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

台湾省台北市市长、蒋介石曾孙
收藏
0 有用+1
0
蒋万安,原名章万安,男,汉族,1978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8-9] ,国民党籍政治人物 [15] ,毕业于 宾夕法尼亚大学 ,法学博士。 蒋介石 曾孙、 蒋经国 之孙、 蒋孝严 之子 [5] 。曾任台北市“立法委员” [33] ,国民党中央常委 [90] ,2022年当选台湾省台北市市长。 [35]
蒋万安成长于台湾省,曾就读台北市复兴小学、台北市建国中学,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此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并获法学硕士、博士。2005年,蒋万安随父亲认祖归宗,改姓为蒋。2009年,蒋万安获得美国加州执业律师资格,开始从事美国资本市场业务。2011年,与好友创立万泽国际法务事务所,为企业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15-16] 。2013年,蒋万安携妻儿返台定居。2015年,他放弃美国绿卡,步入台湾政坛 [12] ,同年,在国民党党内初选中,击败罗淑蕾取得国民党提名,后于2016年当选台湾地区第九届区域“ 立法委员”,成为唯一从政的蒋家第四代。2017年9月,蒋万安当选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委员;同年10月,又当选“中常委”。 [16] 2020年,蒋万安连任台北市“立委”, 2022年,当选台北市市长 [1-2] [7]
蒋万安曾连续四度被评为“优秀立委”。 [19] 上任台北市长后,他推动大巨蛋开幕、推行“祝你好孕”计划,提出都更5+2箭等新施政措施。 [17] [88] 蒋万安认为,不平静的两岸关系是渴望和平安定与繁荣的台湾民众所不乐见的,但两岸关系的复杂,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简化的,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形势、创造形势来稳定两岸互动关系。 [91]
2023年8月29日,蒋万安率团赴上海参加“ 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 ”。 [89]
中文名
蒋万安
别    名
章万安(原名) [9]
性    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台湾省台北市
出生日期
1978年12月26日 [9]
政治面貌
中国国民党党员
学    位
博士
现任职务
台湾省台北市市长 [14]
曾任职务
台北市“立法委员” [77]
家庭成员
蒋孝严 (父亲)、 黄美伦 (母亲)

目录

  1. 1 人物经历
  2. 早年经历
  3. 律师生涯
  4. 从政经历
  5. 2 施政举措
  6. 人口政策
  7. 交通政策
  8. 都市更新政策
  1. 文化政策
  2. 养老政策
  3. 劳动政策
  4. 同性婚姻
  5. 3 主要成就
  6. 律师成就
  7. 政治成就
  8. 4 政治主张
  1. 看待两岸关系
  2. 看待转型正义
  3. 5 选举记录
  4. 6 主要作品
  5. 7 个人生活
  6. 家庭背景
  7. 名字由来
  8. 感情生活
  1. 8 所获荣誉
  2. 9 人物评价
  3. 10 人物争议
  4. 身世争议
  5. “挺蔡”被批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蒋万安童年
蒋万安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8-9] 成长于台湾省,其父 蒋孝严 ,原名章孝严,是 蒋经国 章亚若 的私生子,曾任国民党副主席、“立法委员”、“总统府秘书长”等职。蒋孝严原先一直从母姓章,连身份证的父母栏登记的都是其舅舅及舅母,直到2002年12月才被批准改为“蒋经国”和“章亚若”。 [86-87] 2005年,章孝严认祖归宗,改姓为蒋,章万安也随之改姓。 [15] [20]
蒋万安博士毕业时与父母的合影
蒋万安先后就读于台北市复兴小学、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之后,花了一年半时间拿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法学硕士 ,又用了不到三年时光,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5]

律师生涯

2007年,蒋万安获得 加利福尼亚州 执业律师资格 [21] 。之后,因受到美国 次贷危机 影响,他被律所裁员。经过数个月的投递面试后 [29] ,2009年,他在美国硅谷法律事务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Rosati,P.C.担任执业律师。在担任律师期间,他专精于美国资本市场,长期协助新创团队设立公司,完成多阶段募资,包括创投融资、私募融资、企业并购和公司上市。曾代表多家美国上市公司向美国证监会处理各项申报业务,并提供公司治理,集团组织架构重整,商业投资规划,商务合约及合资等相关咨询。 [15] [20]
蒋万安律师到访台北市理烫发美容业职业工会
2011年,蒋万安与伙伴在旧金山创立万泽国际法务事务所 [15] ,该所主要为企业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包括公司设立、募资、并购以及上市等。 [85] 此后,律所逐渐积攒了不少台湾客户。2013年,蒋万安决定携妻儿返回台湾定居,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工作的关系,事务所的亚洲客户量大且成长潜力高,在与伙伴商量后决定设立台北办公室;二、家庭的关系,既为让“孩子的母语是中文”,也考虑到照顾退休的父母。 [22] [85] 2014年3月,万泽国际在台北市设置分所。 [20]

从政经历

  • 从政原因
在台湾省定居后,由于工作关系,蒋万安参与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会议,包括众多“修法”的会议,而这类会议往往没有结论。蒋万安由此认为,与其在体制外参与会议、大声疾呼需要“修法”,不如跳到体制内来,去做一些事情。 [23] 2014年11月,国民党在“ 九合一 ”选举中惨败,在22个县市长席位中只赢得6席,很多声音认为,国民党没有年轻人,未来不乐观。蒋万安由此决定从政,参与“立委”选举。 [21] [24]
  • “立委”经历
2015年3月,蒋万安宣布参加国民党台北市第三选举区第九届“立委”初选,初选前,他主动到美国在台协会放弃美国绿卡。同年4月,他与时任“立法委员” 罗淑蕾 在党内竞争出线名额,最终在第二阶段的党内初选中,以55.4%的支持率胜过罗淑蕾的44.6%,取得国民党提名。由于其父 蒋孝严 在前一届国民党“立委”初选中以不到1%的差距败给罗淑蕾,蒋万安此次胜出也被媒体称作“王子复仇记”。 [12] [25]
2016年,“立委”选举与“大选”合并举行,受“太阳花学运”、“ 周子瑜事件 ”等影响,国民党的选情极为不利。蒋万安在不佳的大环境下,以接近9万票的最终得票,领先对手 潘建志 3千多票,为国民党赢得一席“立委”,其清新与专业的形象,扭转了不少人对国民党“暮气沉沉”的刻板印象。蒋万安由此受到国民党内的赞誉,成为国民党内一颗政治新星。 [2] [25] 成为“立委”的蒋万安,意图进入台湾民意部门的经济委员会,但并未如愿,而后,进入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负责卫生审查、食品安全、社会福利、环境、劳工及消费者保护等有关议案。2016年4月,蒋万安获得“期中立委考察”质询率及出席率双料冠军,被称为“国会战神”。 [21] [26]
担任“立委”的蒋万安
2017年9月,蒋万安当选第20届国民党中央委员,同年10月,他又高票当选国民党“中常委”,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 [3] [26] 2017年,他因挡下 蔡英文 当局“堪称史上最恶的‘劳基法’修正案”,而受岛内好评。该修正案规定台湾加班工时上限从原来的1个月不得超过46小时提高到1个月54小时等,受到台湾民众强烈反对。为了拖延初审进度,蒋万安等人提案,要求“劳基法”进入部分条文逐条讨论时,不得限制发言时间,获得同意。之后,他发言长达130分钟,致使初审延期。蒋万安由此被视为是阻止“劳基法”修正草案初审的关键人物。 [21] 2018年,蒋万安连续四度获得“优秀立委”。 [26]
蒋万安和吴怡农
2020年,蒋万安参选连任台北市“立委”,在选战初期便被国民党征召。面对民进党推出的“政治素人” 吴怡农 ,以及媒体炒作的“双帅之争”。蒋万安依靠四年经营成效以及传统蓝营基本盘优势,得到近11.3万票,胜出吴怡农一万多票,成为2008年单一选区两票制施行以来首个在此选区连任的“立委”。 [25] 同年1月,在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中,国民党再遭败选,时任国民党主席 吴敦义 把去留责任推到“中常会”决定,引发国民党内青壮派不满,在“立委” 江启臣 的呼吁下,蒋万安一同请辞国民党“中常委”职务。蒋万安认为,国民党历经二次领导人败选,检讨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他赞同江启臣的观点,改革国民党,先从国民党决策核心“中常会”开始。 [27-28]
  • 市长经历
2022年1月18日,蒋万安在台北市大三元饭店设宴,表达了打算2022年参选台北市市长的意图 [6] ;5月25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提名蒋万安参选台北市长 [7] ;6月30日,蒋万安首度公布台北市长竞选标语、LOGO,主题为“你+台北就是无限”,他希望城市治理的主轴,能回到“服务每一个特别的你” [30] ;11月5日,台北市长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举行,蒋万安与民进党籍参选人 陈时中 、无党籍参选人 黄珊珊 正面交锋,辩论会上,他提出“四项发展、五大中心”的治理构想,其表现获得了61.1%的民调支持 [31-32] ;11月10日,为展现竞选决心,蒋万安宣布辞去“立委”职务 [33] ;11月26日,在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中,蒋万安以57万多票(得票率42%)胜选,成功当选台北市市长 [10-12] ;12月25日,蒋万安正式就任台北市市长,成为台北市历来最年轻的市长。 [34-35]
蒋万安出席就职周年记者会 [84]
2023年4月2日,蒋万安发布上任市长100天报告,向市民报告房屋、交通、人口、养老等问题 [38] ;7月5日,蒋万安率团搭乘飞机赴新加坡进行市政交流,这是他上任台北市市长后的首次出访 [39-40] ;12月21日,蒋万安发布短片,宣传个人执政周年政绩,包括大巨蛋开幕、“祝你好孕”计划,以及都更(都市更新)5+2箭等新施政措施 [41] ;12月25日,蒋万安举行执政周年记者会,强调“市政工作的每一天主角都是市民”,同日,台北市“研考会”公布的市民对蒋万安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台北市民对他的施政满意度从刚上任时的39%,到11月提升为60%,到12月提升到65%。 [42]

施政举措

播报
编辑

人口政策

2022年8月25日,蒋万安以台北市长参选人的身份,主持召开“育儿生养政策发布会”,宣布“催生”、“助养”、“好住”三大政见以此来应对少子化问题。 [46]
蒋万安上任台北市长后,一直致力于解决台北市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问题,推出多项政策试图让居住在台北市的年轻人更愿意生孩子,其中,包含生育奖励金加倍发放、针对育有2名以上0-6岁儿女的家庭采取加签制度,提高2倍入住社宅机会、友善托育补助取消税率限制,再加码及就读私幼学费补助方案等,希望能透过更多元丰富的补助与政策,解决从台北市开始整个台湾都面对的严重人口问题。 [17]
2023年3月21日,台北市民政局举办“催生、助养、好住、助您好孕五力全开”记者会,蒋万安在记者会上致辞时宣布,成立台北市人口对策委员会,由他亲自担任主委,来解决台北人口老化与人口减少的问题。委员会分成三个小组:少子女化委员会、银发乐活对策小组、好住移居对策小组,分别对应台北市面对的少子化、高龄化和人口外移问题 [17] ;12月21日,蒋万安将“祝你好孕”计划的落实,纳入个人执政周年政绩宣传短片中。 [41]

交通政策

2022年8月,蒋万安以台北市长参选人的身份参访客运站,抛出公交车预约政策,提出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共同成立“双北公共运输委员会”,提供新的公众运输模式,实施多元票证、上网预座位及班次的新形态公车服务。蒋万安希望通过该政策,让弱势族群包括身障者、孕妇、行动不便的长辈等有特别需求的人,在限定的座位、特定的路线获得服务。 [47]
蒋万安上任台北市长后,面对交通问题,他在上任100天报告上,提出以往交通与道路建设的规划是以车为核心,现转变以“人”为核心的思维,台北市府进行拓宽人行道、缩减车道间距,并规划摩托车弯以撤除人行道摩托车停车位,也透过号志、标志及特定时段禁止汽车进入来规划通学巷,持续完善人本交通。在地铁兴建方面,蒋万安表示环状一期工程已完工,南环段已完成决标,东环段也顺利通过核定,最快可在2年内动工。 [38]

都市更新政策

面对台北市屋龄超过30年的房子逾7成的状况,蒋万安在他上任100天报告中提出,老旧房屋造成“都会偏乡”,台北市碰到人老、屋老的“双老困境”。以台当局内部事务主管部门数据为例,若台北市发生规模6.2的地震,逾4000栋建筑物将倒塌,由此,台北市政府推出“都更”5箭的五大行动方案(降门槛、法放宽、速通关、排障碍、加码办),来提升“都更”速度。 [38]
2023年10月3日,蒋万安召开“台北市都更5+2箭政策记者会”,宣布在“都更5箭”基础上增加2箭“台北市防灾型都市更新专案”以及“台北市整建住宅专案计划”。 [49]

文化政策

2022年9月16日,还是台北市长候选人的蒋万安,召开“让世界的行事历有台北”城市创新政策发布会,他表示将借鉴国际经验,以美国得州奥斯汀举行的“西南偏南(SXSW)”大型嘉年华为例,未来要在台北市举办复合式大型节庆活动。蒋万安认为,要让会展产业成为后疫情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包括第一层音乐创作、电影影视、 互动科技、数字艺术、 人才交流、智慧授权等“发展”,再来还要“外溢”到会展、观光、商圈、旅宿、餐饮、交通等服务产业全面受益;第三层要“升级”,包括升级产业、经济及人才、接轨国际。蒋万安指出,他要强化台北市的亚洲经济核心的角色,与创意发动机领导品牌,引领台湾在音乐、影视、互动科技等领域掌握话语权。让台北出现在世界的行事历,让世界看见台北。 [73]

养老政策

蒋万安在上任100天报告中,提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从照顾好长辈着手也非常重要。蒋万安认为,台北市是“六都”首先进入超高龄化的城市,因此,在长照的部分,除了增加长照病床,也透过补助还无法进行更新的老旧建物加装电梯。此外,蒋万安也推出乐龄进修券,让长辈可以至社会大学进修,蒋万安认为让长辈尽量走出来,都是台北市照顾长辈最实际的行动。 [38]

劳动政策

蒋万安街头讲解劳工职业灾害保险及保护法
蒋万安曾被视为是阻止“劳基法”修正草案初审的关键人物。2021年4月,“劳工职业灾害保险及保护法”获得通过,蒋万安通过在街头讲解和在社交媒体发文介绍其特点,并强调会持续关注其落实工作。 [21]

同性婚姻

在面对“同性婚姻”的议题上,蒋万安持支持态度。2019年5月,台湾省通过“同婚专法”,蒋万安等国民党7名“立委”投下赞成票。虽然蒋万安的支持被台湾年轻网友洗版感谢,但包括蒋万安在内的7名投下赞成的“蓝营立法委员”事后都被蓝营内部反同势力封为“七大寇”,还曾喊过要下架这7名“立委”。 [74-75]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律师成就

2009年,eBay计划并购韩国最大拍卖网站Gmarket,蒋万安直接参与谈判,最后Gmarket以溢价50%的价格被eBay并购。 [55]

政治成就

  • 大巨蛋开幕
台北大巨蛋 ,即台北文化体育园区,自倡议起,筹备、兴建过程历时32年,历经6任台北市长。2023年1月9日,蒋万安接任台北市长未满1个月,台“内政部”认可建筑物防火避难性能设计第4次变更设计,台北市建管处随后核准同意变更大巨蛋全案建造执照变更设计,让大巨蛋兴建走上最后一里路 [43] ;4月2日,蒋万安在上任市长100天报告中,宣布在年底完成大巨蛋工程 [38] ;10月20日,台北市建管处同意大巨蛋请领使用执照;10月27日,蒋万安开箱大巨蛋 [41] ;12月3日,2023年亚洲棒球锦标赛在台北大巨蛋开幕 [44] ;12月25日,蒋万安在台北大巨蛋举行就职周年记者会,称大巨蛋是台北市民新的荣耀,也是政府辛苦、努力的成果。 [45]
  • 双城论坛
蒋万安参加双城论坛前参访上海洋山港区 [83]
双城论坛,即 上海台北城市论坛 ,源于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台北举办“花博会”时,两个城市为促进在“双博”中的交流与合作,而召开的城市论坛,之后发展为上海、台北两市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活动。 [56] “2022沪台双城论坛”举办后,民进党当局打压“双城论坛”。 [81]
2023年2月20日,蒋万安与上海台办参访团在台北市政府会面后,责成台北副市长 林奕华 洽办“双城论坛” [36] ;8月,蒋万安宣布赴上海参加“双城论坛”后,遭到多位民进党籍的市议员抨击 [82] ;8月30日,“ 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 ”在上海举行,这是“双城论坛”时隔三年后再次在线下举办,蒋万安率团到上海出席。 [37]
双城论坛是上海、台北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两岸城市交流的典范。在紧张低迷的两岸关系下,“双城论坛”有助于化解分歧,消灭对立,产生双赢。 [56]

政治主张

播报
编辑

看待两岸关系

在对待两岸的态度上,蒋万安说法偏中性,保持着谨慎的态度。2019年1月7日,他公开发出3点声明,第一、反对“一国两制”,台湾不是香港,台湾多数民众也无法接受一国两制。第二、不论谁当“总统”,都必须依据“中华民国宪法”,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与存在。第三、“九二共识”确实存在,也是过去两岸交流的基础。2022年5月,他获得征召提名参选台北市长时,表态坚持“中华民国”的“主权”、认清分治事实,来作为与对岸沟通交流的基础,而双城论坛的举办前提,也要大陆军机不再扰台,对台湾释出善意,双方地位对等下举办。在还未当选台北市长时,他表态会延续办理台北、上海的双城论坛。当选台北市长后,他主动邀请上海台办来访。 [18]
2023年8月,蒋万安率团赴上海参加双城论坛时,谈及两岸关系,他认为,不平静的两岸关系,是渴望和平安定与繁荣的台湾民众所不乐见的。两岸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能够稳定双方绵密的经贸互动,近年来农渔产品销售以及商务摩擦,迫切需要对话机制来解决。他还认为,两岸关系的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简化的,而是需要持续对话的机制以及诚意的对话,才能够在千头万绪中稳定两岸互动关系。需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形势、创造形势。 [91]

看待转型正义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以“转型正义”为名、行清算国民党之实 [52] 。所谓“转型正义”,指的是民主政体下对过去威权政府不正义行为的调查、矫正与赔偿 [51] ,具体在台湾地区,表现为“去蒋化”。对此,蒋万安认为,两蒋对台湾的贡献绝对不容抹灭,也绝对不容许任何一个政党、少部分人士用去脉络化的模式来看待历史。 [53] 不过,2022年2月,蒋万安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与“台湾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关怀协会”理事长蔡宽裕合影,并表态“转型正义”还有许多工作必须加速进行,包含“公开政治档案”、“补偿受害者”等,“转型正义”需要朝野及全民共同努力,才能抚平伤痕,让台湾继续向前迈进。 [54] 2022年4月,蒋万安再次就“转型正义”问题提出方案,他提出,过去“两蒋”在推动台湾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应要用更高的视野、未来性的观点看在待台北“中正纪念堂”的历史定位,应朝向“台湾建设纪念馆”升级转型,彰显对这片土地的贡献,正视七十年来的正向力量。 [57]

选举记录

播报
编辑
时间
参选职务
竞选对手
得票数
得票率
参选结果
2016年
“立法委员”
潘建志、李晏榕
89673
46.68%
当选 [2] [77-78]
2020年
“立法委员”
吴怡农
112784
51.44%
连任 [25] [79]
2022年
台北市市长
陈时中、黄珊珊
575590
42.29%
当选 [12] [80]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出版时间
书名
内容简介
封面图
2022年
《台北·万安》
该书中,蒋万安向读者分享创业过程、投入政治的初衷、竞选“立委”过程、关于姓“蒋”这件事、与妻子石舫亘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台北的未来愿景。此外,他还在书中首度提及自己的身世,如首次看到奶奶章亚若与爷爷蒋经国的往事等。
参考来源: [48] [59]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家庭背景

关系
姓名
简介
照片
曾祖父
蒋介石(1887年-1975年),浙江奉化人,曾任国民党总裁和国民政府总统。 [60]
蒋介石
祖父
蒋经国(1910年-1988年),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曾任国民党主席、“总统”。 [61]
蒋经国
祖母
章亚若(1913年-1942年),曾担任蒋经国的文书,生下蒋孝严、 蒋孝慈 兄弟。 [62]
章亚若
父亲
蒋孝严,1942年出生于桂林,曾任国民党副主席。 [62-63]
蒋孝严
母亲
黄美伦,祖籍广东台山,与蒋孝严总共育有两女一男,老大蒋蕙兰,老二蒋蕙均,老三蒋万安。 [65]
黄美伦 [64]

名字由来

蒋孝严称,蒋万安的名字由蒋经国所取。蒋孝严称,蒋经国认为蒋孝严、蒋孝慈在江西万安吃了很多苦,使用“万安”这个名字,是自己记得他们小时候经历的辛苦岁月。 [66]

感情生活

蒋万安和石舫亘 [76]
2008年,蒋万安与相恋十年的台湾政治大学同窗女友 石舫亘 在美国加州注册结婚,石舫亘是蒋万安在台湾政治大学时的学姐,后取得纽约市立大学财管硕士学位,曾在旧金山eBay担任IT资产管理分析师。 [12] [67] [72]
2013年底,蒋万安携妻儿返台定居。两人育有三子:长子蒋得立,2011年6月生于美国;次子蒋得宇,2021年7月生于台湾省;幼子蒋得希,2023年1月生于台湾省。 [12] [67] [71]
石舫亘在蒋万安的从政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2020年,“立委”选举期间,蒋万安夫妇穿着雨衣,几乎天天站街口、扫市场、上战车。2022年11月16日,怀着第三胎的石舫亘到台北万华区东三水街市场拜票,相关行为均感动了支持者。 [68]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蒋万安曾连续四度被评为“优秀立委”。 [19]
2023年9月,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次世代百大影响力人物名单。 [50]
2023年9月,蒋万安被《 亚洲人物 》评为2023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人物,成为台北市历史上首位登上《 亚洲人物 》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的市长。 [13]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他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他在台北市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和支持。他也是一个有胆识、有担当、有理念的政治人物,他在两岸关系、民主自由、社会福利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展现了台湾新一代的风貌和声音。 (《 亚洲人物 》杂志 评) [13]
除问政勤勉、专业以外,蒋万安的另一个标签是“暖男”。其在镜头前永水远是带着和煦的微笑,举止温文尔雅,即便是蓝绿在“立法院”发生冲突,蒋万安也保持着表情温和、动作斯文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台北市较受民众认可,但也被认为“过于温和而不接地气”。 (《台湾周刊》 评) [25]
蒋万安身上有很多的标签,比如“台湾最后一支贵族血统”“外表出众”“留学精英”等等,而其之所以颇受台北市民众肯定,认真、稳重、谦逊的性格特质也发挥重要作用。 (《台湾周刊》 评) [25]
蒋万安是国民党中生代中最重视“转型正义”、推动和平纪念日最认真的人,让大家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和平与爱,需要大家一起推动,而不是哪个人或哪个政党单独就能做到。 (国民党主席 朱立伦 评) [58]

人物争议

播报
编辑

身世争议

身世问题一直是蒋万安绕不过的争议,他曾表示,10岁时才得知自己是蒋家后人,而且与其他蒋家第四代人互动极少。2000年,他的父亲举家返回浙江奉化认祖归宗,2005年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去世后,章孝严及子女正式改姓蒋。蒋万安2016年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岛内“去蒋化”“反权贵”的风气中,蒋家后代的身份对他的选情“是助力也是阻力”,强调自己并非在蒋家长大,没受到特殊优待。 [68] 《旺报》前社长黄清龙赴美访查《蒋经国日记》,蒋经国在日记写着“孝严、孝慈”不是他的儿子,更是导致这一身世话题扑朔迷离。 [69]

“挺蔡”被批

2019年1月3日,蒋万安在政论节目“年代向钱看”中表示,他不接受“把九二共识定义为一国两制”,也不能接受大陆与台湾各政党团体代表人物进行民主协商,“因为这否定了中华民国政府治理的客观事实,等于把我们的主体性否认”。蒋万安还称,蔡英文元旦文告中的“四个必须”都是对的,也是必须的。这一表述随即引发热议,部分台湾民众痛批他是“台独”分子及蒋家的不肖子孙。 [4] [70] 面对争议,2019年1月7日,蒋万安在“立法院”受访时作出三点说明,称无论谁当台湾领导人“都必须依照中华民国宪法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和存在”,同时“九二共识确实存在,也是两岸交流的基础”。针对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的说法,他表示无法接受。 [4]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