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叫德江,是一个坚定的人,她相信每个人都有故事,万事都有可以诉说的过往。她在做红豆馅时,认真地“招待”红豆;听樱花簌簌而落,也会招手与风儿花儿告别。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却是一个被隔离几十年的麻风病人。

“铜锣之春”因为红豆馅的改变而热闹,也因人言可畏变得冷淡。感动于店长千太郎无声而寂静的尊敬及包涵,他的不言语涵盖着对生活的愧疚,也从德江老人孤寂的背影里找到感动。她像他的母亲一样,教会他认真听听别人的故事,教会他看开过往。

有时候最难与过去和解的是自己,因为自己某一个行为而悔恨多年,有着无法弥补的遗憾,有错过和错失的幸福。别人也许只当做一个八卦、一个流言、一个笑话、一句无心之提,而当事人却因此自我隔离、自我排斥、自我厌恶、自我悔恨。千太郎由于某次失误不慎将人打成重伤,母亲也在他狱中之时与世长辞。如德江老人所说:“店旁边的樱花很美,而我经过你时,看到了你眼里满是痛苦,我想知道你的故事。”会不会有人因你而来,结识也仅仅是因为一个眼神?

流言之后,德江默默地离开,与樱花挥手告别也是和千太郎的告别,她独自回到隔离区,镜头里的站点,荒凉和安静得像个深林。她觉得万物皆有故事,区别的是你是否在认真地倾听。想到自己的狼吞虎咽,有些愧疚,对食物的感知有时候也显示了对生活的态度。

自己喜欢鲜活而明亮,实则内心怯懦。平凡的生活里,难免忽视自己的感受和存在,也许需要活成月亮,只要它发光,你难免会看上一眼。所谓的价值,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而是需要它的人才能意识到多么珍贵。

老人过世后,将制作红豆馅的工具留下,希望千太郎能收下。录音里,因为她的温暖而让千太郎潸然泪下。有时候糟糕的并不是环境,而是心里的坎,你过不去,却也忘不掉,无能为力的只有让时间去治愈。

这部影片叙事平缓,也很少转折,它静静地在讲它所知道的故事,温暖又感动。又一年,樱花又开了,千太郎站在樱花树下,在春日游光里露出了笑容,大声喊着:“铜锣烧,来尝一尝吧。”

作者:武平税务 刘秀英

(刊登于《海峡税务》2020年第11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