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作曲家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
严肃音乐
”。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
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
查字典
,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再来看一下
朗文词典
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
艺术手法
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古典音乐丛书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并在欧洲主流
文化背景
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
世俗音乐
,其范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的全部时期。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
通俗音乐
和
民间音乐
。在地理上,这些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
美洲
,这是相对于非
西方音乐
而言的。另外,
西洋古典音乐
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
但如果细究古典一词,本意可以理解为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
音乐作品
(古代+经典),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
规则性
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这也体现于“古典”(
classical
)与“经典”(classic)的不同。
古典音乐丛书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
巴赫
、
亨德尔
,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
东正教
,基督
新教
),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
民族乐派
,以及20世纪西方的
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
爵士乐
、
摇滚乐
,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
艺术音乐
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
欧洲音乐
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
记谱法
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同一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
日本音乐
和
印度音乐
)和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中类别的称呼,是相对于轻音乐、
通俗音乐
等类别而存在,它本身并没有严格明确的解释或者定义。在轻音乐范围里,有时也采用“古典”的概念来指某些
经过时间
检验,被人们奉为楷模的轻音乐作品,如古典
轻歌剧
、古典
爵士乐
等,这里的
classical
理解为“古代+经典”,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当人们听到
贝多芬
、
莫扎特
、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说到
欧洲古典音乐
,不能不提到中世纪,其重要的
音乐体裁
为
格里高利圣咏
,以及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诸多最初的复调音乐,例如
奥尔加农
、狄斯康特、
克劳苏拉
、
经文歌
、
孔杜克图斯
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
基督
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
文艺复兴
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
资产阶级
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巴洛克时期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巴洛克时期
,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大家所熟知的
巴赫
,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
协奏曲
,
奏鸣曲
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古典主义时期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
复调
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
交响乐
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以及“乐圣”
贝多芬
。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与民族乐派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
古典主义时期
。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
表现手法
。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
民族音乐
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
芬兰
的
西贝柳斯
,
挪威
的
格里格
,
俄罗斯
的五人
强力集团
等,都是
民族乐派
的伟大作曲家。
浪漫主义后期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
拉赫马尼诺夫
,
马勒
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
作曲法
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像
马勒第八交响曲
《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
新古典主义
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
多调性
,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象派音乐
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
德彪西
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十二音序列与无调性音乐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
十二音序列
,之后
无调性
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
电子音乐
,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
音乐创作来看,印象派音乐和
现代音乐
皆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
莫扎特
、
贝多芬
等人的音乐作品。
巴洛克时期
音乐的发展为古典时期音乐产生重要影响,在广义的古典音乐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音乐以
复调音乐
为主,华丽且复杂。
虽然
巴洛克音乐
已经突破了
宗教音乐
完全的秩序和纯真的表现,变得更加丰富了,但是在整个古典音乐的发展中,这个时期的音乐仍然受着很多宗教音乐的影响,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气息。不过
巴洛克时期
的音乐相对于之前的
音乐形式
更加自由化了,各种
音乐类型
的出现以及乐器的成熟,使这个时期的音乐充满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为后人所追捧。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是比较多的,并且相对现代的音乐家来说也要多产得多。在
巴洛克时代
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亨德尔、
维瓦尔第
、
巴赫
三位音乐家。亨德尔和巴赫都是以那个时代的
键盘乐器
管风琴
和
羽管键琴
见长,但作曲形式稍有不同。亨德尔在歌剧方面的成就较多,而巴赫则一直专注于各种器乐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器乐作品。这一时期的
小提琴
音乐已经接近成熟,维瓦尔第的贡献不可忽视。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
演奏会
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
巴洛克音乐
带有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
藻饰
、扭曲,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
文艺复兴
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着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
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
数字低音
」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
教会调式
消逝,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的相关调性之崛起,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
小节线
。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
奏鸣曲
、
交响曲
、
协奏曲
、
前奏曲
与
变奏曲
。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
曲式
——如
触技曲
、
幻想曲
、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概述
巴洛克时代的结束是以巴赫的逝世为界限的,随后而来的便是
古典主义时期
。
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
复调音乐
和
主调音乐
成就,确立了
奏鸣曲
、
协奏曲
、
交响曲
等重要的音乐形式,并且室内乐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对之后音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继承了巴洛克时代的理性,但是却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在两者之中达到了统一。所以古典时期的音乐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同
音乐艺术
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着华丽感,总是带给人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莫扎特为了创作音乐的纯真心态。而贝多芬相对于莫扎特来说,则经历了更多的生活困苦,以及长年病痛的缠绕。他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写入音乐中去,所以贝多芬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一种愤怒、一种激情、一种与生活抗争的态度。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
代表性
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
维也纳
,因此又被称为“
维也纳古典乐派
”或“维也纳
古典主义音乐
”。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
小夜曲
、
嬉游曲
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首可得,有代表性的包括他的
小提琴奏鸣曲
《春》、钢琴奏鸣曲《悲怆》、《
热情
》、《月光》。
格鲁克(1714~1787)由
巴洛克
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其歌剧改革为后世的莫扎特、瓦格纳等人等歌剧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1. 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
2. 第八十三号《母鸡》。
4. 第九十四号《惊愕 》。
5. 第九十六号《奇迹》。
6. 第九十九号、第一〇〇号《军队》。
7. 第一〇一号《时钟》。
8. 第一〇三号《鼓声》。
9.
第一〇四号《伦敦》。
曲目:
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
2.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
4.长笛协奏曲(二首)。
6.竖笛协奏曲K.622 。
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
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
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
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
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
13.竖笛五重奏K.581。
14.法国号五重奏K.407。
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
16.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
魔笛
》。
17.C大调弥撒曲《加冕》。
18.安魂曲K.626。
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
1.交响曲第一~九号(第三号英雄)(第五号命运 )(第六号田园)(第九号合唱)。
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
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
5.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
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
7.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
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
9.序曲选辑。
11.三重协奏曲OP.56。
12.歌剧《费黛里奥》。
13.庄严弥撒曲OP.123。
14.给爱丽丝 。
(约为公元1820—1900)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
浪漫主义音乐
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
情感表达
,对于
自然景物
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
门德尔松
、
舒曼
、
肖邦
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
马勒
、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
在过渡到之后的音乐之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
印象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音乐
和
新古典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
印象派音乐
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
民间音乐
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
20世纪的作品有
布列顿
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
斯特拉文斯基
的《保钦奈拉》、《
彼得洛希卡
》,以及
普罗科菲耶夫
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古典音乐
舒曼
德国作曲家。
(1810~1856)
曲目:
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
4.狂欢节OP.9。
5.克莱斯勒利纳OP.16。
7.幻想小品OP.12。
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
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
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
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
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
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
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
20.钢琴与
法国号
的
慢板
与快板OP.70。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1833~1897)
曲目:
1.交响曲第一~四号。
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
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
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
7.竖笛五重奏OP.115。
8.竖笛奏鸣曲(二首)。
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
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
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
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
间奏曲
、随想曲、
狂想曲
、叙事曲等)。
15.钢琴五重奏OP.34。
17.弦乐六重奏(二首)。
20.法国号三重奏OP.40。
21.竖笛三重奏OP.114。
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
23.小夜曲(二首)。
古典音乐
舒伯特
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1797~1828)
曲目:
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
4.即兴曲D.899、D.935、D.946。
5.乐兴之时D.780。
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
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
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
9.流浪者幻想曲D.760。
11.歌曲集(任选)。
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
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柴可夫斯基
1.交响曲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悲怆》。
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
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
6.意大利随想曲op.45。
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
8.《一八一二年 》序曲。
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
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13.A小调钢琴三重奏。
14.弦乐四重奏(三首)。
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
16.歌剧《尤金?奥涅金》。
17.弦乐小夜曲OP.48。
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
19.《曼弗列德》交响曲。
20.钢琴曲集《四季》。
古典音乐
下午茶
让心情平静恬适的音乐:
马斯奈 《泰伊思随想曲》
舒曼 《儿时情景》作品15之梦幻曲
舒曼 《森林情景》作品82之预言鸟
舒伯特《野玫瑰》
舒伯特 《鳟鱼》
格什温 《蓝色狂想曲》
古典音乐
起床时间
让精神振奋清醒的音乐
巴赫《康庚舞》
奥芬巴赫 《天堂与地狱》序曲
辛定 《春天的呢喃》
贝多芬 《第7交响曲》
门德尔松 钢琴曲集《无言歌》之《狩猎之歌》
雷斯庇基 交响诗《罗马三部曲》
葛罗菲 《大峡谷》组曲
莫扎特 《朱被特交响曲》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克菜斯勒 《美丽的露丝玛莉》
舒伯特 《乐兴之时》
比才 《卡门》
安德森《切分音时钟》
卡普亚 《我的太阳》
卡尔奥福 《布兰诗歌》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里顿 《青少年管弦乐入门》
古典音乐
睡觉时间
温轻浪漫梦幻的音乐:
芭达洁关丝卡 《少女的祈祷》
贝多芬 《献给爱丽丝》
勃拉姆斯 《摇篮曲》
德利果 《小夜曲》
拉赫马尼诺夫 《声乐练习曲》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萨蒂 《吉诺佩第钢琴曲》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16号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贝多芬《月光》
古典音乐
工作时间
让情绪激昂慷慨的音乐: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穆索尔斯基 《展览会之画》组曲
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五大钢琴协奏曲)(品味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6交响曲《
悲怆
》(品味柴科夫斯基-交响曲)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杜卡 交响诗《小巫师》
德沃夏克 《大提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大 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 (五大钢琴协奏曲)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哈倍图良 芭蕾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
贝多芬 《钢琴协奏曲》第5号《皇帝》(五大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 《
意大利随想曲
》(品味柴科夫斯基-
管弦乐曲
)、《一八一二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
贝氏
钢琴奏鸣曲
:c小调奏鸣曲《悲伦》Opl3、
升c小调
奏鸣曲《月光》Op 27、C大调奏鸣曲《
华伦斯坦
》 0p 53、降E大调奏鸣曲《告别》Op 81a、降B大调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Opl06、
所谓古典,其实就是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至我们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总和。古典音乐里的这个古典和“古典时期”的古典二字完全不一样。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范畴的概念。是西方并逐步意味着全球的主流音乐的一部分。确实如此,西方古典音乐如同摩天大厦,而它周边的是大片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前后的差距使西方古典音乐已经可以用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了。古典两字已经不代表时间或者历史性,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但无论它如何强大,作为并非古典音乐原发地文化的我们,对古典音乐也不能盲目接纳。我个人认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应该有这些特征:
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隐藏能力,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能符合这些特征的,我才称它为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有别于流行或者现代音乐)。
所以,我喜欢上古典音乐,就是因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给它打动的,是十几年前开始留意听古典时,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吸引,开始喜欢上古典。之后,阶段性断断续续地有去听,但都不系统。
不过,作为古典音乐,如果要了解其大致全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都是业余人士,非专业者那样用时间去欣赏。古典音乐是需要一定“训练”才能欣赏的音乐。这种训练包括对音乐原理,乐器,音乐发展的历史,对作家本人,甚至对演绎的艺术家指挥家都要了解一些。
古典音乐来源于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艺复兴之前,音乐主要是教堂祢撒,比如圣格列高利咏叹。换言之,音乐最早的形式是“声乐”,为何是声乐?因为来自人的声音,才是这世界上最原始,也最能打动人的声音,所以也是最好的“音乐”。当然,那年代器乐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
事实上,重新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帕克斯特里纳的圣颂合唱,依然具有恒久的魅力,如果你听古典或者浪漫久了,不妨试试去听他的作品。宗教音乐来自这些当年虔诚的信徒之手,来的更简单纯朴又具有情感。他们对后人影响巨大,后世的伟大作品里都有他们的影子(比如亨德尔的祢赛亚,巴赫的
B小调
祢撒,贝多芬的庄重祢撒,柏辽兹的以利亚到现代布列顿的战争安魂曲)
了解古典音乐的源头,就等于明白音乐最基本的特征(或者基本“硬件”)就是要有优美旋律和崇高情感。没有这些要素,再伟大的作品,也不是我需要的,当然没有一部伟大作品里没有旋律和情感。又或者说,旋律是一个广义,文艺复兴的音乐几乎“见不到旋律”,只有节奏。
从
斯拉夫进行曲
开始,到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组曲,到斯美塔纳的伏瓦塔河,我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我尚且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何许人也,甚至不了解他们的作品的名字。我没有被那些比他们更“流行’的贝3,5,9打动多少前,就喜欢上这些优美旋律的作品。
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
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
音乐语言
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
语言文字
教育和
科学教育
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
直接理解
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 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
皆能
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儿童需要
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
音声
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
启蒙教育
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7、古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
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
交响乐
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8、古典音乐是中庸的艺术,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
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 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
中庸
”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而更多的是原始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建议让儿童多听完整的古典音乐——交响乐
为什么要强调听完整的交响乐呢?因为时下儿童音乐教育所选的音乐大多偏重
成人化
的情感,即所谓的温情浪漫,以这样的标准选择,很多的交响乐便不再其中,即便入选,也只是掐头去尾的
节选
,儿童大多只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大师们所作的小品。这对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的,因为,温情浪漫只是音乐的特质之一,表达的只是人的一种性情而已,无法完全代表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而且,如果儿童长期只听一种情感的音乐,将固化儿童的心胸,不利于建立完整、开放的心灵。
其二,古典音乐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作品题材众多,情感丰富、内容深刻、音乐构思完整,如果只听片断或小品,就无法完整地认识大师,领略音乐的神韵,当然更谈不上音乐的启蒙教育了。最后,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
最后,希望在现有音乐的基础上,能让孩子广听交响乐。
古典音乐
图书信息
作者: 菲利普·唐斯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813
定价: 128.00元
丛书: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ISBN
: 9787552300932
古典音乐
内容简介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威性最新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
音乐史
研究的最高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
中国本土
的音乐
文化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音乐学院
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古典音乐
作者简介
菲利普·唐斯(Philip G. Downs),著名音乐学家。出生于英国,分别在
利兹大学
和
伦敦
的
皇家音乐学院
学习,后赴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读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他长期任教于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音乐史系,曾任该系的系主任。
唐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时期的音乐,曾发表过不少有关这一时期音乐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