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的祖父知古、父亲匡嗣均为辽朝大官。 [66 ] 初任东头承奉官,累迁权知南京留守事。乾亨元年(979年),因守南京幽都府,击宋军有功,授辽兴军节度使,后任南院枢密使。乾亨四年(982年),景宗病逝,韩德让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拥立景宗子耶律隆绪嗣位,承天皇太后摄政。韩德让因才干及皇室私奴身份,备受宠任,以南院枢密使总宿卫事。后兼政事令,次年,宋军北伐,随承天皇太后出师迎敌,败曹彬、米信之师,封楚国公。统和六年(988年),韩德让率师伐宋,封楚王。后任北府宰相兼领南院、北院枢密使。统和十八年(1000年)拜韩德让为大丞相,进封齐王,总理北南两院枢密院事。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从承天皇太后南征。澶渊之盟后,韩德让徙封晋王,赐国姓耶律,且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位在亲王之上。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从伐高丽。次年,逝世。
韩德让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与耶律斜轸、室昉等重臣同心辅政,对稳定圣宗初年的政局也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2017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镇市富屯街道富屯村洪家街村民组西北的坡地上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对研究辽代乾陵的陵园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韩德让 早年经历

韩德让之祖父 韩知古 早年为契丹所掠,成为“宫分人”(隶属宫卫的奴隶),后得到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重用,官至中书令,父亲 韩匡嗣 亦被 辽景宗 封为秦王。韩知古、韩匡嗣与契丹后族萧氏联姻,韩德让就是韩匡嗣与萧氏(契丹名欧妮·拏思)所生的第四子。
保宁十一年(979年),韩匡嗣改授南京(今北京)留守,韩德让仍知军府事,代父守南京,时人传为佳话。 同年, 宋太宗 在灭 北汉 后进取幽燕,围困南京,韩德让亲自登城,日夜守御。后来惕隐 耶律休哥 败宋军于 高粱河 ,韩德让截击并再次击破宋军,因功被辽景宗拜为辽兴军节度使、平滦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加 太师 、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乾亨三年(981年)十二月,辽景宗任命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 [9-10]

韩德让 辅佐圣宗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在祥古山狩猎期间罹患重病,韩德让不等待诏命召他前去,就率亲属十多人赶赴行帐。景宗临终前传位于十二岁的梁王 耶律隆绪 ,韩德让与 耶律斜轸 同受顾命。景宗遗孀 萧绰 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强大,边防也没有安定,该怎么办?( 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回答:“信任臣等,何虑之有!”韩德让向萧绰提议“ 易置 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随机应变,夺其兵权”。在完成布置后,耶律隆绪顺利继位,是为圣宗。 母后萧绰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对韩德让愈加“宠任”,让他总管 宿卫 ,加封 开府仪同三司 同年十二月,韩匡嗣去世,韩德让上疏请求 终制 ,但萧太后仍 夺情 起复他为冠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后加兼侍中,并赐“守正功臣”号。 统和三年(985年)十一月兼 政事令 当时契丹皇族 耶律虎古 因事忤逆韩德让,韩德让拿起护卫兵的武器击中其脑,致其死亡,足见韩德让权势之大。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 参见词条 雍熙北伐 ),韩德让随萧太后出征,在击退宋军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国公,与北府宰相 室昉 共执国政。
统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北院枢密使魏王耶律斜轸去世,韩德让接任北院枢密使。 随后因 瀛州 胜捷、擒获宋将 康保裔 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加食邑八千户、食实封四千户,兼赐“嘉谋神智功臣”号。 其时已有医生萧敌鲁等提议给韩德让赐国姓耶律,隶籍 横帐 于是在十二月班师之际,萧太后正式赐韩德让姓耶律,改封晋国王,加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加赐“经天纬地匡时致主霸国功臣”号,并取得了免于常朝、在御座边设独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与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礼遇。一年后,韩德让出宫籍(取消“宫分人”身份),隶属横帐 季父房 后,正式成为契丹皇族的一员。 [25-27]

韩德让 染病去世

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辽圣宗亲征 高丽 ,韩德让从征,于班师之际得病,辽圣宗和皇后亲自临视医药,但韩德让仍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岁,时为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辽圣宗闻讯辍朝,按家人之礼为其服丧,并以亲王礼陪葬于 乾陵 之侧,追赠 尚书令 ,赐谥号“文忠”,按诸宫例建 文忠王府 [31-32]

韩德让 政治方面

韩德让经过辽景宗朝在中央和地方的历练,在辽圣宗朝身兼南、北院枢密使及北府宰相三大要职,并官拜大丞相,在辽朝蕃汉群臣中是辅政最久、权位最高、影响最大的重臣,是圣宗之治的直接促成者。 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贡献有: