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区是南京的核心城区,总面积75.46平方公里,下辖7个街道、60个社区,2024年常住总人口数53.72万人,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众多省、市直机关所在地,也是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空军等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辖区内山水城林优美,紫金山、玄武湖占全区面积近50%。历史底蕴深厚,十朝都会宫阙御园多建于此,明孝陵、中山陵等历史文化遗存闻名中外。科教资源丰沛,辖区内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南...
【更多内容】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安排区级以上重大项目102个,总投资824.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69.7亿元,华如防务元宇宙创新中心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玄武之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等31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律政产业服务园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改造产业载体超50万平方米。项目招引成效显著,认真落实“招商攻坚突破年”要求,举办重点招商活动72场次,招引项目86个,实际投资总额84.3亿元,国信新能源、东豪物流等一批总部型、龙头型企业相继落户。项目储备前瞻布局,红山国际社区等2个项目纳入市级基础设施REITs储备库,前线文创产业园等23个项目纳入市级盘活存量资产项目库,十三中体育馆维修改造等3个项目获2696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领导包保、专员服务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全年新增经营主体9335户、注册资本85.15亿元,迪比信可南京公司荣获2024年大中华区“最佳女性职场”,锦创数字产业园区入选首届中国科创街区建设实践典型案例。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用好省内首支区级知识产权融资风险代偿基金,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9笔、融资总额超4.6亿元,帮助1.8万余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授信超73亿元,金融业全年营收1492亿元、同比增长16.1%。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四上”企业1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汇通达连续6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苏美达位列江苏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第二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4件、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联合140多家商贸企业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亚马逊全球峰会玄武专场等特色消费活动200余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8亿元、同比增长7.5%。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推出大空间VR沉浸式展演“看我天地中轴”、玄武湖东岸全息光影秀、“夜美金陵”无人机表演等一批数字文旅项目,中山陵上榜全国前十热门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火爆出圈,途牛科技入选江苏数字消费典型创新场景,环玄武湖文商旅融合项目入选江苏文旅消费热力观察优秀案例,钟山风景名胜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业态,承办2024中国(南京)首发经济发展大会,华伦天奴美妆全球首家色彩工坊精品店入驻德基广场,“德基24h”全新商业模式引起强烈反响,全区新引进潮流首店90家。(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紫金山东麓、聚宝山脚下,总规划面积5.87平方公里的徐庄高新区,是主城区内为数不多的省级高新区,也是全国最早的专业化软件园区之一。园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为两大主导产业,低密度花园式的园区布局,赋予了徐庄青山怀抱下的宁静致远;紧邻交通干线、地铁穿园而过,以及毗邻仙林大学城的地利优势,更为徐庄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动能。
二十余年“精耕细作”,徐庄高新区已引进国机数科、江苏跨境数科、先声药业、鱼跃科技、柯菲平医药、苏宁易购、途牛旅游、速度信息、矽力微、大汉软件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聚企业4000余家。园区更有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百家汇精准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南京鼓楼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等机构安家落户、孵苗育木,带动园区两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西晋末年,中原移民衣冠南渡,红山是第一个落脚点;如今,玄武视野向北,在铁北地区再造红山新城。作为主城区内为数不多可规模开发的地块,玄武以“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思路落子布局,打造“玄武新中心”,既承接主城教育、医疗等资源溢出,更有新城崭新设施面貌。辖区毗邻南京站等区域枢纽,更让红山新城乘高铁之“势”飞速发展。
红山新城以软件和信息服务、通信基础设施及运维、现代金融及商务服务、产业互联网为主导产业方向,200万平方米全新载体即将推出,全面建成后预计带来5万产业人群与超10亿元的经济贡献。新城现已引进招商局江苏中心、中国铁塔江苏公司、复星江苏总部、中科软江苏总部、玺承集团等总部企业,中德中心、中欧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型领军企业平台入驻,新城加速拥抱国际舞台。
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从境内治理和跨境流动两端发力,全力推进全省数据产业核心载体江苏国际数据港建设,国家数据局刘烈宏局长调研江苏时首站来到江苏国际数据港并对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突出关键平台建设,成功推动全省唯一规范设立的江苏数据交易所落地建设,西门子全球首个Xcelerator科创中心落户,麦当劳中国唯一科研总部金拱门数科运营,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公证法律服务”联合实验室揭牌,全市首个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入驻,累计建设联合实验室20余个、合作企业近百家。深化拓展场景应用,成立全国首个电池数字护照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电池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打造江苏首个数据资产“入表+运营”案例,数据跨境安全流动新模式探索入选市级重点应用场景,荣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总决赛二、三等奖各1项,数量占全省1/3。(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GDC国际数碳谷”建设目标,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展开“两平台一基地一市场”建设,聚力打造江苏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加强与绿色低碳领域头部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设立BSI碳中和中国创新研究中心,开设江苏唯一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碳交易服务窗口,全力推动央企中节能集团二级总部大数据公司整体迁址落户。聚焦绿色低碳应用场景建设,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江苏总部成功落地、抢先布局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市场,徐庄高新区入选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名单,玄武中心大厦通过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完成全市首笔跨省碳汇交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产业强区建设目标要求,将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作为“一区一特色”改革主攻方向,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建设国际数据流通一体化安全治理平台,完成全国首个全系列“路铁桥隧”交通数据产品挂牌,全省首家苏港两地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正式获批,全省首单“无票免税+核定征收”9610出口报关模式成功跑通。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行“全程网办+在线帮办”模式,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37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积极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参与组建江苏软件和信息服务(南京)产业专项母基金、南京市人才母基金,成功推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京专区落地运营,实现知识产权融资1.78亿元。(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完善科创森林“育苗强林”工作机制,新增省级科创载体2家,累计建成市级备案硅巷27个,有效期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2家、同比增长9%,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1家,新研机构及关联企业带动企业营收4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面强化科创平台建设,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在全省首批立项,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水稻氮高效育种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选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深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17亿元。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30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创历年新高,新增留学归国人员561人。连续3年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精准对接中亚五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与苏豪集团合作共建江苏中亚中心,全力打造全省中亚方向的重要贸易产业赋能平台,许昆林省长出席启幕仪式并致辞,陈之常市长在第七届进博会上重点推介。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区建设,国内首家综合性律政产业园玄武律政中心建成启用,入选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践案例2项,列入全省服务业重点项目5个。不断放大南京跨境电商(玄武)产业园建设效应,举办南京都市圈首届“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论坛,上线发布“苏豪云”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为主题,与意大利罗马二区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教育交流等领域开启国际合作。(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设立智能就业服务亭14个,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700人。持续完善多元救助帮扶体系,探访关爱特殊困难群体近60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655万元。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拨付帮扶资金5455万元。聚焦“一老一幼”需要,发布76家社区食堂银发助餐点地图,建成红山街道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扎实开展“新三学”课堂教学提质行动,完成北京东路小学红山分校等改扩建工程,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全省率先试点“全天候、全链条、全流程”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建成区体检中心,打造“金陵小屋”等中医特色家医工作室12个。(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从老百姓需求出发,创新打造“人民城市融创实验室”,以改革为手段,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项目化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统筹社会与国企资源设置8家嵌入式社区助餐点,利用社区闲置用房提供快递、家政等便民服务,开发AI物业服务机器人,创新“大篷车进社区”模式开展消费促进等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完善社区协作治理平台,扎实开展11个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点建设,建成全市首座公共交通类智慧站牌“智行易站”,梅园新村街道“小红梅慈善空间”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健全完善全区数字化治理体系,建成启用玄武湖周边地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指挥调度平台,深化拓展大客流预警等应用场景,以数据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来源:2025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