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对梁山好汉的感情之事,一些读者也很有兴趣。像宋江和阎婆惜,杨雄和潘巧云,武松和嫂子潘金莲,他们之间是否真爱,又为何会反目成仇等问题,也一直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探讨人物的感情经历,这原本很正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比如,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燕青是卢俊义的娈童”。
玉麒麟卢俊义,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原是北京大名府的员外,家中很有钱,妻子贾氏也年轻貌美。后来,吴用赚卢俊义上山时,卢俊义曾说自家的仆人燕青是“我那一个人”;而在此之前,卢俊义妻子贾氏便已经私通了管家李固。卢俊义明明有娇妻,却不好女色,老婆还背叛他跟了李固;而燕青容貌俊俏,且年纪轻轻,卢俊义对他的态度似乎也相当暧昧。而到了招安时,燕青面对李师师也没有动心。
编辑
所以一些读者据此认为:燕青和卢俊义,明为主仆关系,实际上燕青是卢俊义的娈童。正因为二者的特殊关系,所以卢俊义不好色,贾氏会背叛卢俊义,燕青对美女不动心。
燕青真的是卢俊义的娈童吗?为什么卢俊义会说燕青是“我那一个人”?贾氏真的是因为卢俊义问题才私通李固的吗?燕青又为何不对美女李师师动心呢?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在说“燕青是娈童”,实际上,我们只要熟读原著,对水浒的演变过程稍有了解,就能知道这些问题没那么复杂。接下来,个人就从原著内容以及水浒演变两个角度,分析“燕青是卢俊义娈童”之说是否成立。
一、从原著内容来分析
卢俊义出场时,曾对前来算卦的吴用说过,他年纪是三十二岁。即便放在今天,三十多岁也已经人到中年,是该锻炼身体和注重养生的年纪了。在人均寿命较低的古代,则更是如此。所以,卢俊义爱刺枪使棒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他本是武人,多花点时间在练武方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编辑
对了,不要忘了,在水浒的世界观中,好汉是不可以好色的。所以,卢俊义本身并没有问题。
另外,作者在旁白中也说过卢俊义的妻子“年方二十五岁,姓贾,嫁与卢俊义,才方五载”。水浒版本众多,一些版本中,这句话的最后还加上了“琴瑟和谐”,表达二人的感情状态,并没有出现问题。
1.贾氏和李固的问题
既然如此,贾氏为何背叛卢俊义,和管家李固私通呢?燕青说出过答案。
燕青又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
卢俊义被捉梁山两个月,再回家后遇到燕青,燕青已经被李固赶出家门。燕青告诉他贾氏和李固本就有私情,所以二人勾搭在一块很正常。卢俊义才走两个月,贾氏和李固已经“推门相就,做了夫妻”,可见两人早已背叛卢俊义。
编辑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卢俊义被下狱后,李固又是贿赂梁中书,又是贿赂刽子手蔡福,希望他们尽快解决掉卢俊义。这也能说明,李固早已经和贾氏私通,两人迫不及待要害死卢俊义,做长久夫妻了。
卢俊义被捉期间,作为妻子,贾氏一没有报官,二没有守节;作为管家,李固不但没有想过帮忙,还霸占主母,赶走忠心的仆人燕青,两人的问题不是很严重吗?
2.燕青对李师师的态度
燕青为了宋江的招安大业,曾去找过李师师,并展示了自己的一身花绣,以及吹箫、唱歌等才艺。李师师对他很动心,还主动撩拨他,但是燕青没有动心。
燕青当时二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李师师天姿国色,连皇帝都喜欢她,她对燕青那么主动,燕青何以不动心呢?
编辑
不是李师师漂亮,燕青就一定会动心,这二者没有必然关系。另外,作者也说了,燕青是个好汉,所以才没有动心。
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这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把大事坏了。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
其实,换个角度也能想明白。宋江派燕青来,就是要通过李师师与宋徽宗取得联系,以便完成招安之事。燕青身负重任,这个责任关系着梁山十万人的未来,岂能儿戏?别说燕青是个心如铁石的好汉,没有私心,就算他真的动了心,也必须要克制住。
3.卢俊义和燕青的关系
燕青出场前,卢俊义称呼他是“我那一个人”。很多读者说,燕青只是一个仆人,卢俊义却说他是“我那一个人”,这句话太暧昧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五个字,一方面是为燕青的出场设置悬疑,吸引读者;另一方,也是为了体现卢俊义对燕青的重视。
编辑
打个比方来说,其实就很明白了。
多年朋友相聚,或者与别人侃侃而谈时,我们常会说说一些话,表示和朋友的情谊深厚。比如说“我那兄弟”“我有一哥们”“当年我和好哥们睡一张床好几年”等等。这些话并没有什么龌龊的意思,只是表明关系好罢了。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为异性兄弟,“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作者这么说,难道是要表现这哥三有龙阳之癖吗?当然不是。作者只是强调他们关系好罢了,就像刘备和诸葛亮的“鱼水之情”一样。
卢俊义说这话,也是强调燕青和他关系好。因为,燕青虽然名义上是卢俊义家的仆人,实际上卢俊义对他视若兄弟。高俅被捉上梁山,自诩相扑天下第一时,卢俊义就说自己兄弟燕青也很会相扑。
编辑
卢俊义却也醉了,怪高太尉自夸“天下无对”,便指着燕青道:“我这个小兄弟,也会相扑,三番上岱岳争交,天下无对。”
酒后吐真言,卢俊义醉了还说燕青是他的兄弟,可见燕青对他而言,的确是兄弟一样。从原著来看,卢俊义也从没有把燕青当仆人来看,
综上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卢俊义都没有问题,贾氏和李固早有私情才会背叛卢俊义,甚至想害死卢俊义。燕青和卢俊义也是正常的主仆关系,或者说,两人其实更是兄弟情。
二、从水浒演变角度分析
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实际上是经过很长时间才最终定下来。从历史上宋江起义,到《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代水浒戏,再到水浒定本,中间有很长的演变过程。
从水浒演变角度来分析卢俊义和燕青,我们也能发现,所谓“燕青是卢俊义娈童”,是很荒谬的说法。
编辑
1.卢俊义的故事
历史上宋江起义时,史籍中并没有提到卢俊义。但是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提到了玉麒麟卢卢进义,赞词是“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太行,皮毛终坏”。此时,卢进义排名第三,仅次于宋江和吴用。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卢俊义还有了具体的事迹,不过他的名字写作李进义。
不管是卢进义还是李进义,其实都是卢俊义。
《大宋宣和遗事》中,李进义和杨志、花荣、孙立等十二人一起,前往太湖等地,押送花石纲。这十二人结义为生死兄弟,后来杨志等孙立时,为雪所阻,无钱只得卖刀,结果杀死一个后生。于是,李进义带着杨志、孙立等人同往太行山落草。
再以后,晁盖、吴用、燕青等八人劫取生辰纲,因为事件严重,所以晁盖直接带着七位兄弟,邀约李进义等十二人同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了。
编辑
到了元代的水浒戏中,卢俊义的事迹则更详细了。
在《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卢俊义妻子贾氏私通了管家李固,后来卢俊义被赚上梁山,回来后被李固及王太守陷害,后来梁山又率大军救了卢俊义。可以发现这段故事与水浒基本一致,说明水浒作者是照搬了这段故事。
水浒中的卢俊义,还有元杂剧中的韩伯龙影子。
在《梁山五虎大劫牢》中,韩伯龙武艺高强,棍棒无双,家中有钱。宋江为请韩伯龙入伙,先后派扑天雕李应、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下山接韩伯龙。韩伯龙不肯入伙,李应先是烧其家,又告他勾结梁山,害得韩伯龙入狱。这时,五位好汉又劫牢救了韩伯龙,韩伯龙只能带着家人上山落草。
编辑
可以发现,韩伯龙的事迹部分被移花接木到了卢俊义身上。
从宋元水浒资料中卢进义、李进义,到元杂剧中的卢俊义和韩伯龙,卢俊义都是正常的,从未有养娈童。
2燕青的故事
前面提到,《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随晁盖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纲。因为事情很严重,所以晁盖带着燕青等七人,邀请李进义等十二人,去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了。
其实,在之前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燕青就已经存在,赞词是“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至于元杂剧中,燕青的故事则更多。
编辑
比如《同乐院燕青博鱼》《燕青射雁》《梁山七虎闹铜台》《鲁智深喜赏黄花峪》《豹子和尚自还俗》中,都提到了燕青,前两部还是以燕青为主角。从名称来看,水浒第110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对《燕青射雁》应该有一定的承袭。
这些作品,都没有提到燕青是娈童的身份。相反,我们还能推测出,燕青和女人有一定的关系。
元杂剧中,燕青的绰号已经是“浪子”。所谓浪子,其实是浪荡子弟之意,比如游手好闲、不无争议、喜欢逛青楼、吃喝玩乐的人。
编辑
既然绰号“浪子”,说明早期的燕青就是这样的人。比如《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燕青的赞词还有“巷陌”“春色”等词,暗示了燕青与青楼、与女人有一定的关系;《同乐院燕青博鱼》,就是说燕青用鱼赌博的事。正因如此,燕青才有了“浪子”的绰号。
水浒中,作者对燕青的形象做了改变,他没有用燕青的风流事迹,所以显得燕青绰号不太符合其形象。
还有一点,燕青的原型人物有南宋抗金将领梁兴(也叫梁青、粱小哥,),以及北宋风流浪子周邦彦(邦彦俊爽,美风姿,应对便捷,自号李浪子,曾遇宋徽宗,与李师师有故事)。这些人,或是英雄,或是风流浪子,都不是娈童。
由上可知,从水浒演变过程中的卢俊义和燕青,以及二人各自的原型人物来分析,燕青也不可能是卢俊义娈童。
编辑
总之,无论是从原著分析,还是从水浒演变角度分析,燕青都不可能是卢俊义的娈童。所谓“燕青是卢俊义娈童”,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且这种猜测根本不成立。
很多时候,我们评论水浒里的人和事,并不能只看一本《水浒传》,还要多看看关于水浒的资料,尤其是《大宋宣和遗事》,元代水浒杂剧等。毕竟,水浒是个源远流长的故事,仅凭一本原著,并不能看得通透。
参考资料:《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水浒全传》《同乐院燕青博鱼》《梁山七虎闹铜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