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生卒年不详),字叔重, 汝南郡 召陵县 (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少博学经籍。曾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又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当即丞相府属下之令史。安帝永初四年(110年),其与刘珍、马融等于东观校书。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师从名儒贾逵问学,通籀篆古文。因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所以许慎“博问通人,考之于(贾)逵”,作《 说文解字 》15篇,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遣子许冲上之于朝廷。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国古文,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人们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研究称之为“许学”或“《说文》学”。许慎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许慎还“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著有《五经异义》(《后汉书·儒林传》),另有《淮南子注》,已散佚不存。
许慎步入仕途,担任 郡功曹 ,后来举为孝廉。之后,他又成为洨地的长官。 曾为太尉南阁祭酒,后任 五经博士 校书 东观 。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于是作 《五经异义》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许慎被汝南的郡守选拔为郡功曹,协助郡守办理全郡的公务。由于他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公元79年便被推举为孝廉之士。
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许慎被召入京城,升迁为太尉南阁祭酒。 (一说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90年或96年) 许慎也参与到了此事,结识了马融,受到马融的推崇。 在校书期间,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而且研究更加精深,当时,《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为了令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
邓太后 还让中官近臣到东观受读经传,从而教授宫女。 而许慎则担负起了教授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人的职责。
建光 元年(121年),许慎最后定稿,遣子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
许慎石刻像
在对待经学的问题上,许慎从始至终都坚持 古文经学 的立场,为古文经学的发展和最终战胜 今文经学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经异义 》为其通经之作,刊正了五经混乱,充分体现了其正经的时代感,并广为后世治经学者、注疏家们引以为据,对后世经学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许慎推崇古文经书和古文经学,他在《 说文解字 》中提到和引用的文献主要以古文经学的著作为主。他多次提到跟从著名的古文经学家 贾逵 学习古文经学的经历,也多次提到他的巨著《说文解字》曾经得到老师贾逵的审阅和指导。许慎创作《说文解字》,从方方面面都对 今文经 学家说解儒家经典的弊端作了不遗余力的反驳,标举了自己古文经学家的身份和古文经学研究的立场。

许慎 小学成就

许慎坚持文字发展的观念,他认为文字从起源到汉代通行的隶书,经过了很长的一个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文字经历了从战国古文到秦代 小篆 ,再到汉代隶书的形体演化,这样就反驳了今文经学家认为汉代的隶书就是古人造字时的字形的僵化观念。
《说文解字》 是中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辩识声读和解说字义的字典, 收字 9353个,重文1163个,共10516字,均按540个部首排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以六书进行字形分析,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论,同时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的文字训诂,反映了 上古汉语 词汇的面貌。
许慎细致地分析了上万个汉字形体,创立了以“ 六书 ”来分析小篆构形的理论,从根本上反驳了今文经学家随意根据隶书字体解析汉字形体、说解字义的弊端。许慎认为圣人创作经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依据可循的。因此,他坚持从实际材料出发,以历代传承下来的文献和通人之说来证明文字的形、音、义,以此来解释经义,从根本上反驳了今文经学家随意解释经义,阐发微言大义,标新立异的做法。
许慎墓,位于河南省 漯河市 召陵区 姬石乡 许庄村东土 岗上 ,墓高5米,周长33米,村内多为许慎后裔。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 县令 、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顺治十三年(1656年), 郾城县 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 康熙 四十六年(1707年), 郾城县 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光绪二年(1876年),郾城知县王凤森立“许夫子从祀 文庙碑 ”。1985年,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
1986年11月21日,许慎墓被河南 省政府 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 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 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晔《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蒋泽枫、王英.许慎《五经异义》的经学贡献[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罗丹、朱晓雪《许慎生平研究综述》:“朱竹君考证《说文解字·叙》,认为许慎任祭酒的时间为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顿嵩元认可朱竹君的说法,认为从贾逵受诏讲书以及章帝下诏选高才生受学都在章帝建初八年,因为许慎博学,当选毫无异议,所以许慎应是章帝建初八年任太尉南阁祭酒一职,并且师从贾逵学习古文经学。陶方琦据“汉初举孝廉不限年齿”认为许慎于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举孝廉即辟公府为太尉南阁祭酒。”严可均则根据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许慎从贾逵受学,在其《许君事迹考》中提到“安帝永元初年(公元107年)许慎任太尉南阁祭酒已十余年矣”,往前推许慎任职的时间为公元96年。” 许冲《上书进说文》:“先帝(汉和帝)诏侍中骑都尉贾逵,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本从逵受古学……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 罗丹、朱晓雪《许慎生平研究综述》:许慎任祭酒后,因少博学经籍,且从贾逵学习古文经,此时又有同道者切磋,许慎从此时开始著书,据《说文解字·叙》:“粤在永元困顿……演赞其志,次列微词。”得知许慎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草成《说文解字》。 罗丹、朱晓雪《许慎生平研究综述》:“耿鹏坤因为许冲《上〈说文解字〉表》中的“慎以前受诏校书东观”认定许慎曾有校书东观的经历,并且也有史料证明。《后汉书·安帝纪》:“四年……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后汉书·邓太后纪》:“乃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部,四府椽史五千人,诣东观仇校传记……”朱绍侯还提出许慎正是参与此事,故结识马融,受到马融的推崇,因而校书东观,教小黄门合情合理。除此之外,顿嵩元、洪笃仁、肖丹等都赞同此说法。” 《后汉书·文苑列传》:“邓太后诏,使(刘珍)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观、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邓太后)又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 许冲《上说文解字表》云:“慎前以诏书校书东观,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定,未奏上。” 许慎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 [引用日期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