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形态学分类法根据语法结构特点把人类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四类。
孤立语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缺乏形式变化;词大多由词根语素构成;词序严格;词序和虚词作为重要语法手段;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1,词在句子中属于何种成分无形态标志,完全靠语序表示。例:我帮助他/他帮助我
2,句子中词和词的关系通常靠虚词表示。例:我和弟弟去了/我的弟弟去了。
他被人打了/他把人打了。
3,词的结构简单,多为孤立的词干(无词尾、少词缀),复合词多,派生词较少。
汉语并非一开始就是孤立语,而是慢慢发展演变来的,现在也保留少量屈折现象。除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也是孤立语。
屈折语与黏着语
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这里的“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前的关系;一种词性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不能独立存在。
很多时候,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界限不明显。黏着语也是有词形变化的,但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屈折语的词根词缀相对更为固定(如复数的“-s”、过去式的“-ed”),而黏著语的词缀更复杂,独立性更强。
屈折语的代表:拉丁语、德语及荷兰语等是典型的屈折语,大多数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但屈折语不只存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
黏着语的代表:日语、土耳其语、芬兰语等是典型的黏着语。所谓“黏着”,就像在词的某个位置“黏”上去了一串没有实际意义的尾巴,从而表示语法意义,如“来い”等。
复综语
世界语言类型,一般来说有三种: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后来,语言学家发现世界各地的一些土著人的语言不属于这三种中的任一种。这就是复综语,又称抱合语、嵌合语、多重综合语等。
复综语的主要特点:句子是基本的语言单位,没有独立存在的造句基本单位——词。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
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使用的因纽特语、北美印第安民族切罗基人使用的切罗基语,以及北美及西伯利亚的多种语言,属于典型的复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