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属于标准的外族入侵!大肆屠杀汉人,毁灭千年汉文化,毫无人性的剃发易服仿如寒针般深深刺透无数汉人的心,文字狱禁锢汉人民族意识,奴役汉人近三百年,这一切何来纠结?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这幅对联表的是江阴人民反抗异族入侵,保留中华衣冠同心死义的旧事。可如今还有人在纠结满清入关是不是外族入侵,可悲可叹。
(1.)
何为外族?从定义上来说,外族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或者华夏族的一个相对概念。那我们只要看看当时的女真人(满族)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一份子就行了。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简单以血统论的民族概念,而是以中华文明文化为认同标准的民族概念。所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同化包容能力很强,很多当年曾经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就像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当年打生打死的时候就是属于兄弟间的内战,而不是与异族的战争。这种判断还需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考察,否则就是僵化的刻舟求剑式的判断。
女真人不是一个民族概念,更多像多个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集合体,中间不断在变化。明末满清政权的主体民族应该说是满洲人(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明确本民族为满洲,而不是女真),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等,以及编入汉军八旗的汉人。这些人构成了后来的满族主体。
就女真人的起源来说,据《元史》记载,努尔哈赤起家的建州女真在元代时被称为生女真,又称胡里改人,他们祖上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南迁到中国东北地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明朝时候的建州女真,另外大家比较熟悉的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跟他们其实没什么关系,海西女真是建立过金朝的女真后裔。
虽然努尔哈赤祖上很早就归属大明朝,并被封为明朝建州左卫的都指挥使,但从风俗习惯到衣冠服饰,乃至后来的语言文字,都明显与汉族不同,并不属于当时华夏的一份子。女真族就其民族性来说仍然是不同于华夏民族的异族。
既然满清的主体民族满洲人和明王朝的汉人子民有明显,那么他们之间的战争必然带有了满洲和汉族的民族战争性质。
而追溯北宋年间建立大金朝的女真人,其祖上是靺鞨人,很早就定居在东北地区,与建立大清的女真人并不是同一族群,在元代他们被称为女真人。
而且就算是北宋年间大金和宋朝之间的战争也不是内战,而是属于带有民族战争性质的战争。否则还怎么称岳飞为民族英雄?。
前几年,好像有人认为岳飞不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抗击的所谓异族(女真族)如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包括抗元的文天祥也不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抗击的蒙古族如今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要我说,这些人就是混蛋,脑子里都是屎。如此僵化的治学史观如何好意思出来大言不惭。我只举一个简单极端的例子,万一、我是说万一,几百年后,大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如果有些后人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了,那当年的‘抗日战争’就不能被称为民族解放战争。那些抗击日本侵略的人被称为民族英雄不太合适,这样容易伤害人家的民族感情。”作为先人,你会不会恨不得从盒里爬出来去抽他们。
(2.)
何为华夏?《左传注疏》“定公十年,尽十五年”中,正义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两字可以互换,都有代表中国之意。
春秋》中称“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意思是说,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华夏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华夏人。这里我们老祖宗对华夏的定义相当宽容,而且强调的是文化、习俗、衣冠的认同,没有强调血统或血缘。
那么满清入关前,采用过中华服冠和礼仪吗,认同或接受中华文化吗?当然没有。虽然它用了一些汉族文人,借鉴采用了汉族王朝官制,但这一切只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和奴役汉人。作为当时落后愚昧的满洲来说,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大汗是所有人的主子。那些人一口一个奴才的自称,就是不断强化这种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关系。
而且满清入关后,采取了残酷的剃发易服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针对中华衣冠进行的民族意识的灭绝。要让华夏族都成为满清的忠仆和顺民。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所谓的剃发易服这个建议是一个汉人提出的。中华民族在与外族抗争的过程中永远不缺数典忘祖的汉奸,明末清初的孙之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个孙之獬本是天启二年进士,依附魏忠贤阉党,崇祯登基后清算魏忠贤一党,将孙之獬革职。
满清入关后,孙之獬迅速投靠新主子,为表忠心,主动剃发易服,而且还给主子建议在全国施行这一政策。作为一个读书人,孙之獬当然知道夷夏之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衣冠礼仪。在满清统治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孙之獬给新主子提出了剃发易服的建议,从根本上毁灭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以使被征服的华夏民族安心当奴才做顺民。所以说读书人坏起来是没有下限的。
满清一直到后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才慢慢接受了儒家文化,而满洲也需要汉族儒家文化的帮助和支持,寻求其统治正统性的理论依据。这个漫长的过程持续了上百年,满洲才将将自己融入华夏文明之中,但依然坚持自己的衣冠服饰并将之强加给被征服的汉人,以此维护自己高人一等的满洲特质。
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加名正言顺,满清统治者也承认明朝为前任王朝,自称继承其法统,以汉唐宋明诸华夏王朝继承者自居。正是由于他们融入华夏民族,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历史上也承认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但所有这一切,改变不了满清入关时,与明朝进行的战争性质是一场带有民族奴役与反抗的战争。想一想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一切都不言自明“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何为鞑虏?何为中华?
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