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
郿
(今陕西省
眉县
小法仪镇)人。
东汉末年
刘备帐下谋士,名士
法真
之孙。
原为
刘璋
部下,与
张松
密谋奉刘备为主。
刘备
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
曹操
大将
夏侯渊
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刘备进位
汉中王
,封法正为
尚书令
、
护军将军
。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
陈寿
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
程昱
和
郭嘉
。《
全三国文
》辑录有其文一篇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
法真
之孙。
建安
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
孟达
一起入蜀依附
刘璋
,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
新都
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
益州
别驾
张松
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慨自己的遭遇。
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出使
曹操
,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不久后曹操在
赤壁
战败,
刘备
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辞让,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欲遣
司隶校尉
钟繇
征讨
张鲁
,因此惧怕曹操得汉中后兼并
益州
。张松遂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让他讨伐张鲁,法正于是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出使刘备,迎请刘备入蜀。法正于是暗地里背叛刘璋,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
天府之国
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诸葛亮
的
隆中对
认为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占据
荆州
和益州,法正、张松的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假意答应北伐张鲁,进军
葭萌
。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决裂,向成都进军。益州从事
郑度
向刘璋建议以
坚壁清野
拖垮刘备。刘备知道后十分忧虑,法正却认为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算是个爱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采纳这个会损害百姓利益的计策。果不其然,刘璋认为:“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罢黜了郑度
[6-8]
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
吴壹
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
刘瑁
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进谏道:“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晋文公
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
晋怀公
子圉的妻子
怀嬴
。法正认为晋文公尚且可以娶亲侄之妻而未遭到礼法的抨击,何况于刘备与刘瑁之间还不是亲戚关系。刘备遂纳吴氏为夫人。其后,刘备赐予
诸葛亮
、法正、
张飞
及
关羽
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法正被任命为蜀郡
太守
、
扬武将军
。
刘备又命法正与
军师将军
诸葛亮、
昭文将军
伊籍
、
左将军
西曹掾
刘巴
、
兴业将军
李严
五人一起制定《
蜀科
》,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然而法正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政治谋略上稍差,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为此,法正提出用当年
汉高祖
入关与民
约法三章
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于是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告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
(《答法正书》: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蜀郡下辖成都县),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法正性格
恩怨分明
、
睚眦必报
,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未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
夏侯渊
、
张郃
驻守
汉中
,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且告诉刘备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
汉室
;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刘备赞同,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法正
计斩妙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南渡
沔水
,于
定军山
、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
夏侯渊
部对峙。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法正采取
声东击西
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此时,法正看准时机,见夏侯渊正处于劣势,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
黄忠
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夏侯渊
猝不及防
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
接下来的战事中,曹操虽然兵力占有优势,但是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与曹操交锋,曹操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同年夏,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自立为
汉中王
,任命法正为(汉中王)
尚书令
、
护军将军
。
三国志12的法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随后追谥他为翼侯,赐其子
法邈
爵为
关内侯
。
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两人同为刘备
股肱
(《
先主传
》云: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
谋主
),虽然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互相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后来刘备东征
孙权
为关羽报仇,群臣大多进谏,皆不听从。
章武
二年(222年),蜀、吴因关羽之死而爆发的
夷陵之战
,蜀军战败,退回
白帝
。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汉中之战
时,他献计将曹操大将
夏侯渊
斩首。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
陈寿
也将他比作
魏国
的
程昱
和
郭嘉
。
益州平定后,法正与诸葛亮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诸葛亮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
孙夫人
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杨戏
: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
张璠
: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
宋襄公
、
徐偃王
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
韩嵩
、
刘先
之说
刘表
),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
韩信
之去
项羽
),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陈寿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孙盛
: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
萧常
:统、正见理之明,料事之审,一时谋臣,无出其右。昭烈肇基王业,讫承大统,实二人之力。使天假之年,与诸葛亮同心辅政,混一之功,日月可冀。不幸蚤世,惜哉!
郝经
:初,孔明语昭烈以恢复大计,……乃抱膝长吟之日,素定之论,讨操复汉之防模也。统发其几,而法正、张松成其谋尔。……呜呼!统、正虽道义不足,而智谋亚于亮。统卒于围雒之际,正没于取汉中之明年。使二子不死,与亮左右,功烈岂止于是?天不祚汉,惜哉!
陈普
:崎岖放虎事方新,喜怒平生便见真。谁是孔明西道主,敢将东客罪西人。
蔡东藩
: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法正特幸而脱祸耳,是可为后世之不忠者戒焉。
法正
巧言进谏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
蜀郡
太守
许靖
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
许劭
(
许子将
)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时诸葛亮谏道:“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许靖是众人所仰望的,断不可失,应当借助他的名望使海内对您恭敬。)法正也劝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希望刘备仿效
战国
时的
燕昭王
重用
郭隗
的故事,于是刘备对许靖逐渐尊敬重用。
法正
孝直避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