他晚上就可以走了。不过这一切因为弟弟被推下楼而改变,现在他必须先找到韦布,把他搞死,然后再逃离,这是于成操蛋的一天。
初中女学生黄玲。这天是她的生日,不过也是操蛋的一天。
她起床后发现妈妈又是烂醉如泥,房间乱得一团糟。她索性直接去学校,学校里韦布和于帅有矛盾,她看到救护车拉着于帅去医院了。
下午她在猴子笼见到于布,于布让她和自己一起逃亡,她不愿意,她觉得现在就还行,虽然家庭一团糟,不过好在教导处主任对她很好,她希望可以住在那里。
不过她的一天也出现了变化,自己和老师在KTV的视频被传到群里,她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
在傍晚的时候,主任和他老婆找上门来, 她忍无可忍,夹杂着自己狗屎的生活,被别人质疑的痛苦,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用铁棒敲了主任和他老婆的头,自己前往了满洲里,去看席地而坐的大象。
四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团糟, 不过他们最后的都导向一个终点,那就是满洲里,那里有一个席地而坐的大象。
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受到大家的肯定呢,豆瓣评分8.0分,对这样一部电影是很高的评价。
如果非要有一个原因,那一定是因为导演对社会边缘人的塑造和对他们情绪的充分表达, 以一个近乎当事人的身份进行解读和体验,将一种挣扎、对抗、反思、无奈、痛苦的情绪充分的渲染出来,用精妙的剪辑技巧、场景塑造、镜头艺术进行人物的加工与呈现,最终将问题导向一个空无的领域——满洲里,这是一个好奇心的集聚地 ,“为什么满洲里有一个大象,它席地而坐,别人用叉子叉它它也不动”。
他将这种环境塑造出来,以一种近乎自私的方式进行自我倾诉。整部电影加上他本人死亡的经历,共同完成了这部电影,所以说, 如果电影是完整的,一定有他的死亡的因素在里面。
本来不应该这样评价一个导演,不过我真的不敢恭维最后的镜头,大家在客车车灯前面停下, 空旷的场景,一声大象的悲鸣响彻夜空 。
有人说这代表了一种希望,是对好奇心的探索,其实不然。
其实去看大象本身就是错的,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例如苦难的意义,例如世界是否是一片荒原。所以, 向死而生没有生,死亡就是死亡。
去看大象之后无非就是两个结果,有大象,没大象。第一种无非是这样的心态,我操,真的有大象。第二种,没有大象,我操,什么都是假的。
而这两种心态都对人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死亡。
死亡,才是对未知所有的想象力。
所以,这部电影在最后的镜头下,将所有的悲剧色彩渲染到一种近乎窒息的境界,而结果已经显而易见, 胡波死了,电影戛然而止。
整部电影都在描写社会边缘人,在整个时代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部分人融入不到任何的圈子,他们整日思索却不可得,在主流社会面前像一个小丑,不过他们的坚守又是坚定而又有力量。
像韦布帮朋友出头,因为他相信朋友没有偷手机,于成去追喜欢的女人,她说我们不是一路人。于成说,“ 我操,这么复杂。 ”这就是一种格格不入的表现。
还有在剧情的设计中,一条晃来晃去的大白狗,它逼近黄玲,让她害怕,它咬死小狗,把老人逼进养老院,它的主人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对他们进行质疑、打压,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示了这种边缘人对主流社会融入的困难。
而电影中大量的丧的台词其实是导演的一种强倾诉。
“操他妈的一天”
“世界是一片荒原。”
“活着就是很烦”
“你是人渣,是狗屎,是他妈最恶心的玩意,我操你妈的,你快去死吧!你快去死吧!!”
这样的情绪下,很难会产生相对来说主流的东西。尤其是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一般都是 阴暗的画面,狭窄的走廊,门缝的窥视 等等,直接在画面感上 对人进行情绪的打压 ,所以看完四个小时,给人的沉浸感是恐怖的,不过如果体会到这种痛苦的感觉,又是一种迷人的深渊,一种对痛苦的强大的好奇心。
电影唯一给我感觉明亮的气息就是韦布和奶奶在一起的画面,不过幸好,在中午的时候,他的奶奶就死了,影片再也没有明亮了。
这部电影是一位理想主义导演对社会的强烈的对抗,最后他用自己的死亡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注脚,于观影人来说,我们应该反思,那些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人应该如何融入到主流社会,让死亡看起来不这么悲情。
电影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将这种隔阂放大,这句话也是于成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他鼓起勇气去找到自己喜欢的女人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来找我干嘛”
“跟你待会”
“所以你就跑来了”
“跟你待着比较放松”
“我们俩不太可能,我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你来找我多少次没有用”
“那你跟什么人一路啊”
“反正不是你,你不明白我的点,我也理解不了你。”
“我操,这么复杂啊。”
我操,这么复杂啊,或许就是导演胡波对世界最后的疑问。
题外话,当导演把自己吊在绳子上, 当他最接近死亡的时刻,他有没有得到痛苦最终的答案。
最后再说一句,章宇和彭昱畅的演技真的绝了,尤其是彭昱畅,在某一个瞬间,我看到了黄渤对电影的偏执和追求。希望他以后越来越好。
如果有想看这部电影的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 “小树苗说” ,以后经常更新一些内容,当做自己的爱好。
后台回复“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百度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