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开始修建,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完工,最少时动用工匠20余万,秦二世时最多征用劳役80万人,前后历时39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个奇迹。
那么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由于皇陵曾多次遭遇盗掘和毁坏,秦始皇陵具体有多大已经不得而知,只能从史料上得知一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皇陵的主要建筑结构:
主要建筑结构和规模
1、城垣
秦始皇陵目前勘探出的规模达到了56.25平方千米,主要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其中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千米,其余均为从葬区。
秦始皇陵共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
外城呈矩形,周昌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
内城呈矩形,周长3840米,北墙设有2门,东、西、南各有1门,内城内部便是封土所在。
2、封土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根据《汉书·楚元王列传》记载换算得知,封土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现存底面积12万平方米,高87米)。
3、地宫
地宫呈长方形,经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深度约30米。
4、宫墙
宫墙便是封土堆下的墓室周围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约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
5、城门及建筑群
目前共发现10座城门,此外还在陵园内城西北部发现一处长方形十进式院落建筑群,南北长69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
6、寝殿便殿
目前在秦始皇陵封土以北共发现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250米,占地面积18.75万平方米,建筑密集,规模宏阔,是陵园的礼制性建筑即陵寝建筑遗迹。
曾因多次毁坏,原貌已不可知
即使历朝历代以保护和修复为主,但秦始皇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仍然数次遭遇毁坏和盗掘,以下为有记载的盗掘和破坏历史:
1、秦末时期,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几乎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史记·高祖本纪》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 )
2、汉朝时期,根据《汉书·刘向传》记载,有一小孩在秦始皇陵附近放羊,结果一只羊掉入地洞,小孩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寻找,不了走进秦陵地宫,并引发大火,烧掉了秦始皇的棺椁。《水经注·渭水》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3、新朝时期,吃美军盗掘秦始皇陵,并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熔化掉,以取铜材。
4、魏晋时期,后赵石虎盗掘秦陵。
5、唐朝末期,黄巢攻入关中,对秦始皇陵再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破坏。
6、五代时期,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7、清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当地官府获悉后立即派人赶来调查,发现盗洞后将洞口用实物封死不留痕迹,严加看护,防止再次被盗。
8、民国时期,河南军阀刘镇华入陕,主政陕西期间盗掘包括秦陵在内的多座陵墓。
9、民国时期,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借在秦陵上“挖战壕”为掩护,盗掘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