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携带的食品,便携式食物即为便当。
这并非日本独有的文化,相信世界上任何人都曾有过外带食物的经历。
但对日本人而言,便当并非仅仅只是便携式食物,而是一种集大成的饮食文化,甚至被称作“饱含(家人或烹饪者)心意的宝箱”,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饮食文化。在学校或公司食用的午餐便当、精制的剧场便当,为旅途增添乐趣的车站便当、航空餐,还有在欣赏各个季节美景之时品尝的赏樱便当和赏枫便当等,便当已经成为了让弥足珍贵的回忆更加绚烂多彩的重要元素,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到日本人对便当文化的热爱。在过去,便携食物仅仅是为了充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形味皆美、赏心悦目、营养均衡、方便快捷、功能多样等具备多方面要素的饮食种类。
不仅仅是日本人喜爱便当文化,如今在纽约、巴黎等世界各地,日式便当也很受欢迎。日本的便当文化正走向世界。
如今便当的日语读音
"Bento" 一词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便当文化已经进入主流。而在过去,享受美食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菜谱、配膳和摆盘的技法也是只有将军家和大名家的烹饪者才有机会学到的 "秘笈"。便当能够发展至今,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美食,这中间经历了很多历史变迁。
便当藏书馆将介绍便当文化从普通的便携式食物逐渐发展成重要的便当文化的历史变迁,并介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日本便当文化之魅力。
在17世纪以前,人们每天的饮食主要以一日两餐(早晚)为主,原本没有在中午吃便当(午饭)的习惯,但是据记录平安时代宫中仪式的书籍《延喜式》(927年)中的记载,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人们会吃午饭。
此外,便当中具代表性的就是 "饭团", 有考古证据显示在距今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的遗迹中,就出土了呈现三角形形状的碳化米团,由此我们可得知人们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在制作饭团了。
接下来,让我们从外出时的饮食这一角度出发,来回顾一下有关外带食品的记载吧。
江户时期的戏剧演出会从早上6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去观看戏曲演出在当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因此在演出中场休息时的进餐也是一件乐事。坐在栈敷席的富裕阶层的客人会让剧场的茶屋安排饮食,普通的观众则会吃一种叫做 "剧场便当" 的食物。
锦绘 中村座内外图 绘师歌川丰国
1817年(文化14年)发行
味之素饮食文化中心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